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6):40-45
国家治理体系由治理主体、理念及方式三大核心要素构成。与之对应,当下中国治理体系呈现出党主导开放型政党制度日趋成熟、从"管理"向"治理"的理念转变深入人心、全面依法治国成为主导治理方式的时代特征。一党主导保证了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治理理念造就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多元主体治理格局、法治路径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未来我党的执政治理能力、国家治理方式及全面依法治国事业仍需要不断提升和推进。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在当代中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7月8~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和湖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国外治理理论与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旨在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探索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治理经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提供学术参考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由此把国家治理现代化上升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层面.我们党两次以中央全会决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施工图”,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福建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谋划布局落实举措,推进新时代新福建治理现代化.福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福建省《实施意见》,发挥独特优势,把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与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紧密结合起来,团结争取更多台湾同胞共同致力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9,(3):9-11
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加强党内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制度衔接,以保证制度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制度治党的关键是要依靠制度进行党的治理,制度是党内实践经验的凝练升华,各种制度的确立都是基于党内实践活动基础决定的。党内制度衔接就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推动构建科学、高效的党内制度体系,以达到为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提供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培  胡涵锦 《创新》2015,(5):15-18
"国家治理"并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政治术语,而是一种"接地气"的治国理政思路,其对公正的价值追求,与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息息相关。"公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所包含的三个层面指涉了国家治理的三个层面,其中,"公平"体现了国家治理在目标层面的导向;"正义"体现了国家治理在内容层面的标准;"公道"体现了国家治理在实践层面的原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促进社会公正是相谐一致的,要培育和践行公正价值观,为国家治理定向导航;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国家治理固本强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国家治理保驾护航;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为国家治理提供核心引领。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3):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生态制度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纵深发展,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注重理念、理论建设发展到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组织数量激增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注销难"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当前社会组织退出情况的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注销难"并非登记管理机关一家之责,而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成效显著,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生态环境是衡量人民幸福感的新尺度,实现生态安全就是践行国家总体安全观.第二,"绿色化"代表现代化建设的生态转向.实现"绿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抉择,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制度依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扬弃与超越.第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取向在于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生命共同体".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绿色发展,坚持共有共建共治共享相统一原则助推生态治理,坚持将"生态共生"理念融入现代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1.
史亚博 《创新》2021,15(4):97-107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是新时代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信息化结构形态,网络社会拥有流动性、共态性、虚拟性、去中心化和数字化等复杂特征,增加了治理难度系数.新时代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应深刻把握基本概念、重要意义和理论基础等核心要义,系统分析现有治理模式差异与结构要素变迁,科学制定"一中心五主体"的治理架构.结合当前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在理念、管理、技术、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加强党的领导、改革管理机制、完善法规制度、提升信息技术、加强协同联动、重视宣传教育、强化监督评估等七项途径,共建多主体协同联动的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廉政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亚太地区新加坡、中国香港、美国、韩国廉政治理的比较研究,分析这四个国家和地区反腐败机构、法律和战略的特点与共性,为中国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反腐败机构独立性、法律制度完备性、教育针对性、预防专业性、惩治坚决性是这四个国家和地区廉政体系的共有要素,这为中国廉政治理带来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思斌 《社会工作》2024,(1):1-14+158
党的社会工作部及其系统的建立将建设功能整合的社会工作体系的任务提上议事日程。面对以转隶职能部门为基础新组建的党的社会工作系统及其被赋予的统筹指导多种社会工作发展的职责,应该尽快建构起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相适应的结构连接、功能整合的社会工作体系。其基本思路是参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既有……更有”的逻辑,对党的社会工作诸部门、社会工作部与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本土行政社会工作实践进行结合性建构,将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要求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财政金融体系,强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完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体系,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持续优化政府服务,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坚持以国家发展规划作为宏观经济治理的战略导向,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提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精准性和前瞻性,坚持构建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治理工作的总基调和方法论,坚持构建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各方面目标优化、分工合理、紧密配合、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对宏观经济领域经济规律的新探索,它在形成过程中,虽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但却超越了西方经济学宏观调控理论。  相似文献   

15.
《探求》2016,(6)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已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其不仅能够弥补法律体系的不足,也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二条进路,更能提升社会整体法治水平。当前党内法规体系建设虽初具规模,但仍有着学术基础不足、体系框架缺位、制定质量不高等问题。对此,需要法学界突破国家法研究的疆域,加强对党内法规体系的关注,还应不断提升党内法规的制定质量,并以行政法体系为参照构建内容完善、体系科学、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求》2018,(6)
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末端基础。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执政党在社区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中实现有效领导与引领的基本方式。党群服务中心是落实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主要平台。新时代社区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社区灵魂,注重顶层设计,同构党建与治理"命运共同体";必须创新党建引领的理念愿景、服务方式及民主协商形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履职能力;必须优化体制建构,加强组织意图渗透,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完善社区治理法治体系,形成社区多元依法治理工作合力;必须整合基层组织协同治理的资源基础,并贯穿于制度与智能的武装,打造铿锵有力的专业化基础治理队伍。  相似文献   

17.
海洋生态环境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然而随着海洋产业的崛起和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中国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国内海洋生态治理起步较晚,治理成效不显著,现行治理模式弊端突出、现代化程度不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政治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应吸收借鉴美国、日本、欧盟、东盟等主要海洋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经验,立足于本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和现行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弊端,不断完善海洋治理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全力构建相对完备的规划体系,强化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促进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海洋生态治理,加强区域合作,推进中国海洋生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在总结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经验基础上的重大创新,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开启新的政治文明发展征程的总纲领,具有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立足国情、科学创新等特点。就其理论与实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遵循内生逻辑、民本逻辑、效能逻辑、制度创新逻辑、协同逻辑等五个基本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表明,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唯有扎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始终以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衡量标准,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积极性,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治理效能,坚持以创新带动发展的理念,协同系统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才能到达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相似文献   

19.
目前北极治理呈现"门罗主义"特征,即北极圈国家在主导北极治理的过程中推崇"北极是北极国家的北极"的理念,并通过制度安排将"门罗主义"理念确立在北极理事会、北极经济理事会等北极治理机制中。北极气候环境变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刻影响,北极治理全球性需求与"门罗主义"主导北极治理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始于2016年的北极科学部长级会议作为北极科学领域的新机制,为世界各国、国际组织与科学团体等相关行为体参与北极科学合作提供平等的交流平台,促进北极事务决策者和科学界的"直接沟通",具有超越北极治理中的"门罗主义"特征的潜力。中国应通过北极科学部长级会议积极参与国际北极科学合作,提升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并适时助力北极科学部长级会议由北极科学事务的推动者转变为决策者,消解"门罗主义"北极治理对北极圈以外国家的边缘化和制度性歧视。  相似文献   

20.
《探求》2016,(5)
基于现代国家治理理论和中国社会现状,探讨当下国家治理实践的困境,并对如何走出治理困境做出尝试性回答。从全景式理论审视国家治理方式,国家治理具有治理成本较低,自由度高等特征;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在共景式理论审视下,无论是对过往还是对现有的国家治理模式都提出了空前的挑战。由此看到,全景式理论描述的社会构成已开始解体,共景式理论所描述的社会构成为国家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面对社会转型的各种困境,探讨中国的国家治理的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的具体途径,包括国家治理的价值体理念建设,以人为本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提升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以体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