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宽恕心理日益受到我国研究者的关注?文章对宽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我国大学生宽恕心理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了医学生宽恕心理研究的一些不足和相应的研究展望,初步探讨了宽恕教育对医学生身心健康的价值,并提出对医学生进行宽恕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寻求宽恕(forgiveness-seeking/seeking forgiveness)是冒犯者主动寻求受害者宽恕自己的过程,文章主要对寻求宽恕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讨论,对寻求宽恕的维度、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同时发现,寻求宽恕在减少继发性人际冲突,减少冒犯者与受害者双方的负面情绪方面有显著效果,提出寻求宽恕研究相应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中国期刊网为平台检索宽恕心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1)宽恕心理研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宽恕心理的论文在各类院校学报、心理学类期刊、医学类期刊、教育学类期刊和其它社会科学类期刊都有刊登;(3)研究力量主要集中于高校;(4)研究内容主要是综述,实证研究不足;(5)研究的合作方式主要是独撰;(6)研究的整体项目资助力度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宽恕是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由消极转为积极的过程,是亲社会动机的变化过程。认知和情绪是影响宽恕的重要因素,属于认知的有归因、后果严重性的程度的评估、道歉真诚度的感知、对以往伤害行为的沉思(RUMINATION);属于情感的有移情和情绪。认知和情感的因素需要做更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清晰宽恕的心理机制。认知和情感在影响宽恕的时候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5.
宽恕这个概念在20世纪的全球化交往与和解的要求中被普遍使用。但是,它所包含的矛盾逻辑并没有得到深刻反思。在揭示了宽恕概念的双重逻辑之后,德里达提出,宽恕不是交易,也不能限制在宽恕那些包含被宽恕可能性的过错和罪恶上。宽恕的真正含义是宽恕那些不可宽恕的。纯粹的宽恕是包含着差异的,也是有限的,它是做不可能做的事情。德里达对西方伦理和政治基本观念的解构,并非要放弃所有传统或提供一个绝对抽象的乌托邦,而是要使伦理和政治观念重新获得它们的现实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从已有的宽恕制度的概念延伸出个人宽恕制度的概念,提出其中的“个人”指对垄断协议的形成具有直接责任的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个人宽恕制度的价值包括提供发现和证实垄断行为的新途径,有效促进公司宽恕制度的发挥,维护个人在垄断组织中的退出意愿。综合考量境外有关国家地区宽恕制度的责任减免方式,提出我国个人宽恕制度中重点减免刑事责任,附加减免行政责任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宽恕是社会伦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中西宽恕思想比较中,可以发现两者在行为预设、道德的处理机制、结果及其目标指向等五个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这些差异的根源是历史语言的发展演变.总的来说,儒家所讲的"宽恕"是以仁为基础,其特点不是着眼于爱己或者社会关系的功能性修复,而是积极地实现内在道德和外在行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众多品牌正积极实施拟人化的营销策略来加强与消费者的关系,却甚少关注到拟人化的风险。有研究关注在品牌犯错后品牌拟人化对消费者态度或评价的影响,却在作用方向上未能达成一致的结论。本研究聚焦于在品牌犯错后,消费者对拟人化的品牌和非拟人化的品牌在宽恕意愿上的差异及其内在机制。通过两个实验发现:当品牌犯能力型错误时,拟人化的品牌会获得更高的消费者宽恕意愿;当品牌犯道德型错误时,非拟人化的品牌会获得更高的消费者宽恕意愿。移情在品牌拟人化对消费者宽恕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但移情并不是所有犯错类型调节的中介,即不论品牌犯何种错误,拟人化都比非拟人化更能够促使消费者产生移情心理。本研究在理论上对拟人化在品牌犯错情境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补充与扩展,并丰富了消费者宽恕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实践上,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拟人化营销在品牌犯错后的风险,可以为品牌拟人化营销策略的启用提供建议指导。  相似文献   

9.
性别作为重要的身份信息,对机器人的形象设计和消费者感知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机器人的性别对消费者接受度、信任度、满意度和购买意愿等结果变量的影响,但缺少对消费者宽恕意愿这一心理变量的研究。由于服务机器人的交互技术还处于不断优化的阶段,服务机器人无法完全避免服务失误,存在服务失败的风险,故有必要研究机器人领域的消费者宽恕意愿。研究基于刻板印象的热情和能力维度,考虑服务机器人的拟人化程度,研究服务机器人的性别对消费者宽恕意愿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双中介模型。采用基于情境的实验法,设计了一个2(服务机器人的性别:男vs女)×2(拟人化程度:高vs低)的实验,通过Credamo见数的官方数据集市平台,收集了304份有效样本数据。研究发现:服务机器人的性别差异对消费者宽恕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热情在服务机器人的性别差异和消费者宽恕意愿的关系中起积极中介作用,能力在服务机器人的性别差异和消费者宽恕意愿的关系中起消极中介作用;服务机器人的拟人化程度调节热情和能力的双中介作用。研究补充了机器人性别对消费者宽恕意愿的影响研究,可从实践上指导服务机器人设计。  相似文献   

10.
犹太大屠杀与南京大屠杀作为极端的灾难性与创伤性事件,反映了人性之恶,由此也带来是否能够宽恕如此极端之恶的问题。宽恕的困难在于大屠杀的行为极为残忍、灭绝人性,难以宽恕;同时,随着大屠杀的受害者和施害者逐渐离世,个体意义上的受害者和施害者之间一对一的宽恕变得困难。当然,大屠杀的受害者与施害者双方不仅仅是某个个体,也是群体的一员。大屠杀事件的罪责问题关系到集体犯罪还是个体犯罪。与之相对应,宽恕问题也应该区分集体恕罪与个体恕罪。此外,宽恕的困难之处还在于施害者拒不认罪,宽恕无从谈起。施害者获得宽恕的前提条件是真正认识到了罪行,还要进行公开悔罪的仪式,并以积极的行动去赎罪。  相似文献   

11.
相关研究表明,总体宽恕状态(FAS)与消极情绪和创伤性体验显著负相关;服从权威宽恕动机与积极情绪状态呈显著负相关;关爱情怀宽恕动机与创伤体验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服从权威的宽恕动机对积极情绪产生负性的显著影响,情绪利益的宽恕动机对创伤体验产生正性显著影响,而关爱情怀的宽恕动机对创伤体验产生负性显著影响。结论:服从权威等低级的宽恕动机增加负性情绪和减少正性情绪;关爱情怀等高级的宽恕动机减少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2.
忠恕是儒家道德学说中重要的理论命题,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维系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道德法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当下被我们重新发现,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应大力倡导这种忠恕之道,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研究共情对当代青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以及宽恕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Hearland宽恕量表与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461名青年展开问卷调查。结果:青年宽恕、共情以及网络利他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青年的共情和宽恕水平都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宽恕在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共情能直接影响网络利他行为,也能通过影响宽恕而间接影响网络利他行为;宽恕在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品牌关系质量理论,从品牌关系强度、品牌关系持续度和品牌关系干扰度三个维度,构建了过失型食品伤害危机情境下食品企业品牌关系质量对消费者宽恕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采集414份消费者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消费者宽恕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品牌依赖、品牌亲密、品牌承诺和品牌忠诚对消费者宽恕意愿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显著影响,其中,品牌忠诚是最重要影响因素,品牌承诺是第二重要影响因素;品牌风险和品牌伤害对消费者宽恕意愿有着不同程度的负向显著影响,其中品牌伤害比品牌风险对消费者宽恕意愿的负向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德里达的解构思路最大的特点是追索思考对象在语言中的原初状态 ,找出其异质与悖论因素 ,让其自身的悖论运动在自我建构中自我解构 ,以求在动态中了解事物。他的宽恕问题研究也是以这种风格进行的 ,但研究的方式已超出纯语言文字的范围 ,向解构的“伦理牵挂”、政治神学关怀“加重分量”。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实践表明,目前我国死缓适用实质条件的理论学说并不能为死缓适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应在借鉴心理学中宽恕理论的基础上建构死缓适用实质条件的新理论。死缓适用的实质条件是:(1)罪恶深重尚未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即罪行的社会危害性刚刚达到或不过分地超过罪行极其严重的下限标准;(2)犯罪人有认罪、悔罪或者其他值得宽恕的情节,即罪犯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不大。上述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对罪该处死刑者适用死缓。  相似文献   

17.
佛学自传入中国以来,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与儒学这样或那样地妥协、融和,云冈石窟的第9、10窟虽然表现的是佛教内容,但仍闪现出儒家“忠恕”思想的火花。  相似文献   

18.
心理理论的概念、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理论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领域,在近15年来有了蓬勃的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模式、理论模式都面临着进一步的整合,梳理。在对概念界定、发展理论模式、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可以对以往的一些争议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