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雁翼是一位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战士诗人,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不断探索诗美理论,形成其诗歌敢讲真话,勇于创新的独特个性。他的敢讲真话,主表现在为人民讲真话,敢爱敢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创新方面,他创作了大量的十四行诗和三行诗,不仅在诗歌表现内容上,而且在诗歌表现形式上都有所创新。今天我们研究雁翼诗歌艺术个性,对当今诗歌创作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仍不乏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峡不解缘     
一 那是令我终生难忘的一次极不寻常航行. 首先是因为这是同自己敬佩的著名诗人一起远航!雁翼是小八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受过伤,解放后他凭着对文学的挚爱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从一个只读过十几个月小学的战士,成长为一位著名的诗人.雁翼是一座热情的火山,时时喷发着对生活、对朋友、对诗歌的热诚;他的传奇式的经历也吸引着我.同他一起畅游三峡,并同住一个寝室,我聆听到了许多宝贵的教益.  相似文献   

3.
雁翼的十四行诗是他向世界诗歌宝库学习、拿来为己所用而又有所创新的一个范例。他对这种发源于西方的诗歌进行大胆改造,从内容风格、表现题材、艺术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为当代诗坛奉献出了一种具有中国气派和个人风格的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4.
在1940年代以政治批评为主体的作家批评氛围里,执着于探寻艺术之美的唐浞,以“人”为主题兼及现实关怀的批评实践和形象诗化的抒情性言说,实践着自己作家批评的幻关追求。显然,正是用这种深情歌吟自己美学追求的批评文字,唐浞在把握时代与艺术的跳动脉搏中,为1940年代的作家论舞台留下了一位幻美诗人绚烂而璀璨的探索足迹。  相似文献   

5.
同五四时期的多数作家一样,许地山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并善于从中吸取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因而,他的作品多表现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理想,表现了一个炎黄子孙所特有的心理结构。他的作品,特别是其小说,除了具有引人入胜的曲折故事外,人物的情感美、道德美,以及富有生趣的意境美,闪耀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光辉。这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6.
陈思和 《学术月刊》2013,(1):105-112
中国作家莫言在其被称为诺贝尔讲演的《讲故事的人》一文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文学创作及制度与个人的种种问题。文章由一系列故事组成,其第一部分的主题是母亲,里面的五个故事,揭示出莫言的作家人格,是在母亲给以的向上(向善)的血缘力量与现实影响中向下堕落的人性力量的持久较量之中成就的。第二部分则表现了莫言创作所代表的理想倾向,乃是有异于诺贝尔文学"正统"的来自生命本原和民间大地的理想,它延续了拉伯雷、左拉、马尔克斯等一系列优秀作家的传统,亦为中国作家的生存智慧和岗位意识所决定。第三部分的三个故事分别代表了人如何求真、求善、求美,体现了莫言对于个人与集体、个人的价值和宗教的思考,是一种自我"故事"与道德担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五四"人的觉醒",五四女性作家群亦浮出地表,并构成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一翼。五四"女性文学"是以女性作家为主体,在五四思想启蒙、人的解放大潮之下,将五四精神和女性独特话语融为一体,在现代文化环境中建构的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生存境域,同时又拥有女性作家自己的话语范式和实践文本。  相似文献   

8.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中期,黄药眠冲破了前苏联文论的教条化倾向,提出了"生活实践"论的文艺观.他认为美的对象是"从人类生活实践中的立场去显现出来的".每个人的生活实践不同,对统一各个对象的美的判断也就不同.黄药眠在谈到自然美的时候,并不承认有单纯的自然美,认为文学描写自然形象的时候,常常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表现的是人的境界,人的感觉和理想.民族传统也是客观存在,是美与艺术的第二根源,是使美成为美的深层原因.在注重文艺的客观性同时,他强调"作家个人的具体感受"、作家的"主观世界"、作家的"创作心理",认为时代的和阶级的东西是不能直接宣讲出来的,必须通过作家个人的全部的经验和体验以及全部的智慧才能进行创造.他意识到单一的认识论,即"存在-意识"的二项关系式,不能解决全部文学问题,而认为马克思的实践论和价值论对于文学艺术问题更具有阐释力,这是很了不起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康拉德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他在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殖民主义既爱又恨的情感。其作品中既诋毁又彰显英国主流文化的主题与作家本人所生活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波兰裔英籍的康拉德选用英语这一“霸权语言”作为创作语言,削弱了他试图借文本来批判英国殖民体系的力量。康拉德殖民话语的矛盾性超越了地域、历史和文化空间,赋予他的作品以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作家,既不能在丑恶现象面前保持沉默甚至美化痈疽,也不能单凭义愤,把现实涂抹成漆黑一团。他应当而且必须承担起暴露黑暗和歌颂光明的双重职责,驭好自己的“两驾马车”。在这一点上,古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对中唐虚美文风的批判和他的讽谕诗创作,向我们提供了若干具有借鉴价值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读了《福建论坛》1984年第6期上李联明同志的论文《美的本质论辩——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说》,十分高兴.我觉得,李联明同志对"美的本质"作了长时期认真、严肃、深入、细致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对现有各派的美的定义提出了很多正确的意见,我很赞同.他也积极提出了他对美的定义的正面观点,其核心基础我也  相似文献   

12.
秦牧从一九三八年的春天从香港回到烽烟匝地的祖国,从事抗日的文化宣传活动,开始了他执笔为文的战斗生活,四十年来他写下了小说、戏剧、大量的杂文和散文,成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欢迎的一位作家。他的创作历程,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伟大的历史时期。今天从他的全部作品来看,无论当他还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或是以后,他的创作活动,始终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为这伟大的斗争擂鼓呐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九四九年八月进入解放区前,也就是秦牧三十岁以前,在粤北、在桂林、在重庆、在香港,他已经写下了大量的作品。秦牧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尽管他自己并不承认,他风趣地说:“居然还有人把我当做‘多  相似文献   

13.
作家创作的寂寞感是一种复杂的心境。它往往是优秀作家在找求美、追求美、探索美中间,为美的毁灭或者是为美被损害、侮辱、蹂躏而发出心底的呼喊和忧患情绪。而且往往是在动乱的年代,或者是社会变革时期表现得更为突出。作家常常对生活中的真、善、美遭到假丑恶的包围而发出愤慨与不平。这种美学情愫,反映在作品中,又常常是深沉而迂回的,在艺术上呈现出激愤中蕴藏着沉郁,奋发中包含着深沉的特色。 各个时代作家创作的寂寞感包含着一个时代的使命。由于作家对生活爱得深沉,而现实生活又无法满足作家的这种爱,于是他们感到苦闷,发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叹!甚至“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也因他们“爱别人胜过自己”,心才“储满痛苦。”(蔡其矫语)便以沉郁寂寞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中国文坛上,朱苏进是幸运的。他所创作的大部分中短篇小说,或被争相转载,或是频频获奖,得到种种殊誉。在读者的眼光变得越来越挑剔的今天。只有极少数的作家才能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而能在较长时间中得到读者青睐的作家就更少。这中间,也就包括了朱苏进。在文学的百花园中,竞争是何等激烈。一个作家要长盛不衰地保住自己的地位,靠什么?毫无疑问,各人都要有自己的高招。朱苏进靠的是:似“铁蔟藜区别于繁荣盛草”。铢蒺藜不同于别的花草。它不妍也不艳。见它有着自己的形貌和风骨。而铁蒺藜的刺与锋芒,它的绣斑以及冷峻的美…  相似文献   

15.
张虞 《北方论丛》2007,(1):40-43
作家的艺术生命与创作的价值在于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但是在解放区文学里,存在着消泯作家个性的同化力量,使很多作家丧失了个性。而丁玲却坚持了自己一贯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创作原则。本文着重阐释了她此时创作的鲜明个性,分析了形成此种创作个性的原因,并对其创作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张昀韬 《云梦学刊》2001,22(3):81-83
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诚挚的,感情强烈的,烙有原始悲剧概念印记的戏剧作品",奥尼尔的悲剧体现在"命运"之美,奥尼尔对现代社会中制约和压抑人的"命运力量"之内涵及古希腊悲剧中"命运力量"之内涵的阐释,是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提前终止文学创作与政治力量的“逼压”有关,他在建国前后所面临的严峻政治现实为这种看法提供了有力证据。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来自作家的内在危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作家的创作资源短缺;“思”与“信”之间的矛盾,又导致了作家的艺术生命枯萎。对文物的酷爱,加上作家的学人品质使然,沈从文转业文物研究。而文物研究对其的独占力量,促使他彻底割断了与文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美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至今仍无定见。学习《手稿》对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是有益的。马克思在《手稿》中论述私有制与共产主义时,有一段专门谈到艺术感觉的历史发展的观点,並明确提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问题。这个问题与美的本质是密切相关的。马克思说:“因此,一方面,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  相似文献   

19.
他出生在贫穷的台湾高雄旗山林区,父母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却给他起了一个充满禅意的名字——林清玄。 8岁时,他就立志要当一名作家。当他一本正经地说出自己的愿望时,父亲迷惑地问他,作家是干什么的?他说,作家就是将自己写的文章寄出去,然后坐在家里等着别人汇钱来的人。  相似文献   

20.
巴金人格浅议〔日〕和富弥生歌德曾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又说:“一个人必须自己是个人物,才会感到一种伟大人格而尊敬它。”①巴金便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处处闪耀着他的人格的光辉与不可征服的力量。一巴金人格力量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