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华 《探求》2011,(3):63-69,73
代表区域文化形象、体现区域文化竞争力、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文化品牌是打造品牌城市、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广州市荔湾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培育西关文化品牌,发展特色文化,本文结合荔湾区的实践,提出地方政府在推进区域文化品牌建设方面要重视区域文化品牌建设,凸显地方特色,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区域协同。  相似文献   

2.
温朝霞  孙宁华 《探求》2011,(4):36-42,48
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打造城市文化品格、彰显岭南文化特色,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培育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产业竞争优势、实施文化人才战略、构建文化发展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提高城市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和竞争力,逐步达至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京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的媒介事件聚焦了全球的关注,因此成为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良好契机。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变迁与文明演进的共时性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透过传播认知体育文化、认知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过程,具有跨文化传播和数字媒介传播等性质。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以综合国力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该国的文化影响力。北京奥运文化传播对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塑造和平崛起的中国国家形象产生着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坚持以工程塑形、文化赋魂,深入推进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建设,探索走出了一条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新实践。突出重点打造龙头品牌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流域不同地区的文化底蕴各有不同。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因地制宜,深挖黄河水文化基因,突出重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龙头品牌。  相似文献   

5.
周延召 《学术交流》2008,(5):173-176
文化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升竞争力,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提升路径的选择.文化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既不同于工业企业,也有别于高新技术企业,具体到我国的文化企业,由于国情和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其提升路径又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文化企业.我国文化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既要注重拓宽融资渠道,开动文化企业扩张的引擎;也需要品牌提升,打造拳头文化产品;同时,又要重视团队建设,打造文化企业人才团队,提高文化产业的智力层次.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两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两者融合发展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区域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充分挖掘市场价值潜力,并且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发展的路径主要有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产业资源开发、集聚发展和国际化发展。融合发展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强政策引导,深化体制改革。融资需要广辟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投入。在产业发展上要打造优质品牌,扩大产业规模。在文化保护上要加强保护工作,丰富保护形式,实现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推动区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全球化不仅带来经济安全问题 ,而且也带来文化安全问题。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强势文化和“文化霸权主义”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构成的威胁和挑战 ,必须构筑国家文化安全体系 :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确立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文化产业战略 ;二、建立积极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 ,实行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适度准入原则 ;三、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民营化战略 ,主动出击国际文化市场 ;四、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8.
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的首个大型国际会议,各国代表齐聚北京,共商亚太地区和平议题。在会议召开前后,中国以东道主身份掌握议事内容和规则的主导权,用多种方式塑造国家形象。同时,中国通过会务准备与群众动员,为国家形象塑造创造环境并营造了良好的气氛。此外,各国友好人士亦在会前会后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了塑造新中国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国通过举办亚太和会,传播了自身“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等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事业的起步阶段积累了成功经验,并为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国家文化安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文化贸易的大舞台,面对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与文化安全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0.
浅谈日本的文化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日本实行借助动漫、影视等"软实力",促进与海外的相互理解和友好,输出其价值观和提高国家形象的新型"文化外交"战略,为扩大其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提高国际地位,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而做出了种种努力.日本的"营建日本酷文化,打造日本国家品牌,赢得世界好感"的文化外交理念有着长远的战略目标,在亚洲地区主要是为了缓和侵略战争的历史后遣症,增强年轻人对日本的理解,提高日本的国家形象,培养更多的"知日派"和"亲日派".形成区域内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观,从而实现它所倡导的"东亚共同体"构想.  相似文献   

11.
文化软实力彰显的特性与我国的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视中外文化软实力的形成、积蓄和发展态势,它具有传承性、凝聚性、支撑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较之发达国家,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优势,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优势,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保障优势.把握特征,发挥优势,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激活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扩大文化产品消费,拓展文化生产力发展空间;制定文化创新规划,构建国家文化创新体系;致力高端文化产品"走出去",增强我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  相似文献   

12.
丁永刚 《唐都学刊》2007,23(5):37-40
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持续性的资源支持。如何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已成为现代西安人共同思考的热点话题。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分析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路径阻碍因素,并提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化过程中应选择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学术交流》2013,(2):1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发挥学术报刊理论探索和舆论导向功能,促进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科学有序、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历史学版)、学术交流杂志社研究决定,联合开展"旅游文化产业研究"征文活动。一、选题范围1.旅游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2.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与历史遗存保护;3.旅游文化产品品牌打造与历史遗产的挖掘和整理;4.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5.旅游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6.政府管理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7.发达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借鉴;8.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9.旅游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石文卓 《创新》2013,(5):22-26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应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文化创新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关键,更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由之路。厘清文化创新的内涵,明确文化创新与国家文化安全间的内在联系,探索文化创新的实现路径,能为更深入地推动文化创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加快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态势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提高文化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在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才资源上,具有文化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尤其是在理论上、观念上、体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总体上处于探索培育的发展阶段。鉴于此,应以节日文化为载体、以特色文化为依据、以舞台艺术为主导、以报业为龙头,积极开发经贸、旅游、娱乐和传媒文化产业。具体对策为: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创新步伐,构建新的产业格局和市场格局;完善并落实政策,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快文化企业的战略重组,构建大型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拓展投资融资渠道,调整并优化所有制结构;造就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文化企业家队伍;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迅速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6.
为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充分提高文化自觉.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始于20世纪末,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决定》标志着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着力点,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是,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17.
温朝霞  杨师帆 《探求》2013,(2):89-96
振兴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立一个具有共处守则的和谐社会,需要一种深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精神.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展示大国气度和风范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推动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精神力量.对于广州来说,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体现在文化建设方面,就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努力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体现了广州对国际大都市发展格局的“文化自觉”,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岭南文化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美学的实践转向在现代实践转向到后现代实践转向的发展过程中,遵循着"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文化现代性"的内在逻辑。20世纪后半期的文化转向使得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及其产品的精英化和大众化界限模糊,失去了深度性而平面化,消解了形而上学性;同时,文化转向使得审美活动和艺术生产的主要方式——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大众化、消费化、休闲化以审美方式和艺术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着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践转向的文化转向应该以先进文化引领发展方向,以新颖创意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琳  赵江 《唐都学刊》2010,26(6):100-103
文化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是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和条件。近年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也显现出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人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挖掘、利用不足,特色不突出。对此,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政府投入和启动民间投资的方式,强化对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的策划和宣传,培育全民文化产业意识,打造独具西安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20.
高晓华 《唐都学刊》2005,21(5):122-124
文化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着商品和精神产品的二重属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为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条件;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亦可资借鉴;应采取主动出击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