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问》2010,(4)
最近,作者在集安市郊上活龙村进行文物遗迹踏查时,新发现一处古墓群。该墓群分为东西两个墓区,共有古墓葬23座,年代为高句丽时期。墓葬皆属于积石墓类。在23座墓葬中,有坛积石石圹墓20座,其中串墓6座;阶坛积石石圹墓2座;阶坛积石圹室墓1座。这次新发现的墓群与1982年5月发掘的上、下活龙墓群的48座墓相比,类型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辽河流域有许多石棚,其中营口的石棚山石棚最具代表性。石棚建造的年代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或青铜器时期,是当时的墓室(亦称“石桌坟”),是中国最早的地上建筑,是巨石文化的杰作。营口地区石棚众多,有石棚山石棚、石棚峪石棚、牌坊石棚群、三道河石棚群等等,物换星移,风吹雨蚀,大多都已坍塌破毁,惟有石棚山石棚保存最好。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0,(6)
双砣子一、二期文化,是分布在辽东南部地区的两支青铜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研究结果表明,老铁山积石墓并不是小珠山上层文化的墓葬,而应该是双砣子一期文化的墓葬。双砣子一期文化的年代跨度约在公元前2100-1900年之间,应是辽东南部地区处于夏代初始阶段的青铜文化。双砣子二期文化过去多被视为岳石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实际上它应该是受过山东半岛岳石文化强烈影响的一支地方性土著文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黑龙江地区不断出土金代的“嘎拉哈”雕刻品。1973年,在绥滨县黑龙江畔的中兴金墓群三号墓中,出土了一枚用水晶石雕刻的猪“嘎拉哈”。1974年,在松花江畔奥里米金墓群二十四号墓中,出土了一枚用玉石雕刻的猪“嘎拉哈”。此外,在阿城县金上京故城中还出土了用铜雕刻的大小不同的三枚猪“嘎拉哈”。这些“嘎拉哈”雕刻得十分精细逼真,与实物别无二致,是一种少见的雕刻艺术品,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熟练的雕刻技巧。 中兴三号墓是一座贵族墓葬,棺壁有彩绘图案,棺中撒有防腐用的水银。墓中出土了金到(这是一种腰佩)、金花饰、捏金线耳…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5,(3)
吉林省调查发现的青铜时代遗存总数过千,文化内涵丰富,自身发展历程、客观环境因素和中原文化影响是造成吉林省青铜时代文化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柳湾遗址是我国迄今已知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也是目前我国史前考古中发掘墓葬最多的地点。这一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前后跨越1000余年,包含了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以及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等多种考古文化类型。柳湾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为探索青海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阶段,在这个极具思想史意义的时代,文学、艺术、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初步形成,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青铜铭文,作为青铜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和标志,在此背景下发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形成独具个性的铭文文体.巫文化、祭祀文化和礼乐文化在这个时代极具代表性,并在商周青铜铭文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8.
建州女真火儿阿部(胡里改、忽儿海)和斡朵里部(斡都里、吾都里)原居在牡丹江口,后来在明洪武年间,分别在其首领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儿的率领下迁走了。对建州女真从牡丹江口迁出后,是否徙居到回波江(辉发河),史学界是有争论的。 持肯定看法的人所持的根据主要有如下三条: 《李朝实  相似文献   

9.
王琳  陈隆文 《唐都学刊》2002,18(1):70-73
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 ,钺文化广泛地存在着。对于钺的用途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通过对目前发现的大量考古材料的研究分析 ,钺可分为石钺、玉钺和青铜钺三种类型。它们的用途各有不同 :石钺没有作为生产工具的痕迹 ;玉钺具有礼法、陪葬的作用 ;青铜钺作为兵器、刑具 ,具有军事权力的象征意义。那种认为钺是生产工具的观点是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10.
古村厚土     
正我所居住的村子,叫魏营子村。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这个名字,但是在现今时代,网上搜一搜,却可以显现满屏的相关信息。最让我值得炫耀和鼓吹的是,有一个以我们村子命名的文化,它叫“魏营子文化”。我一直以这个文化骄傲自豪。魏营子文化是一支主要分布在大小凌河流域的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依据最新的考古发掘资料,明确了“魏营子文化”的命名。就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来说,辽河流域已分区建立起了文化发展序列。辽西地区有查海-兴隆洼等先红山文化,大约与红山文化早期相当或稍早  相似文献   

11.
景明 《今日辽宁》2019,(3):48-51
<正>朝阳是一方神秘、神奇、神圣的厚土。虽然她历史的真面目已经渐渐被拨开,但从三皇五帝到孤竹古国,从"宗庙之始"的女神庙到牛河梁先人聚居地,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我们去发现真相。1黄帝葬在牛河梁?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中心大墓墓主人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是一老年男性。随葬7件玉器为:勾云形玉佩、箍形玉、玉镯各一件,玉璧和玉龟各一对。据推测,箍形玉是墓主人与神灵沟通的中介神器,是墓主人神权地位的象征。勾云形玉佩是墓主人生前"一人独尊"、王权显赫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民族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只有我们比较真实地掌握甘肃文化发展赖以前进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发展优势。今天研究甘肃省文化发展趋势和远景,在实践工作中必将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促进甘肃省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一、甘肃文化的优势 在研究甘肃文化事业发展时,首先要研究甘肃文化的长处和特色是什么?这是发展现代文化不容置疑的重要任务,对开发、利用甘肃古代文化,也不容忽视。如果要问甘肃文化事业的外部形象是什么?我认为,应  相似文献   

13.
贞惠公主墓与贞孝公主墓,是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二女和四女的陵墓。两墓材料殊珍,堪称渤海考古的双璧。贞惠和贞孝虽然都是公主,但墓葬的形制、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就这些差异,探讨一下大钦茂执政的晚期,渤海社会在政治、文化、礼制、丧葬习俗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汉水文化与五斗米道梁中效巍峨苍翠的秦岭和绵延不绝的巴山之间,一条银链般翻滚的河水滔滔东流,这就是古人常以江、淮、河、汉并提的汉水,她紧紧依偎在秦岭、巴山的怀抱,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壮观地貌.道教各派中创立最早的一个教派──五斗米道,就在汉水上游的汉中盆地...  相似文献   

15.
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同我国的中原和东北地区,从远古时代起,就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紧密的整体。黑龙江的上游是由赤塔河、尼布楚河以及鄂嫩河汇成的石勒喀河。石勒喀河在漠河以西与南来的额尔古纳河开始形成黑龙江的主干,折向东南,沿途兼收了精奇里江(结雅河)、牛满江(布列亚河)和松花江的流水,又折向东北,在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城下与乌苏里江汇合,继续它的行程,再携上库鲁河、顿顿河、格林河、恒滚河的流水,最后在庙街(尼古来斯克)附近,于北  相似文献   

16.
《学问》2015,(6)
集安是高句丽遗址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古代高句丽文化精华的荟萃之地,特别是2004年集安以高句丽墓壁画、好太王碑等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高句丽墓壁画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等特色成为国内外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也成为吉林省东部地区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学问》2010,(4)
从考古发现材料分析,沈阳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手工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主要表现在制石业、制陶业、青铜铸造业及纺织业等几方面。其中制石与制陶业在石器时代即已产生并有一些发展,青铜铸造业是沈阳地区进入到青铜时代后新出现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纺织业在青铜时代早期则比较兴盛。手工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生产也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上游因修建大批水利工程而修筑的水库,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国家和黄河上游省区不断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制定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和甘肃省、青海省关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文件都将旅游开发纳入区域和整个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部署之中。黄河上游库区有着先天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其开发历经自然期、联动期和振兴期三个阶段,在黄河上游的旅游业发展中增添了库区文化特色,为黄河上游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生机和动力。黄河上游库区旅游开发,要从保护库区生态、保护黄河上游多元民族文化、构建人与库区命运共同体方面着手,从而促进黄河上游库区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问》2010,(2)
叶尔基山辽墓是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曾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墓主人是谁,一真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赞同太祖妹余庐睹姑公主说,对余庐睹姑公主的死因、丈夫、子女等相关问题做了研究和探讨,并根据契丹字研究专家乌拉熙春教授新解读的契丹字墓志资料和研究成果,对《辽史》中的错误记载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20.
王开 《今日辽宁》2013,(1):78-79
若细细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总是逐河流而行,每迁徙一地,便孕育特征不同的文化.如辽西的大小凌河,这两河流域之内,产生了著名的查海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和青铜文化,中国北方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及重大的历史变迁,也与大小凌河密切相关. 大小凌河两岸,有山有海有平原,独特的地貌,构成了独特的区域文明,使它灿烂于漫长的中华文明长卷. 大凌河,出努鲁儿虎山和松岭峡谷,古称渝水、龙川、白狼水,辽以后改称凌河,或灵河,大凌河之名,亦由此时而来.大凌河为辽宁第三大河,是独立入海的较大河流之一,流域总面积23263平方公里.关于大凌河之悠久,有人赞誉说,它是东北最古老的河流之一.更有甚者,将它比作东北的"黄河",持有此说的,乃清代朝阳诗人沈芝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