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凸现的一些问题,诸如服务供给水平难以满足公众体育需求、政府重管理轻服务、部门垄断依然存在、社会参与不足等,政府职能和角色应该适时转变,从传统的政府一元治理转向政府、市场和社会相结合的三元治理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提升国家形象是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中实现善治的基本价值诉求。重新定位政府角色、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善治,是推进体育公共服务治理规范化、市场化、大众化和人本化的必然之路。最后,建构"政府统筹、社会协同、市场支持和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发展新格局,重心在于政府职能转变、焦点在于培育体育社团、要务在于拓展体育市场。  相似文献   

2.
政府作为单一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社区的发展现实,需要向现代治理方式转变。根据治理的基本要素和特征,社区公共服务治理框架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公共服务决策、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服务供给过程、公共服务的效果。但现有案例表明,社区公共服务决策、供给过程和公共服务效果评估,与公共服务的治理要素不完全符合,这成为阻碍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关键问题。同时,这也与政府的公共政策体制、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权力结构与职能分界、社区公共服务制度有着重要关联。因此,社区居民有效参与公共服务决策、多元主体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多元主体权责分工与协同合作法治化、公共服务效果监督评估的制度化等,是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政府、市场、社会、公众等多方协同治理成为当前治理方式转变的趋势。十八大以来,社会组织逐步进入治理视野,尤其是科技社团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能够通过服务供给优化协同治理的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而,研究科技社团服务供给缺失及其制约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提升其服务供给能力的对策,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6):85-89
要步入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理想之境",首先要对协同主体的角色定位予以明确,即政府是主导协调者、企业是互利双赢者、社会组织是补充共享者、公众是参与实践者,由此,可以有效防止角色越位、角色缺位、角色错位的问题出现。然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却遭遇权力机构垄断、市场机制局限、社会组织脆弱和公众参与滞后的"现实之困",为协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带来了严峻挑战。深入分析协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和面临困境,其意义在于让各协同主体能够认清各自所处的环境,遵循客观规律,依据自身具备的能力大小、资源多少,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潘志国 《社会工作》2008,(12):55-5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明确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定位、社会组织的协同功能、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推动“多中心主体”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社会共治的关键环节。着眼于防范化解社会风险和矛盾、完善社会治理共同体,可从动力、保障、组织三个维度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即以公共精神的培塑提升公众参与的内生动力,以信息技术的嵌入增强公众参与的质量保障,以自组织能力建设提高公众参与的组织化水平,从而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其参与效能,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村治理依旧处于传统化的模式,其表现在于:在管制理念作用下,政府治理处于被动状态,干预、越位、错位的现象层出不穷。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的治理现代化要求,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三农"问题的治理提出具体要求,其演变的要点在于:从"政府导向"走向"政府负责"、从"分配调整"走向"减弱控制"、从"碎片化治理"走向"整体性治理"。本文认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创新、扩大协同治理的参与主体,协同治理力量向基层下沉、注重城乡整体性治理,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以此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改善社区公共服务,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社区公共服务,丰富社区公共服务产品,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不清晰与社会管理的不完善是社区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权力将逐步向社会组织转移,改善社区公共服务就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有效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要求政府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科学地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因而,政府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将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的改善和和谐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陶希东 《创新》2021,15(3):31-40
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跨行政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倒逼各自为政的社会治理也要走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之路.目前,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还存在着交通出行不畅,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分割、资质不能互认,公共服务不均等、不衔接,行政执法过程中各自为政,生态保护标准、规则不统一,社会组织本地化、内部竞争等问题.未来,在推进长三角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目标与路径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的关系、多层级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共享与公平的关系、线下与线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陶希东 《创新》2021,15(3):31-40
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跨行政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倒逼各自为政的社会治理也要走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之路.目前,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还存在着交通出行不畅,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分割、资质不能互认,公共服务不均等、不衔接,行政执法过程中各自为政,生态保护标准、规则不统一,社会组织本地化、内部竞争等问题.未来,在推进长三角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目标与路径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的关系、多层级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共享与公平的关系、线下与线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借鉴新治理理论和公民参与相关理论,从实践出发反思评估主体形成过程及各问责主体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笔者所参与的H市社会服务评估经验,比较专家参与与公众参与的动力、渠道及规则或相关约束、效用等方面的差异,来研究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评估主体.首先,从专家参与评估机制来看,分析专家身份获得、立场、个人与工作价值宣称与利益关联等.其次,将公众参与区分为有组织的公众参与与无组织的公众参与.本文认为公众参与的难题在于公众意见的差异性和公众责任扩散性.再次,从参与程度高低将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评估分为四种理想类型.最后,政府选择哪一种参与类型,需要考虑评估所处的社会服务发展水平、问责所需的专业知识水平、公众的认可度及接受度等情况.如果要超越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这一治理工具的局限性,积极的专家参与与公众参与对促进社会服务发展乃至公民治理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飞 《创新》2015,(5):118-125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组织发展,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满足公众公共服务多元化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当前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实践状况,可梳理出四种当前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主要形式: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公私合营——公办民营与民办公助、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政策流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创新社会治理。通过规范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厘清了这四种合作形式的操作方式、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国际化社区治理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阳区是北京市境外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在探索国际化社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社区管理体制、社区动员与社区参与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国际化社区治理需要坚持存量盘活、增量添彩的基本原则,发挥党政资源优势,优化社区治理结构,引入契约合作模式,推广"三社互动",实现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4.
《探求》2020,(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集中展示了我国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制度威力和强大力量。上至提供政治保证的党委领导、落实主体责任的政府负责,下至筑牢安全防线的社会协同、凝聚强大合力的公众参与,都切实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治理模式的巨大效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规范共同体的公共价值导向、界定共同体的主体参与维度、创造共同体的联动治理环境等举措,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科学构建与优化,搭建起更加全面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张华民 《社科纵横》2010,(2):76-78,84
要进一步深化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就必须更新理论认识。现代服务型政府应该是一个代表公众利益、提供公共服务、接受公众监督、承担公共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公众有效的参与、价值追求在于公众权利的实现。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理念包括:公众参与、权利至上、法治优先、服务为本。  相似文献   

16.
李德新 《社科纵横》2014,(12):59-6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一场政府改革,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找准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着"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如何明确政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角色定位,真正做到有所作为和有所不为,实现政府社会治理职能的理性归位,是当前中国政府改革中需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加快理念更新,深化体制改革,强化依法行政,全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使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市场与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丽 《社科纵横》2013,(6):75-78
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价值基础,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上,要不断健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法律制度,构建良好的公众参与法制环境;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社会管理创新协商治理机制;培育公众参与的公共责任意识,提升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渠道,发展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路径。最终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海洋治理进程中,“政府间”机制的局限性凸显非政府组织的补充价值。既有实践表明,非政府组织正在广泛地承担海洋研究与管理、政策游说、产业发展与治理能力建设以及公众教育等工作,并已成为实现全球海洋“善治”不可或缺的力量。通过直接参与和间接推动两种路径,非政府组织活动同国家及国际组织形成了协同与监督并存的互动模式,深刻地影响全球海洋治理的走向。我国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时,应当充分重视非政府组织的重要作用,警惕非政府组织的“政府化”趋势和“垄断”现象对国家海洋权益的威胁,着力发展适于我国现实的“公私协同”海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剑 《社科纵横》2008,23(6):36-38
本文探讨了国内外关于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的现状及意义,分析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对策.本文认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政府的责任首要.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10):66-7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推行政府公共服务的时间较短,实践中普遍存在市场发育不成熟、缺少系统规划、社会组织发展不快和评价体系缺失等制约因素。要通过合理划分购买范围、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强化购买合同管理、鼓励多元竞争、培育合格承接主体以及构建监督机制等途径,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