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陕西曾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第一次是康熙二十年到咸丰末年;第二次是在光绪初年到清末年间。通过这两次移民的迁陕过程填补了陕西人口不足的劣势,改变了当地人口的结构;刺激了清代陕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风俗文化向多元化的发展;虽然也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总的来讲移民迁陕的积极影响要远远大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问》2010,(6)
清代黑龙江的关内移民主要是来自山东、直隶的贫苦农民,时间大体集中在19世纪后半期。他们多从事农业并逐渐向工商业领域扩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的移民文化。他们促进了黑龙江的开发和近代化进程,也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李喜霞 《唐都学刊》2013,29(1):101-105
清代中晚期,政府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进行移民和大规模的开垦土地,这种掠夺性经营西北的方式,使得很多不适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被开发出来,西北的环境在清中晚期持续恶化,成为当时全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呈现级差地域特点的自然环境直接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植被破坏、土地贫瘠化的加剧,影响到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破坏了的自然环境给清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残破的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4.
<正>蒙古族是一个富有伟大艺术创造力的民族。喀喇沁及东蒙各部是组成蒙古民族的古老部族。喀喇沁的祖先,是神话传说中"化铁熔山"的英雄,发祥地在今天的呼伦贝尔额尔古纳河流域,最早生活在茂密的森林地带,以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后来逐渐走出森林,向广阔的蒙古高原迁徙,转而从事畜牧业。  相似文献   

5.
唐利  郭亚莉 《社科纵横》2009,24(3):23-25,103
宁夏红寺堡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县建制移民开发区,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移民开发区的建设至关重要。面对移民开发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重视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继续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实行开发区移民的适度集中,加强移民户参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建设,实现干旱半干旱移民开发区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庆阳市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地区,“三农”问题仍很突出,造成“三农”问题的内在根源是以粮食占优势的种植业为主体的单一、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与当地资源优势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从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看,突出发展草畜产业应成为庆阳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移民现有资源,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必须面向市场、充分利用移民现有资源,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移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二、发挥移民自身优势,开发发展农副业和二、三产业,促进富余劳力转移,走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的路子。必须做到“三鼓励”(一鼓励移民多种经济作物、多部门投资兴办各类  相似文献   

8.
正自20世纪以来,许多州县档案被陆续发掘,深化了中国传统政治与区域社会研究。梁勇的新作《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清代巴县为例》(以下简称《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正是在这种学术背景下的代表性著作,对于清代地方政治与移民社会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该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巴县档案为基本材料,结合相关民间文献与官修资料,以区域社会史为视角探讨了清代巴县移民社会的形成发展,以历时性的书写方式勾勒了清代巴县基层社会权力结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正>赵英兰教授所著《清代东北人口社会研究》一书,作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之一,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1年1月出版,全书分为九章,共计31万4千字。众所周知,人口暴增是清代社会历史的突出问题,而清代东北又是内地大量人口的迁入地,以至东北地区形成了移民社会。因此探讨清代东北的人口问题,对于清史、东北区域史以及人口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由于东北移民社会主要形成于清代中后期,距离现在很近,对于今天认识东北的社会也很有现实意义。有关清代东北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人口社会史的研究相对  相似文献   

10.
冲突的策略——以S市三峡移民的生活适应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定军 《社会》2005,25(2):112-136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工已十年有余了,伴随着这项浩大工程的是亘古未有的百万移民大迁移。三峡库区移民属于工程移民,工程移民与投资移民、技术移民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除了得到国家发放的迁移补偿外,几乎没有资金,也不具备现代产业所需要的各项技术和知识,他们大多是贫困山区的农民。他们的到来不仅难以为当地社会的经济带来活力,反倒有可能成为当地社会的负担。不少接纳地的政府并不像对待投资移民、技术移民那样,鼓励他们的到来,而是在国家的指令下接纳了这些工程移民。类似这种指令性的特征同样发生在移民身上,他们不像投资移民、技…  相似文献   

11.
<正> 清代是中国人口长足增长的时期。但在清代二百六十余年间,北京地区各州县人口,增长却一直极为缓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满洲贵族定都北京之后,在迁移大量旗人于京师的同时,还迁来了大量供役使的旗下人口(奴仆)于京畿五百里内,圈占土地,建立旗庄,与土著汉人杂处。地处近畿的北京地区各州县是当时接受这些“东北移民”的重点地区。因此探讨清代北京地区州县人口的变迁过程和规律,进而确定清初各州县接受“东北移民”的数量,才能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清初畿辅地区容纳的“东北移民”数量问题。清代,属于今北京地区的州县有大兴、宛平、通州、房山、昌平州、平谷、密云、顺义、怀柔、延庆州、良乡等十一个。①本文即以这十一个州县的人口为讨论对象。  相似文献   

12.
鄂东南地区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既受当地山区丘陵自然环境的影响,更是自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外来移民不断迁入定居、繁衍的结果。而且移入先后的不同导致村落形成和扩散方式的差异,进而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姓数村、团状聚居和一娃一村,分散聚居等多种聚居模式。这种家族式聚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来自江西等宗法文化较浓厚地区移民的迁入,以及不同族群为着生存空间的竞争,导致鄂东南地区在清代前期进入普遍的移民家族的组织化和制度化进程。以宗祠——支祠——家祠为层级的祠堂建筑格局与家族聚居区——自然村落——单个家庭的聚落形态相对应,体现出建筑格局与家族结构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其中与自然村落相关联的支祠(鄂东南称之为祖堂、宗屋、公屋)更是构成所在村落的公共空间,并成为族人祭祀、娱乐、教育、生产等公共生活的核心,地理空间与血缘家族空间的重叠、建筑的象征功能与宗法组织的实际运作共同维系着清代以来鄂东南地区以家族为特征的乡村生产、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3.
赵菁 《社科纵横》2007,22(11):21-23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历来在西部地区发展中居于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农民同全国的农民一样,也在努力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但是,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总体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和东部,甚至中部地区。究其原因造成西部农业落后、农民贫困的最主要的深层原因就是二元经济结构、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恶劣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费晟 《太平洋学报》2014,(11):55-62
南太平洋岛国的华人移民社会最初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主要是近代中国劳工输出的结果。"二战"后,华人移民基本实现了本土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新的移民潮,形成较大规模的华人移民群体。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华人移民都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南太平洋岛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由此确立起较高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不过,华人移民群体也不可避免地被当地社会内部冲突与矛盾所波及,并受到部分西方媒体及少数政客的借题炒作。本文认为,从我国发展对南太平洋岛国战略关系的角度看,岛国华人社会将扮演日益重要且积极的纽带角色。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黑龙江地区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的区域,各项事业开发都较内地为晚,直至清末民初时由于汉族人口的大量移入,才逐渐地改变了那种“极边苦寒之地,千里荒无人烟”的落后局面。自清代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止,该地区由外部迁徒来的人口近一千万人。其移民人口数量之多,在我国其它省区中绝无仅有。一、清代以前的人口迁移在远古时,黑龙江地区是古肃慎族的居住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一名  相似文献   

16.
刘炳涛 《社科纵横》2013,(2):118-120
发遣刑是清代一种特殊的刑罚,它是指把犯人发往东北地区或新疆分别当差、为奴。发遣刑不仅是一种刑罚,就其实施结果而言还具有移民实边的特点,它增加了边疆地区的人口,为巩固边疆地区的国防,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比较热烈的问题。一些同志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叶,也有人否定这种说法,特别否定明末清初农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新的因素。本文根据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些材料,认为在评论中国何时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不能一刀切。由于中国是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商品经济在各个地区发展程度也不一样,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早有晚。就拿浙江来说,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远在元末明初就稀疏地出现了。明末清初浙江嘉湖地区与清代中期的许多地区相比,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要高得多。单从地租形态来讲,清代中期全国比较普遍地还实行实物地租,而明末清初嘉湖地区已出现了货币地租。在这种情况下,明末清初,浙江嘉湖地区在农业中较早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很自然的。浙江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早于全国其他地区,也完全是商品经济较高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三江源区已实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构建数量经济模型,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适宜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孙承宗保卫北京述论余三乐崇祯二年(1629)十月,后金大汗皇太极率八旗大军绕过明蓟辽督师袁崇焕镇守的山海关、宁远一线,借道蒙古喀喇沁部驻地,从龙井关、大安口入长城,破遵化,扑蓟州,直奔京师而来。袁崇焕率精骑星夜疾驰,企图在遵化、蓟州拦住敌军,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20.
在明代以前,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向来缺少水利建设。进入清代以后,由于统治者的重视,陕北地区的水利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当地水利发展的一般特征是:灌溉面积小,受季节影响较大。而受人口增长、水稻种植和人们水利观念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陕北地区的水利兴修主要集中在清朝最后的五十年;另外,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陕北地区兴修的水利渠堰主要集中在地表径流丰富的延长、榆林、安塞等县附近,其他地方渠堰很少,甚至根本就无水利可言。陕北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对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