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我国古典诗歌被誉为诗史者,惟独杜诗。杜诗系诗史之说,从唐代的孟棨到解放后的文学研究者,都曾有人提过。这个论断,可惜至今还没有人提供有说服力的论证。有的古人,誉杜诗为诗史,旨在要证明杜甫对君王有着推见至诚,毕见忠信之殷。其言诠落入儒家窠臼,名似肯定,实则揶揄。基于上述原因,探索并论证这个论题,阐发诗史之真谛,尚属必要。既是诗史,顾名思义,当然首先还是诗,然后才又有史的某些特点。诗者,缘事而发,时代的风云,战争的烽火,生活的磨难,激盪于胸中,而形之于笔端;史者,忠实记载耳闻目见的事件、人物,具有连贯性,并赋以诗人的评价。诗史是设譬而言。据此,可以把一部杜诗作为唐代盛衰史、唐代人民血泪史、“安史之乱”战争史来读。杜  相似文献   

2.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久远,尽人皆知。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一部名为《战火中的青春》的电影曾经红遍了中国,而影片主人公高山的原型就是辽宁凌源县的农家女儿郭俊卿。1945年,这位全国唯一的女特等战斗英雄14岁乔装成男孩,给自己改名郭富参加了八路军,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直到5年后因病住进医院,她才被女医生发现了女性身份。从此,郭俊卿被人们赞誉为现代“花木兰”。郭俊卿一生未婚,1983年因患脑溢血不幸逝世。  相似文献   

3.
孔子思想视域中的祭祀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教化。所祭之神本质上不是外在的神灵,而是人类自我心中的神性。祭祀的过程实质是对人性崇高的一种心灵追寻,祭祀只是这种追寻的一种方式与过程。现代人缺少的是这种心灵的祭祀,这是孔子祭祀思想的现代人文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孔老二在齐国听到《韶》乐后,陶醉得很长时间吃肉都感觉不出肉的滋味。 孔老先生“脍不厌细”,对吃肉是颇有研究并且深感兴趣的,可是一旦“闻韶”,  相似文献   

5.
《出师表》有“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句。“痛根”一词。按今义讲为:“深切地憎恨。”(《现代汉语辞典》)。但就《出师表》来说,这样解释,就说不通。因为先帝(刘备)自称承嗣汉朝基业,决不会对其臣下流露出憎恨汉家君王之意。  相似文献   

6.
孔见 《中华魂》2014,(17):62-62
阿蒙,指三时期东吴将领吕蒙。据《三国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记载,吕蒙从小聪慧,但年轻时不好读书,知识贫乏,他15岁就当兵打仗,以骁勇善战著称,得到孙权喜爱。有一天孙权劝他读书长点学问。他同答说“军机事务都穷于应付,哪有时间读书?”孙权听后不悦说:“我难道是让你穷经皓旨去当博士吗?只是要读点历史罢了”他以自己为例,说“我自统领江尔以来,读了历史和诸家兵书大有收获。你很聪明,难道可以不读?”他听了孙权的劝告,发奋读书,几年后,大有长逃,议事时能旁征博引.很有见地,让人信服。一次,“鲁肃周瑜,过蒙言义,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一介武夫终下成为自学成才、富有文韬武略一代将领,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7.
1999年7月7日发行的英文版《二十一世纪报》上刊出一篇报道,题为──转基因粮食在亚洲引起关注。开篇第一句话现摘引如下:Asiancommodityexportersareinadilemmaoverwhethertogrowgeneticallymodifiedcrops,whicharedemonizedinEuropeas”Frankensteinfood”butofferattractivecommercialincentives,…转基因农作物曾因为产量高,抗病能力强,且富有营养而倍受欢迎,但近年来,在美国和欧洲各国的环保人士却认为这类产品有可能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从而危及食品的安全食用性。因此,转基因食品才会象文中所报道的那样,在欧洲被人们…  相似文献   

8.
以诗传史、以诗证史的“诗史”观念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诗学传统,其发展到宋代日趋成熟,宋夏战事诗正是宋人“诗史”观念的产物,它融铸着文人士大夫深沉的忧患意识与浓郁的爱国情怀。宋夏战事诗具有鲜明的“诗史”性质,并呈现出以下特点:1.发于危难,记录史实;2.有史有情,忠愤沉郁;3.律切精深,意在言外。通过对宋夏战事诗“诗史”性质的考察,可以帮助我进一步去深入认识历史、反思历史,并从中积累民族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9.
一洲 《老友》2013,(1):15-15
一则故事讲.从前有个富翁.担心日后自己的儿子会好逸恶劳、坐享其成.成为败家子,于是便制造了钱财被盗的假现场。儿子看到父母生活清贫没依靠了.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是一个争霸的时代,霸主无疑是整个春秋国际秩序的领导者.笔者以为霸主称霸的方式是有区别的,齐桓公主要号召“尊王”,晋文公主要力图“攘夷”.而对于中小诸侯而言,霸主才是其最直接的领导者,“尊霸”才是其所应做的最为直接的事情.关于“尊王”的口号为何衰落以及晋国霸主地位的兴衰,本文将结合文献资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此作以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诗史"说在中国古代诗文评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杨慎从诗歌主情的本质论、诗贵含蓄的审美论以及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等方面对"诗史"说进行了剖析,该论在"诗史"论的流变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灋",从"水",含有公平、正直之义的内涵。上古洪水的传说以及治理洪水的相关文献资料记载说明,洪水是直接导致古代中国国家、权力和法律的产生的原因。在治水害兴水利的斗争中,先民们衍生出对某种超自然神力的崇拜。"法"字中的"水"则折射出远古神判的色彩。在早期人类大河文明发祥地的法律文化中也具有水因素这一特性,说明法律的起源和人类文明的发轫方式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理论是围绕着世界历史语境中人与社会的“双重变奏”而展开的。马克思不仅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指出了社会是人类交往的产物和共在的方式,更是从哲学高度阐述了社会是人类的生命共同体。与社会发展相对应,人的发展也有三个基本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自由个性”阶段。通过分析我们得出马克思社会观追求的是人的社会性的不断扩张、积累和发展。这对我们当前进行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讽刺与幽默》杂志(1986年第12期)登了华君武先生的一幅漫画,题目叫《诬告》。画面上的诬告者气势汹汹,煞有介事,摆出一幅“据理以讼”的样子。待读了题词之后,方知他告的原来是“人咬狗”,于是,读者对这位诬告者莫不深恶而痛绝之。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有一次看见齐桓侯面部气色不好,说他有病,要他赶快治疗,桓侯不以为然。扁鹊第二次见到桓侯,  相似文献   

16.
“爪牙”是古汉语中出现较早的一个双音复合词.“爪”和“牙”本来都是单音词:“爪”是一个象形字,泛指手、脚、指甲等,如《列子·天瑞》:“皮肤爪发,随世随落.”“牙”也是一个象形字,就是“牙齿”.这两个单音词在先秦时期已经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了,如《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韩非子·二柄》:“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2007,(11)
人们对"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并不陌生,而"技工移民"似乎极少耳闻。近日,韩国政府推出了旨在吸引外籍"技工移民"的举措:从明年1月起,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外籍熟练技工给予永久居住权,以解决中小企业熟练工人紧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历史的分期中,介于古代和近代之间的那个时期,通常写作“中世纪”.“中世纪”是个译名,它的西文原语最早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拉丁语medium aevum近代欧洲各种语言与之同义的词.  相似文献   

19.
医学上常采用五年生存率来评价癌症的治疗效果.但不少人(包括病人和家属)听到5年生存率的说法,往往误认为患者只能活5年,5年是个大限.如5年生存率只占30%的话,患者是否能侥幸在这范围之内仍是问题.其实,5年生存率只是医学上的一个统计,它并不指具体患者个案.即使是医学统计至5年,也并不是说你的个案限于活5年.实际上被确诊癌症后,活到5年以上的人随处可见,而且活得越长,再次复发的机率也越低,生存率还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江青早年折了两枚门牙,近些年来,她喋喋不休地自夸是小时候“反封建主义”,被“地主”打坏的。寥寥数语,给人一种印象:江女士从小就是一个反封建的英雄了。这不禁使人惊叹不已。惊叹之余,人们就会想起鲁迅的话,“一有言,便可与行相对照”,于是,便乘着惊叹之情,去探讨“英雄”的业迹了。小时候,江青在地主家庭里作小姐,还未成名,反封建的事迹无所记载,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然而好在有折门牙之事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