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康德以其"对象依照知识"这一振聋发聩的观点发起了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西方哲学的走向。这场革命基于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困境,在力图克服唯理论与经验论对立冲突的基础上将它们加以调和,建立了以"对象依照知识"为基本思路的主体性哲学。这场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在本体论领域发现了"对象"世界的存在;第二,在认识论方面发现和确立了主体能动性原则;第三,在哲学史上实现了哲学研究思路的转向。当然,囿于时代背景,这一革命仍是不彻底的,仍存在诸如知识的先天性问题、"物自体"不可知问题、现象与本体相分离问题、忽视客体性原则问题等缺陷。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康德发起这场革命的原因、知识背景、意义以及局限性重新进行了思考与定位,以期为深入理解康德的思想提供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孙来斌 《江汉论坛》2004,3(10):17-19
如何理解中国革命道路与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关系,理论界至今仍有争议,其中"验证说"和"无关论"就是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两种界说各有其合理性,又各有其片面性.从主客观条件来看,中国革命道路与"跨越"设想并无直接的联系,并不是对设想的直接验证.但是,从列宁有关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看,中国革命道路与"跨越"设想存在着间接联系;在体现的原则方法上,中国革命道路与"跨越"设想有相通之处.因此,两者并非完全无关.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揭示了"左"倾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民粹主义、封建社会主义、军事共产主义四大政治思想特征,并从认识论上阐述了它与客观相分裂的唯主观论、与真理相分裂的唯价值论、与经济相分裂的唯政治论、与统一相分裂的唯斗争论、严重脱离党和群众的个人崇拜论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两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其阐述的深刻而又丰富的哲学思想,今天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指南."两论"起家本质上是思想政治工作起家,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两论"起家的历史经验对我们做好当今的思想工作有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古代语境中的"知行合一"学说,作为心学的成圣工夫论,本为解决理学的内在症结而提出.在现代语境中,"知行合一"被频繁提起,革命家从中汲取革命精神资源,学者则视其为反省传统欠缺的一个参照."知行合一"说在古今语境中有不同的叙述,考察其与现代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助于增进对中国古今关系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从美德论、生存论和宗教现象学等维度来看,基督教伦理中"信"、"望"、"爱"三主德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信仰、希望与爱都是人的精神意向和生存规定,三者相辅相成;另一方面,盲目的信仰和虚幻的希望与爱是相悖的.概言之,正是由于"信"、"望"、"爱"之间的道德悖论,使基督教伦理呈现出超越性与虚幻性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对"三农"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他的许多关于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科学论述,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作为思想本体的层面上,现代白话与古代白话有质的区别。"五四"白话文学运动的发起者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现代白话的现代思想性质,他们关于提倡白话和废除文言的理由并不具有根本性,他们是在语言工具的意义上发动新文学运动的,但却意外地导致了思想革命。"五四"白话文学运动从根本上不同于晚清白话文运动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众语文运动。  相似文献   

9.
"词体乃乐府的‘格'‘律'化"或"乐府的‘格"律'化而成词",这一命题是对词体生成问题的新思考.它表面上是对古代"词为乐府说"的重申,实际上既强调了词体应为音乐与文学结合较早样式--乐府的直接产物;又揭示了词体与乐府的异同与承继关系,从乐府入手论词体生成方合乎情理;还证明了词体是南朝以后乐府与古体诗、赋、骈文等文体都趋向"律"化这一文体变化规律下所产生的新文体样式.乐府"格""律"化程度是随着声律论的发展而递增的.从齐梁时期出现平仄声律论开始,乐府齐言歌辞的"律"化可称律词的滥觞;隋唐之际乐府齐言歌辞"律"化完成,而杂言歌辞的"律"化已经出现.乐府"格律化"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多方面的"营养土壤",如酒令、律赋、骈文等.要解决词体生成这一问题,必须由词体的本质(乐府)入手,抓住其音乐与声律上的特殊之点(原唱乐句或歌辞句式供"格",四声平仄声律说供"律"),方能奏效."词乃乐府的‘格"律'化"这一命题,对"燕乐"说、"律词"说、"民间"说等关于词体的界说、词的起源的争论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装斗争的革命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对革命的思考和叙述却不会终结.新世纪的革命叙事正有力地向我们展示着左翼文学传统在当代的复活,而这种"复活"又在历史、身体、时间等多个美学维度上产生了许多新变,呈现出"后革命"的特色.这些变化不仅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方式,更使得现代性的思考得以深化和拓展,鲜活地反映了"革命"观念在当代社会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1.
吴越 《江汉论坛》2001,4(12):73-78
本文将国家概念内涵设定为逐层叠起的宝塔状,从塔底至塔顶区分为六个层次,以明确国家概念内涵特指,澄清"国家"一称涵义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2.
陈钧 《江汉论坛》2001,1(12):51-53
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明确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奋斗目标.随着时势的推移,尤其是孙中山本人思想的发展,"振兴中华"的内涵也日渐丰富和完善.孙中山在许多场合和从不同侧面,对"振兴中华"进行了论述,成为其经济纲领最高的伦理目标.  相似文献   

13.
曾成贵 《江汉论坛》2001,(10):29-32
孙中山的心性文明论,以三民主义为依据,以振兴中华为归宿,是进步的思想武器,是孙中山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虽然这个理论不是那么系统,不是那么缜密,但只要我们从今天时代的要求出发,汲取这个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因素,并付诸行动,那么,对于实现孙中山振兴中华的宏愿,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吕进 《江汉论坛》2001,(10):75-80
物以类聚,诗以刊分,是台湾新诗发展史的一个显著特点。一部台湾新诗史就是台湾诗刊史。《葡萄园》就是一家重要诗刊。这家诗刊不仅在面世后的近40个年头中从未中断过,更为引人瞩目之处是,它从创刊起,就从理论和创作两个向度上提出、实践和坚持了自己的“健康、明朗、中国”的现实主义诗歌路线,对台岛新诗美学颇有正面建树,对当今的大陆诗坛也颇有借鉴价值。《葡萄园》理应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离开这个重要诗群,对台湾新诗近几十年发展的评价将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5.
论"先进文化"的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林 《江汉论坛》2001,20(9):48-51
"先进文化"是建立在现代人文理性基础上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为宗旨的文化,是反映和引导现代技术和物质文明、继承和融合东西方优秀人文主义传统的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先进文化"属于融合性的大文化,它是一种有赖于人类积极实践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6.
1956年4月"双百"方针作为新中国文化方针被正式提出。1957年初,毛泽东力主"放",并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赋予其新的政治功能。在随后的整风运动中,"双百"简称为"鸣放",得到进一步的提倡。整风转向反右后,"鸣放"虽在,"双百"方针却难再继。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看,"鸣放"不仅仅是"双百"的缩略语,其中包含着"双百"方针的发展轨迹和反右后名存实亡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土壤,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以及元明清产生、发展、成熟的演变过程,其内涵由一个自然概念逐渐丰富为内蕴醇厚、含蓄蕴藉的审美风格,体现了千百年来古代先民的诗性智慧和民族品格,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广阔的美学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环境管理中"费改税"的构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波 《江汉论坛》2001,(12):82-84
在中国实行环境经济政策的进程中,环境收费成为调控管理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近20年环境收费政策的实行,环境费的问题日渐突出,从长远角度看,"税强费弱"最后到"费改税"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环境税法的建立必然要触动现行的各种收费体制,如何协调、衔接,如何抑"费"兴"税",这正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采薇诗有《召南·草虫》与《小雅·采薇》。本文从薇的生长规律 (文献记载与作者的实际观察 )及周代的戍守周期入手 ,先辨《采薇》诗的时序 ,再论“采薇”由实用、到象征、再到文化载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扩招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受到异常关注,高等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必须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的现状,围绕"培养人"这个中心,对高等教育进行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