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南亚的越南、老挝、缅甸及泰国境内 ,居住着侬、岱、老、泰、掸等民族 ,与中国的壮族语言相近 ,习俗相类 ,彼此有着同源异流的亲密关系。考古资料表明 ,早在旧石器时代 ,岭南与东南亚已有了文化上的联系。到了新石器时代 ,岭南地区的有肩石器随着其居民的西迁而传入东南亚各地 ,形成了以有肩石器为特征的文化圈 ;青铜时代又形成了铜鼓文化圈。说明东南亚地区的壮侗语民族先民是历史上从岭南的广西地区渐次西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越南语属于南亚语系越芒语族越语支,在以越南为主的中南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应用十分广泛。相比其他语言,越南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大量继承了汉语中的词汇,其中所使用的表记文字,以汉字和越南京族所使用的字喃为主。同时,越南语发音近似于汉语中隋唐至宋朝时期的中古音。深入研究现代汉语对越南语语音的影响,对加强越南语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存看黄河流域人群向川西高原的迁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硕 《西藏研究》2004,(2):33-39
本文通过对目前川西高原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晚期遗存石器类型和文化面貌的分析 ,认为他们主要是从黄河流域南下的北方人群系统 ,正是他们将源自于华北地区的小石器和细石器传统带入了川西高原。他们主要活动于川西高原的一些河流阶地 ,最南抵达了今攀枝花金沙江流域 ,并在此同由华南地区沿长江向西迁徙并有着大中型石器和砾石传统的人群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交流与联系。此局面开启了后来历史时期源自北方的藏缅语族群 (或称“氐羌”族群 )同源自南方的濮越族群两大族群之间发生交汇、联系和融合之先河。这表明藏彝走廊南部地区成为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文明之间一个交汇地带的历史 ,目前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 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4.
颜其香和周植志所著《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一书的出版 ,对于孟高棉语族研究是一大贡献。两位作者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员 ,他们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调查佤语及其方言 ,他们的研究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此书中列举的相当丰富的文化资料和语料 ,都来源于他们多年的调查研究。在中国的各种语言中 ,属于南亚语系的有孟高棉语族和越芒语族 ,其中 ,属于孟高棉语族的民族有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和格木人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省 ;属于越芒语族的民族有生活在云南和广西交界的巴琉人、莽人 ,还有广西的京族。此书的第一…  相似文献   

5.
刘稚 《世界民族》2002,(4):46-49
一、分布与族称越南的泰族有1040549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2.27%(1989年人口普查统计数,下同),仅次于京族和岱依族,是越南第三大民族。越南泰族主要分布在越南的西北部地区,按各省泰族人口的数量排序如下:山萝省376037人,义安省213604人,清化省177836人,莱州省156532人,老街省37485人,安沛省34564人,和平省25923人。此外,在西原地区的林同、多乐等省也  相似文献   

6.
今日越南     
今日越南文·图/张加祥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临东海我们友谊象朝阳。……越南音乐家杜润创作的这首著名歌曲《越南———中国》,60年代曾经唱遍了中国大江南北。中国人对我们山水相连的邻邦越南曾经是那么熟悉亲切,后来有一段时期又那么陌生。1991...  相似文献   

7.
“那”文化圈论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认为,在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着冠以“那”(壮语:水田)字的地名,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称之为“那”文化,“那”地名分布的范围,称为“那”文化圈。在“那”文化圈中生活的主要是操壮侗语族语言的族群,包括中国的壮、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黎,泰国的泰,老挝的老,越南的岱、侬,缅甸的掸等民族以及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人。他们的主要文化特征是:语言同源,以稻作为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那”(稻作)为本的传统生活模式,使用双肩石器,制造和使用铜鼓等。文章还论述了“那”文化圈族群及其文化与汉文化及印度化的关系,“那”文化圈研究对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有着密切的文化互动关系,文化互动的内容包括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地区的海路交通;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地区的人员互迁;廉州、钦州人到越南北部为官的情况;而廉州所藏越南昭光寺钟及钟铭、越南在廉州修建的东山寺和唐朝宰相姜公辅的籍贯等等更进一步证明不应该把近现代意义上所谓的"国家"、"民族"的意义生硬地套到当时的历史时代,只有这样,研究才有可能相对客观.  相似文献   

9.
邓华龙 《民族论坛》2005,(10):32-33
土家族主要居住于湘西、鄂西以及重庆市的黔江、彭水一带,是自古以来的土著民族。土家族的分布地与古民族濮的分布地基本一致,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土家族是濮人的后裔。现今的土家族聚居地早在石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并逐步有了穴居的村落。炎黄时期形成了土家濮人部落。夏、商、周时期,濮发展成周边方国,包括了濮、苗等少数民族。由于支系繁多,被称为百濮。公元前523年,楚平王亲率舟师伐濮,濮被楚国所灭。楚国灭濮后,留居原地的濮人,就是后来的土家人。据《湖南通史》载:“居于湘西蛮人、濮人,后来成为秦汉时代五溪蛮和武附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何平 《世界民族》2004,(5):62-67
现代越族又叫“京族”和“安南族”。操岱依—泰语言的民族称他们为“交人” ,苗族和瑶族称他们为“交趾人”。现代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 ,占越南全国人口的 90 %以上。关于现代越族的起源与形成问题 ,已有许多学者做过论述 ,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说透。例如 ,人们一般都认为 ,现代越族是由古代越人中的一支演变而来的。但是 ,对于古代中国的影响对现代越族形成的作用 ,却还论述得不充分。笔者拟对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国秦、汉时期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南半岛北部地区曾经分布着一些被称为“越”的民族群体。由于这个民族群…  相似文献   

11.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的民族政策及其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在战争时期及和平建设时期一直得到越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79年,越南政府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特点、文化特点和民族意识三项原则,正式划分了越南的54个民族,并公布了各民族的名称:京族、岱依族、泰族、芒族、华族、...  相似文献   

12.
越南京族、芒族的由来与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京族、芒族的由来与发展之我见王文光(云南大学档案学系)一、复合多元的京族京族又称为“越南人”或“安南族”,操岱侬语、泰语的民族称之为“交人”,苗族瑶族称之为“交趾人”。①京族人口有近五千万,约占越南总人口的90%,属蒙古利亚人种南亚类型,使用京语...  相似文献   

13.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跨境民族,全世界约有260余万人,其中我国占2134014人,其余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泰国的瑶族是从中国经越南、老挝、缅甸等国迁徒去的,至今约有3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泰国北部的清莱府、难府、碧瑶府、南邦府、甘烹碧府、素可泰府、清迈府和达府。中泰两国瑶族源流相同,习俗相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本民族共同的文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环境以及毗邻民族影响的不同,两国瑶族在文化上又各有特色。其异同程度如何?国内外一直未能有人作深入的探讨。应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邀请,笔者于1989年春到泰国作学术交流与考察,在泰北瑶区生活、考察一日余,现就所是,对中泰瑶族文化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铜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历史文物。铜鼓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和东南亚地区。其中犹以我国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南部和湖南西部以及越南北部等地分布最为密集。 关于铜鼓的起源和使用铜鼓的民族等一系列问题,虽然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探讨,但秦汉或者更早时期居住在两广的西瓯、骆越人已大量使用铜鼓却是历史事实。在秦汉及其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铜鼓是我国南方地区越、僚人及其后裔富有特色的主要乐器和重器。  相似文献   

15.
壮族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是宋代(公元960~1126年)。这个时期正是南下的汉族人与越南人在壮族中心地带接连发生冲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不少壮族人曾奋起抵抗外国人的统治,争取持续自主。壮族祖先至少在新石器早期已经在岭南地区繁衍生息。许多学者认为,他们很早就移居被中原文化推进的南方。新石器时代的墓葬风格(墓中尸体均呈屈蹲状,与越南墓葬特点吻合)亦表明壮族源于南方,并与越南的“霍宾人”(公元前9000~5600年)和“巴逊人”(公元前8300~5900年)的文化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但在目前的中越政治气候中,这种可能性会给中国学者带来某些难题,也难于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京族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人口为1.88万,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江平镇,其余散布于防城县城、钦州、东兴等地。京族过去称“越族”,1958年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的祖先约在16世纪初由越南涂山等地漂流到广西北部湾的三个小岛的。京族人和以后陆续迁到岛上的汉族、壮族一起开发和建设,使其繁荣起来。由于京族主要分布在这里,这三个小岛又被称为“京族三岛”,现隶属广西防城港市。京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京语,属系未定,与越南语基本相同。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文,也使用汉语粤方言。京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  相似文献   

17.
论西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资料为依据,论证商周时期的中原人称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使用斧形工具的土著民族为“”,并与“”族发生联系。“’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百越的前身。西瓯、骆越作为百越民族的两个不同支系,也很早就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交住。这就为后来秦统一岭南和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印度加罗人简况印度加罗人 (Garo,亦称加洛人 ) ,自称阿奇克人 ,为印度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印度阿萨姆邦加罗丘陵地区 ,人数大约为 6 0多万。从人种上看 ,他们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在加罗人内部 ,又有阿维人 (Awe,或称阿克维人 ,Akwe)、奇萨人 (Chisak)、杜阿尔人 (Dual)、马奇人(Machi)、阿本人 (A -beng)、甘青人 (Ganching)、阿通人 (A -tong)和奇博克人 (Chibok)等支系。他们操加罗语。据认为 ,加罗语是属于藏缅语族的一种方言。在宗教信仰上 ,加罗人大多信奉万…  相似文献   

19.
越南西北部的莽人杨六金据《莽语概述》载:“莽人现今居住在越南、老挝和中国的领土上。”①越南莽人主要分布在莱州省的新河、孟谍、封土、孟来等四县,有2200人;②中国莽人有575人(1995年底);老挝莽人人数不详。本文拟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越南封土县莽...  相似文献   

20.
与广西相邻的云南高原是壮侗语民族先民的聚居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两地的文化就有密切的关系,同属“砾石工具”文化圈。新石器时代又同属贝丘文化和有肩石斧分布区。两地的青铜文化亦表现出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在以后的历史时期里,广西的壮族及其先民不断向云南迁徙。后来,随着北方氐羌民族的南下及其在云南地区的繁衍,逐步将壮族与傣族居住地分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