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论炎黄阪泉之战的地理位置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帝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著名人物,其事迹遍布于整个黄河流域.今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等地,均流传着有关黄帝的各种传说.在黄帝的全部活动中比较突出的事件是进行了两场大规模的战争,即"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争,"涿鹿之战"是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这两次战争不仅规模不小,而且在时间上也是连续进行的,在现存古籍中有不少著作在不同程度上记载了这两次战争的情况,其中以《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记内容较为详细:  相似文献   

2.
新见《唐元礼臣墓志》对于补正唐前期有关边疆史事颇有价值。志文所记贞观六年志主奉诏出使西域,策命西域突厥可汗与贞观十四年窦州道行军总管,以及永徽六年出使册命真珠可汗等事迹,均可与史书互印互证,但多有出入。志主先后出任燕然都护府的相关事迹,为燕然都护府的始置时间及唐朝初年燕然都护府管辖的羁縻府州数提供了重要信息。志文对于补正瀚海道行军等史事及《元和姓纂》等关于北朝至唐元氏世系的相关记载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 四五千年前,中华民族远祖炎黄阪泉之战纪念地在北京延庆.这是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它的意义在于:解决了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史学问题,是历史学领域,尤其是北京史研究的一个突破. 司马迁所著《史记》开篇《五帝本纪》记载:"轩辕 (黄帝) 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可见"阪泉之战",是奠定黄帝取代炎帝成为诸部落首领的著名战争之一.然而,阪泉址在何处,却成了后世子孙不易确定的一个难题.因为不少史书记述涿鹿城东一里之泉,即古阪泉.而北京市延庆县城西北十五里亦有阪山、阪泉.以往学术界多以为河北省涿鹿城东一里之泉,即为黄帝战炎帝于阪泉之野的阪泉,或曰既有可能是涿鹿县境之阪泉,又有可能是延庆县境之阪泉. 我们着手编写《北京通史》,就注意到对这个问题的探讨.1989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北京通史·远古至魏晋北朝卷》第一章第四节第一目 (王彩梅撰写),力排众议,明确地提出了"阪泉之战"在延庆的论  相似文献   

4.
濮仲远 《社科纵横》2014,(8):149-152
1997年,甘肃武威出土了一方唐代翟舍集夫妇墓志。据考证,该墓志不仅反映了凉州粟特人翟氏与安氏联姻等内容,而且涉及了翟舍集子孙被不断征发为府兵卫士,参与唐王朝在河西等地战争的史事。这些记录说明翟氏一家在凉州颇有影响,并已入籍授田,成为唐政府下编户。翟舍集家族是大部分普通入华粟特胡人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唐代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贡赐贸易管窥王尚达自西汉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政治联系不断加强,商业往来逐步开拓扩大,作为重要贸易方式之一的贡赐贸易也渐次发展,对此史书多有记载。丝路发展到唐代,进入空前兴盛的新阶段,这时,广大的西域地区归入唐朝版图。...  相似文献   

6.
于光建  闫婷婷 《社科纵横》2007,22(1):155-156
河西地区是唐王朝十分重要的边防要地,故唐代在河西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军事防御机构,但历代传世文献对一些基层的机构的记载多有缺失。本文试图通过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对唐代在河西设置的镇、守捉、戍、烽做一钩沉补阙,以期能够管窥更或是重新构建唐代河西边防体系。笔者学识浅薄,难免挂一漏万,敬请方家指正赐教。  相似文献   

7.
王氏“地动仪”1934年,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历史专业的学生王振铎诞生了复原史书中记载的目张衡地动仪的念头,他认真地研究了史书的记载,在1936年,画出了第一套自己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图稿。这套图纸中,  相似文献   

8.
驱散战争硝烟的使者──唐郭务悰使日事迹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驱散战争硝烟的使者──唐郭务悰使日事迹述略杭州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王勇公元663年8月的白村江海战,一改东亚的政治格局:唐朝与新罗联手灭百济,继而灭高句丽,迫使日本从半岛引身自保;新罗统一半岛后,国力足与日本分庭抗礼,两国竞相靠拢唐朝,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  相似文献   

9.
唐代留学生在数量上有明确规定,新罗赴唐留学生为每次2人至12人不等,日本约为每次3人至4人。留学生食宿由唐王朝统一供给。留学生主要由鸿胪寺负责接收和管理,他们入唐后会被安排进入国子监六学馆中,与中土学子一起修习经籍文史、算学、书学、律学等专门知识,其中以入太学习业者为多。留学生归国有既定程序,必须先上奏唐廷,获准后方可还国。若得不到唐廷准许,不能私自归国。  相似文献   

10.
一、大事记的由来大事记,是按时间顺序记载历史大事的一种方法,是我国古老史书的一种传统形式。地方志的大事记,是从史书中脱胎而来的,它本属史体,而为志体所吸收,融合到志体中,成为志书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最早的史书,如《春秋》、《左传》、《竹书纪年》都是编年纪事,按照年、月、日记载历史。西汉司马迁作《史记》,创立了纪传体,以人物为主记载历史。但其中的“本  相似文献   

11.
奚柳芳《钱唐故址考》对钱唐故址提出了新说,认为环绕凌家桥——转塘——龙坞——中村范围,当是秦汉时期钱唐县故址所在。该文作者用“转塘说”来否定传统的“灵隐传说”。对此本人提出两点异议与作者商榷,供参考讨论。(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20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宋初统一各割据政权所得州县、户口数,史书颇多记载,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如《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文献通考》、《宋史》等书。此类史书为宋、元人所撰,所据多为实录、国史等较原始资料。可信程度较高。第二类如《续资治通鉴》、《十国春秋》、《宋史纪事本末》等书。此类史书成书时间较晚,所据多为第一类史书,史料价值较差。但是,由于此类史书的  相似文献   

13.
司马家族自古以来便承担着著史的任务,司马迁也一心要著述一部伟大的史书.但在早期,他主要是要继承司马谈的遗愿完成一部记载西汉王朝帝王将相、忠臣义士的功德业绩的西汉史.李陵之祸却引发了他对人生、社会与历史的新的思考,他在强烈的生命体验中完成了对家族意识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史学传统的超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进而创造出伟大的通史--<史记>.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早期史书《春秋》、《左传》、《国语》以及《史记》等对越民族的记载,是浙江最原始的文献资料,但简略而久系统。对浙江古民族历史有比较完整系统记载的是浙江人自己撰著的《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两部史书。  相似文献   

15.
高强 《唐都学刊》2002,18(2):42-46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及战后签约活动中 ,传统的“夷狄”观念对清政府的影响随处可见。在战争进程中 ,清政府对英国的战与和 ,实际上是古代中原中央王朝对周边“夷狄”对策的翻版 ;而战后所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种观念的产物 ,用“羁縻”手法对英国等西方国家进行笼络 ,以达到它们不再侵扰中国海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曹鹏程 《唐都学刊》2012,28(6):36-41
唐初史家继承南北朝史学的理论遗产,列纪传体为正史。其后,史家开始强调史学褒贬人事、惩恶劝善的宗旨,这股思潮与中唐以后兴起的《春秋》学合流,将史书的编年体裁与褒贬义例联系在一起,导致中唐以后编年体史书中兴的局面。在此背景下,皇甫湜提出只要能立褒贬以示惩劝,二体皆可为良史的主张,对北宋时期《新五代史》等书的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因为一档综艺节目,袁立被冲上风口浪尖。双方各执一词,她说:"我现在不是他们游戏规则里的人。"最近,袁立说的最多的就是"打仗"。2017年12月11日,接受梨视频采访,她表示原谅一切,"这场仗我不打了"。4天后,袁立又在微博上感慨,"妈呀,一个人打仗好累呀"。12月17日,她说自己几天都没怎么睡,但还是要"打仗"。无论是国与国的战争,还是人与人的战争,归根结底都源于利益。袁立的"战  相似文献   

18.
正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唐喀,是藏文音译,即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的含意与空间有关,表示广袤无边,就像在一块布上,既可画几百甚至上千尊佛,也可只画一尊佛;"卡"有点像魔术,指的是空白被填补。唐卡的起源无从考证,仅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唐卡至今,已经有1300年多的历史。据传,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成白拉姆画像,这就是第一幅唐卡。  相似文献   

19.
《汉书·王莽传》的编纂特点,是把刻画一个阴谋家如何窃取大权的种种恶劣做法和伪善面孔与总结王莽新朝一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大事这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从纪传体史书的要求说,新朝也应该有"本纪"记载大的事件,可是在东汉初,王莽被认为是"篡窃",不可能立本纪。所以这篇《王莽传》,实则起到人物传记和记载大事的本纪双层作用,这是班固在历史编纂学上出色创造性的又一成功例证。新朝虽然短祚,但显然不能将它在历史上抹掉。班固在篇中恰当地记载新朝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各项大事,才使两汉之际的历史变局清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并且保证了历史记载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重新崛起的过程中共参与了7场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边境战争、中日之间的不宣之战(1931至1941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41年至1945年)、抗美援朝战争、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以及1979年中越战争。中国的百年崛起得益于中国人民的正义革命与合法性战争。反思中国政府在庚子事变中的战争决策失误,体现了晚清政府对外战略的落后,也是促使其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中国重新崛起的成就,部分来源于中国战争的合法性。但“9?11事件”前后,中国在参与重大合法性战争方面有得有失。中国进一步的崛起需要加强对战争合法性与合法性战争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