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建 《兰州学刊》2010,(10):199-201
文章首先讨论了NP1+给+NP2+NP3格式中动词"给"的三个论元为非典型性形式时构成的双宾句式内部的"典型性"和张伯江(1999)归纳的现场给予类、瞬时抛物类、远程给予类三类双宾句式内部的"典型性",然后讨论了NP1、NP2、NP3为非典型性形式时构成的双宾句式和张伯江(1999)所归纳的三类双宾句式之间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致损义双宾结构,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这类结构是否为双宾结构及对相关理由的探讨。在既有研究基础上,聚焦致损义双宾结构的语义关系及其形成动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S+V+NP1+NP2”结构中,是NP2导致了整个致损意义的形成;其次,事件结构中力传递子事件是致损义双宾结构与典型双宾结构在事件结构上的本质差异,也是造成语义关系差异的重要因素;第三,从构式的视角看,致损义双宾结构不是典型的双宾构式,而是一种边缘构式。致损义双宾结构的事件语义考察,为研究汉语双宾结构的内部语义分型提供了一个视角,对国际中文教育提出了一些挑战。基于汉语双宾结构表义的多样性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处理汉语双宾结构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推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刘忠华 《阴山学刊》2004,17(1):70-73
古代汉语的"为动"与使动、意动用法有质的不同.为动句是用"主·谓·宾"结构("S+V+M")表示了"S+为+M+V"式表示的语文关系的内容,二者是同义句式,可以共时变换;在古代汉语中"主·谓·宾"结构具有多义性;使动、意动用法的句子中主、谓、宾之间的语义关系与为动句不同;使动、意动与为动同义变换的句式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双宾句问题刍议——兼与王力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古代汉语的双宾句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双宾句结构基本相同。这也说明汉语发展的稳定性与继承性,特别是在语法方面。古汉语通常能带有双宾语的动词,就语法功能来讲,与现代汉语也大体相当,常见的有:遗、赐、归、予、与、偿、语、告、教、问、诲等。例如: 宁王遗我大宝龟。(尚书·大诰) 哀公赐之桃与黍。(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野人予之块。(左传·僖公二十年) 秦王无意偿赵城。(史记·廉蔺列传) 后稷教民稼穑。(孟子·滕文公上) 从这些例句的特点,可以归纳出双宾句的两条基本规律。一、动词是含有授予意义或教示意义的。二、指人的间接宾语靠近动词,在前;指事物的直接宾语为间接宾语隔开,在后;前后次序不能颠倒。下面分三个问题谈:  相似文献   

5.
三部教材是: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简称为上海本),黄伯荣先生和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简称为兰州本),张静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简称为郑州本)。 几种句结构有:主谓宾结构,状动补结构,动宾补结构,双宾结构。其他句结构也偶有涉及,但只是陪衬。 (一)“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 55年到56年的主宾语讨论时,许多文章谈到这类句子。这类句子有点特殊,但并不少见。这句的意思很清楚,可是在进行句法分析时遇到了麻烦。从意义上看,  相似文献   

6.
广东丰顺客方言语法特点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略地介绍了以广东丰顺县城汤坑为主的丰顺客方言一些主要的语法特点。词法特点方面谈某些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助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动词等的主要特征及用法;句法方面则谈几种较常见的句法特点,如比较句、处置句、被动句、双宾句、疑问句等等句式特点  相似文献   

7.
简单句之"及物动词 直宾 间宾"句型是英语和法语中常见的句子结构。法语的"双宾句"相对英语的同类句型来说,是比较特别的句子类型。本文从法语"双宾句"的类型入手,用英语的同类句型进行比较并归纳了法语"双宾句"的间接宾语的特点。比较结果表明:法语的间接宾语类型较丰富、结构较特殊、用法较复杂。这一比较对大学法语语法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妍 《理论界》2012,(10):142-144
动宾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它在汉语中较为常见,对其进行认知语言学研究有助于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汉语动宾句。本文根据原型理论将动宾句分为原型动宾句和引申动宾句,并就这两种类别所代表的单宾句、附加式单宾句和双宾句从自由度、显著度和可容度三方面作以句式关系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豫峰 《中州学刊》2008,(2):246-248
现代汉语中与致使语态相关的致使语态句有五类"使"字句、"把"字句、"得"字句、使动句和使成句.其中,前三类句子为有标记致使语态句,后两类为无标记致使语态句.它们有不同的句式意义,所表现的致使义呈现一种连续统状态.在这五类致使语态句中,"使"字句是典型的致使语态句,使成句是非典型的致使语态句.  相似文献   

10.
生成语法可以对英汉双宾语结构作出明晰化的分析,但是不能解决汉语双宾结构中的歧义现象。来自认知的研究从语义指向的方向性出发,很好地解释了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范畴化与语义阐释,但是它对双宾结构的描写不足,应用的范围有所限制。将两者结合,取两者之长的方法才能对语言现象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主-动-宾”结构的多义性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中“主—动—宾”结构具有多义性。除一般的“施.动.受”表义模式外,这种结构主要用来表示“使动”、“被动”、“为动”、“对待”等意义,不同意义类别的“主—动—宾”结构句可区分为主语是施事者的句子、主语是受事者的句子和主语既非施事者又非受事者的句子三类。  相似文献   

12.
兼语谓语句和小句作宾句从构成形式上看似乎是相同的;;但这两种句式的语义结构、层次结构和语用特点都有所不同;;是两种不同的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13.
韩珍 《阴山学刊》2010,23(2):51-53,65
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是现代汉语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重视。生成语法学界对此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生成分析。但是,以往分析模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点。特别是对于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中"的"字的消失没有给出有效的说明。因此,从领主属宾句缺失的"的"字入手,以"的"字是否可以缺失和何时可以缺失对这种句型的生成提出新的假设,将是解决领主属宾句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一价形容词简单谓语句的基本句型共有四种:(1)s+PAnl(共310句)(2)S+Adv+PAnl(共227句)(3)S+PAnl+C(26句)(4)s+PAnl+O(2句)。句型(1)有6种不同的结构模式,句型(2)作状语的主要是副词、带词尾的状态形容词、介宾短语等,句型(3)中作补语的主要是介宾短语,句型(4)宾语是形容词的配价补足语。  相似文献   

15.
标记性及概念表征影响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汉语、韩语分属不同的双及物类型,汉语为IOC/DOC型语言,韩语为IOC型语言,两种语言在双及物论元的与事R和客体T的语序、与格式的象似性、重成分的后置等方面均呈现出差异性。基于584个汉语双及物及相关句式、韩汉翻译测试语料发现,韩语母语者压倒式地输出与汉语双及物相关的介宾状语式“A给RVT”,而双及物结构的无标记句式“AVT给R”则极少,处于未激活状态;对汉语有标记的双宾式,其习得局限在原型双宾式“A给RT”上,使用频率仅次于“A给RVT”,偏误率高。究其母语根源,韩语与格式的无标记特征及语序、与格式的谓语动词“■(给/给予)”的对象表征、与事标记“■”的对象表征,均对汉语双及物结构习得产生较大的迁移作用。汉语二语语法习得研究与类型学紧密结合,引入认知类型学理念,一定能推进国际中文教学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两种语体形谓句中,副词状语和介宾状语都存在差异.科技语体的副词较为单一,没有出现时间副词,且多为表示肯定性程度确定的副词.在介宾状语中,差异集中在"比"字状语和"对"字状语上.状语差异对形容词的语义指向产生影响,在"比"字状语且甲乙非同质条件下,文艺语体形容词的语义指向乙类,表示乙类是对甲类事物的衬托,甲乙是一种衬托关系;在"对"字状语条件下,科技语体形容词的语义还可以指向介宾短语中的谓词性成分,主语和谓词性成分是一种条件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 对于句首方位词组成分归属的问题,语法学界的认识还是很不一致的。如“台上坐着主席团”这类句子的结构成分就众说纷纭,说法大体有四种:“动——主”,“或主或状——动——宾”,“(准)主——动——宾”,“主——谓(动宾词组)”。推究这些分歧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三:1.方位词的词性未确定,2.析句标准不统一,3.主语、谓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不正确。如果这三个问题的认识统一了,那么,分歧便会缩小乃至消失,句首方位词组的成分归属问题必将随之解决。  相似文献   

18.
关于假设句、让步句、条件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03,24(5):110-111
假设句是归入条件句好还是单列一类好?让步句能不能放在假设句中?历来有不同看法。如果从逻辑的角度和语义转换的角度进行考察,便会发现:让步句不宜归入假设句,而单列一类较好;假设句应放在条件句中,条件句应另立三个子类:充足条件句、必要条件句和无条件句。  相似文献   

19.
一 討論的目的 本文想闡述三个問題: (一) 划分动詞的标准一直是汉语詞类划分中一个最大的問題,我們到現在还沒有找出一个可以普遍使用于动詞划类的标誌。漢語的动詞虽不是个个都能帶宾語,可是大多数都可以帶,而且帶宾語以动詞为常,要是对动詞帶宾語问題有一个初步的認識,对于划分动詞就会有一些帮助,帶宾关系能不能用來做划分动詞的标准也从而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从对汉语“NP1 V NP2 XP”格式中V的考察着手,可初步认定汉语中语类选择一个论元补语小句的几类动词,并重新界定了汉语论元补语小句的标准;根据重新界定的论元补语小句的标准,确定了汉语中动词性小句的存在,使动结构中论元补语小句的存在;认为小句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它可以统一解释一些错综复杂的句子结构,是汉语研究中一种值得重视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理论,体现了语法研究中理论上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