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國公报“万國公报”可分兩个时期:第一时期由1874年9月起到1883年7月止,共出9年,仍是周刊,卷次銜接“中國教会新报”,共出450期。連“教会新报”計算在內共出版15年,755期(徐家匯藏書楼有全份)。第二时期由1889年2月改为月刊,至1907年7月,共出222期(徐家匯藏書楼到201期止,其中并有缺本,中華書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一九一二年七月十五日俄国布尔什維克机关报“涅瓦明星报”第十七期,发表了“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一文,对孙中山底一篇論文加以評介。据解放社譯者注:这篇論文系“指孙中山的‘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一文”。該文先发表于一九一二年七月十一日此利时布魯塞尔社会党报紙“人民报”,繼由同期“涅瓦明星报”予以轉載。“中国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是列宁对孙中山当时政治思想的一篇重要評論文章,是研究孙中山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一篇經典性論文,但遍寻各种版本的孙中山全集和有关文献,都找不到这篇論文的中文原稿,而“涅瓦明星报”和“人民报”的全部譯文,一时也不容易窺見。  相似文献   

3.
“詩經”里的“國風”,是我們中國二千五百年以前在民間口头流傳下來的民歌民謠的总选集,也是我們祖國最足珍貴的文学遺產。不論把它作为文学史料或社会史料來研究,都是有它高度的价值的。据“文藝报”、“國外文訊”报導过,最近,苏联的漢学家,正准备全部翻譯和研究我們这部“詩經”呢。“豳風”里的一篇“七月流火”,在研究史学、社会学和文学的,都常常要征引到的,就是在  相似文献   

4.
我讀了祁龍威同志在文史哲一九五六年第十期發表的“论景廷宾‘扫清滅洋’起义”一文,觉得在論点上、取材方法上对我啓發很大;我同意作者文中的基本論点,但在有些方面我認为有商討的必要,故以讀者身份提出几点与作者商討,希作者指正。一、起义的背景:作者首先提到“清朝在一九○○年的战爭失敗以后就完全投降了帝國主义?钡恢赋稣馐侵饕?当然也更沒着重論述。作者只从表面“通过一九○一年九月的‘辛丑条約’帝國主义向清朝勒索賠款四万万五千万兩?魇∮钟小贪纲r款’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同清朝的‘新政”等來說明起义的背景。我認为这样提是有商討的必要。我們首先研究这次起义提出了“扫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是我國古代富正义感热爱劳动人民詩人之一,他的詩既注重通俗化,而又富有感染力量。惟研究他集中詩歌,除“諷諭类”的“新乐府”等有所謂“首章标其目,卒章顯其志”。使讀者較易了然外,尽管它里面字句不艰深,不隱僻、而且为大众接受着,歌唱着,但其中心思想,究不能一一从字里行間明確地、全面地为人們所了解。即如当日万人爭唱噪極一时的“長恨歌”的主題思想,就尚在爭論中:有的認为孷髯l責荒淫誤國,釀乱殃民;有的認为重在歌頌明皇貴妃間坚貞孯坏陌?或則批判为提法矛盾;也有的提到是一个特  相似文献   

6.
出版地、印刷品及著译入奎茎竺皇! 奎茎塾茎圣奎茎里塑“揭当局之 闽督1912年7月31日短”福州,群报汉口,大江报,何海鸣 口妖言淆惑刀天津,民意报北京,民见报开封,闩由报北京,中国公报北京,国风日报.国兜新闻、中国报言论激烈鼓吹“二次革命0抨击豫督张镇芳的黑日者统冶“登载军  相似文献   

7.
在一九五六年十月号的“歷史研究”上讀到了弗·尼·尼基甫洛夫同志的“論不同國家从奴隸占有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几个共同的規律性”一文后,使我深深地对苏联專家同志的学識的淵博与态度的謙虛產生了很大的敬意。这篇文章对我們全國研究古代史分期問题的同志們來說,应該說是有極大帮助的。我个人,就曾从这篇論文中学習到了很多东西。从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全部理論問题來說,我  相似文献   

8.
“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一文發表后,引起了國內外的普遍重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術委員会筹备委員会、“解放日报”編輯部、“学術月刊”編輯部,在一月十五日特为此召开了座談会。应邀出席的有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学術界人士四十余人。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高等教育科学工作部負責人也参加了这次座談。 發言中一致强調了这个文件的政治意义。認为这是一篇当前國际共產主义运动的重要文献,它不僅总結了我國革命实踐中的丰富經驗,同时对于当前國际关系中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从理論上作了概括和閘發;而在学術上,它不僅对哲学提出了許多課題,即对于政治、經济、歷史、政法、國际問題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課題。因此,深入学習这一文件,進行学術研究,对提高我們馬克思列寧主义的理論水  相似文献   

9.
“中东战紀本末”与“文学兴国策”这兩种东西都于中日甲午战爭以后、庚子义和团反帝事起之前的五年間,由上海广学会出版。它們在介紹“西学”“西政”之中,細致地宣傳了殖民思想。当时“礼部奏議,乡会試第三場兼間时务,……学政經古場,准令兼試时务策論,考选优生”。这几部書是广学会“取会中尤切于近事、尤裨于华事、尤助于試事”(“中东战紀本末初編”“广学会記:附考試时务揣摩各新書紀要”第二頁)时务新書的重要著作,在当时的“士子”中流行很广。它們都是美国傳教士林乐知著譯,而由蔡尔康笔述,都在万国公报分期发表过。梁启超的“西学書目表”及蔡元培叙的“东西学書录”均經介紹为应讀之書;其中的文章也有一  相似文献   

10.
馮文炳教授在东北人大学报1957年第2、3期合刊上,发表了研究“阿Q正傳”的文章。这篇論文的基本論点我認为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馮先生对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就做了曲解。冯先生論文第一节就企图指明鲁迅在什么思想情况之下写“阿Q正传”的。他說“鲁迅写‘阿Q正傳’,  相似文献   

11.
游艺     
古者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而孔子教弟子又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又曰“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然则文学者乃游艺之所有事也.后世文人嘲风弄月,以华藻相高,固显违圣门“游艺”之旨.然后世之诗赋又孰非导源于圣门耶?隋唐以降.衡文艺以取士.夫岂戾乎圣旨!特浮词吟呻.识者(?)(?).香山白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见《与元九书》)二言,  相似文献   

12.
王鄰苏先生的“史漢选讀”一九五六年一月,上海春明出版社出版。計选錄史記十二篇,漢書五篇科吮容^詳尽的注釋,并有逐段的“說明”和全篇的“題解”。王先生这种辛勤劳动的成果,“对于爱讀我國古代的傳記文学者,当有参考的阶值”(见本書內容提要)。关于該書的“說明”“題解”本文暫不論列,僅对注釋部分提出些膚淺而不成熟的意見,向王先生請教,并和大家討論。首先就注釋的体例說,令人感到蕪雜: 一、就使用語言說,一条文言,一条語体,甚  相似文献   

13.
我國和“千岛之國”的印度尼西亚,自汉代开始就已有了联系,在今天,我們兩國建立在原有的深厚基礎上和維护世界和平的共同事業中的友谊更为發展和加强,超越了歷史上的任何时期。明代有一个著作家黄省会,僅僅根据窮兵黷武的元蒙統治者忽必烈曾經一度对爪哇進行軍事冒險的片段歷史紀錄,竟然在他的“西洋朝貢典錄”中妄下断語,說是終元之世,卽自十三世紀二十年代以迄十四世紀六十年代,爪哇未曾一次与我國友好往还。这种謬断曾使中外若干歷史学者習而不察,轻信其说。直至今日,我們有的歷史工作者仍然用摭拾陈說宋代替謹嚴的研究,在叙述中国和印尼的歷史性联系的著作中,進一步加以渲染誇張,謂“元时兩国邦交中断”,盖达“八、九十年之久”云云。这是同歷史事实完全抵触的。  相似文献   

14.
汉口电池广的工人于1958年7月开始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同年10月工厂党委着手培訓工人理論教員,一个月后,第一批工人教員登上講坛講了第一課:“先进与落后的关系”。到1959年3月,工人教员已經担負了厂內工人学哲学的全部講課任务。現在全厂有工人理論教員101名,平均每15  相似文献   

15.
这是作者發表在1956年12月出版的“哲学研究”第5期上的一篇相当長的論文。作者在本文中的基本論点是:(一)“我國过渡时期也有自己的社会經济制度,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条所規定的四种所有制,以及与此基礎相適应的上層建筑”;(二)“我國过渡时期基礎与上層建筑的性質是从資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性的基礎与上層建筑。在这个基礎与上層建筑中,既包含有社会主义成分,又包含有資本主义成分,这是中國过渡时期基礎与上層建筑的特  相似文献   

16.
在帝國主义时代,特别是在社会發展的现階段,当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陣营力量比帝國主义力量越有优势的增長,而帝國主义政策越不得人心的时候,垂死的資產階級所謂「学者」,越无微不至地妄想拼凑某些論据,來为窒息民主与白  相似文献   

17.
一本問题提出的必要我國古史分期問題爭論了几十年,至今还未能得出結論,这里面是确有些症结問題,糾纏不清,难于解决。例如,有人根据斯大林所說,在奴隸制度下,奴隸是奴隸主所能当作牲畜來買賣屠殺的。而秦漠則“殺奴婢皆当告官”,顯然这时的奴隸主已無权自由处死他的奴婢,因而他推断汉代不是奴隸社会。这一推断是不大妥当的,我們知道,即在典型奴隸制國家如雅典共和國,在法律上并沒有准許奴隸主可以任意殺戮奴隸的条  相似文献   

18.
呂澂の中国大乗仏教批判は、インド仏教の法相唯識系を本位として、『大乗起信論』を起点とする如来蔵系仏教を批判したものである。呂澂は、インド仏教と中国仏教との間の非連続性を鋭く指摘したが、両者の間の連続性、つまり、中国の如来蔵思想がインドにおける関連思想の延長線にある、ということを十分に論じていない。呂澂の中国大乗仏教批判と日本の「批判仏教」との間に類似した問題意識や方法論がある。それらの理論的得失を考察するのは、現代の仏教研究方法論の探求に有益である。  相似文献   

19.
百余年来,美帝国主义对我国除了进行政治、經济和軍事的侵略之外,更加注重被美帝国主义称为“不外交的外交”的文化侵略活动。仅以教育事业而論,自从美国退还庚子賠款规定用于“发展”中国教育事业以后,大約經过四十年的时間,“在中国的二十  相似文献   

20.
一切“促退派”、“观潮派”、“秋后算胀派”、“年底算胀派”等等右傾保守主义者,有一个共同的論据,那就是“条件論”。他們对待自己的生产和工作,不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而是强調客观困难,强調客观物質条件差。他們常以“不能超越事物的客現实际可能”为借口,来为自己的右傾保守思想作辯护。他們只看見事情的消极方面和困难方面,而看不見事情的积极方面和有利方面;他們只看見沒有的客現物質条件,而看不見人民群众的偉大的主观能动性和創造性,看不見在共产党領导下劳动人民沸騰的社会主义热情和冲天的革命干勁。显然,这是一种“見物不見人”的机械唯物主义。一“条件論”者不只是今天才有,在各个革命时期都是有的。特別是每当革命斗爭处于艰苦的阶段,“条件論”者总是要出来散播他們的悲观論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