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尼娜 《求是学刊》2012,(1):140-147
辽朝在征服、招抚黑龙江流域乌古、敌烈、鼻骨德、五国部等族群之后,相继建立属国属部制度,并将其纳入王朝"道"一级行政区划之中,各属国属部在中央与地方的双重统辖下进行不同程度的朝贡活动。辽中期建立起管理属国、属部的地方机构,对一些属国属部的统辖机制开始由朝贡制度向行政统辖制度转变,表现出统辖关系紧密的乌古、敌烈部朝贡次数骤然减少,鼻骨德部次之,统辖关系相对疏松的五国部则实行持续而规律的朝贡活动,因此不可简单地认为黑龙江流域属国属部朝贡活动频繁是辽朝对其统辖紧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钱穆在修订本《国史大纲》中记载女真曾攻掠高丽与日本,又在该条纲目下特加小字注文,详细记载此事经过.由于此书流传甚广且版行无数,各版之间内容几无差异,独此条内容仅见于修订各版中,为最初各本所无.在中国传统史籍中亦无女真人从海上攻掠高丽、日本的活动记载.这一记载仅见诸高丽与日本等域外史籍.但书中此条内容却并非直接来源于高丽或日本史籍,而是间接从蓝文徵的文章中转引简化得来,无论钱氏的观点还是史料,均与蓝氏别无二致.攻击高丽和日本的女真人,并非如钱穆所言就是后来建立金朝的女真完颜部族先人.增补的这一条大纲,亦可见钱穆思想之一二,同时又是钱氏一贯坚持之民族文化史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0,(6)
百济在与高句丽、新罗争雄朝鲜半岛期间,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政权分别建立了朝贡关系。百济在与南朝和北朝不同政权的朝贡中,其朝贡的特点、目的存在较大差异。百济对南朝朝贡主要是出于经济和文化的需要,对北朝朝贡则是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没有迁到辽内地和辽东的渤海遗民一部分投奔女真或留在原地;另一部分亡入了高丽.投奔女真和留在原地的渤海遗民有资料可考的为兀惹人、燕颇部渤海人、蒲卢毛朵渤海人和号称五节度熟女真渤海人,他们分别融入到女真和汉族中去.由于女真族的一部分后来也融入到汉族,所以他们的绝大多数最终成了汉族.亡入高丽的渤海遗民中可考者可能比已经知道的略多.他们都融合到朝鲜民族中去了.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5,(6)
后金建国前,已开始经略东北边地族群地区。清入关前,主要以朝贡制度统辖边地族群,由于满族(女真)统治者奉行"重威辅恩"的治边思想,要求朝贡成员按时贡纳数量不菲的贡品,若有拖延、反叛,便以武力征讨之,从战争中获得大量人口、牲畜和皮张,以补充兵源和国力,表现出北方民族实行"强力统治"的政治传统。皇太极时期,在东北边地族群朝贡制度运作过程中,出现编户、设佐的新因素。清入关后,沙俄入侵,加速了满族统治者以具有民族特点的行政建置统治东北边地的进程。到康雍时期,东北边地族群朝贡制度最后为民族地方建置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王培培 《社科纵横》2011,(8):115-117
"朝贡体系"是古代东亚地区的国际体系,其最明显特征是以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双边"封贡关系"为结构,"封贡关系"体现出古代中国文化和经济的优越性以及对周边的吸引力。"条约体系"取代"朝贡体系"一方面源于殖民列强将原来的"朝贡国"纳入"条约体系",另一方面也伴随着晚清中国的半殖民化。西方殖民列强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将后者的领土、主权以"合法的"形式转移到殖民列强手中。面对殖民扩张,以文化和经济吸引力为基础的"朝贡体系"逐渐被殖民扩张的"条约体系"所取代,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辽金时期,渤海人长期受异民族统治,与汉、契丹、女真诸族人杂居相处,社会风俗发生显著变异,形成了本族习俗与他族习俗杂揉共存的特征,一方面衣食住等物质习俗的变异十分活跃;另一方面恋爱婚嫁等习俗,却长期按照本族传统习俗发展变化,表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辽朝和金前期渤海人的经济、社会、信仰、游艺等习俗还保留某些本民族的传统特征,到了金朝后期其习俗多已汉化,本族习俗所剩无几.  相似文献   

8.
《学问》2010,(2)
南北朝时期,高句丽的朝贡活动非常频繁,在朝贡史研究中具有典型性。高句丽对南北朝的朝贡活动分为413-475年("均等"朝贡阶段)、476-519年("一边倒"朝贡阶段)、520-589年(起伏变化朝贡阶段)三个时期,高句丽根据自身安全的需要、外部环境的压力以及南北朝的实力对比情况来对南北朝进行朝贡,因而出现了不同时期对南北朝的朝贡次数、密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18世纪,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苏禄作为南中国海东南部海域的商贸中心,成为欧洲国家商业势力和殖民扩张的竞逐目标。苏禄为发展海洋贸易和维护国家独立,周旋于欧洲商业殖民势力和中国清朝之间。为抵抗西班牙的殖民侵略,苏禄恢复已中断数百年的对中国的朝贡关系,甚至向清朝提出“输诚向化,入附版图”的请求,试图在朝贡体系下寻求清朝的保护。在被清廷明确拒绝以后,苏禄接受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签订商约的要求,与英国人缔结同盟,以提供海上航运便利和出让贸易垄断权为条件,争取军事外交上的援助与支持。苏禄的左右逢源与外交转向,既体现了朝贡体系和条约体系的碰撞,也反映出近代早期东西方国家在东南亚地区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明代外交以天道思想作为其指导思想,主要体现为夷夏秩序观念、战和观念和义利观念。夷夏秩序是中国和朝贡国之间的辐射型关系,附属国要履行朝贡礼节;战和关系经常受到礼数和边境问题的影响;天道外交中重义而轻利。与西方近现代人道外交相比,天道外交具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可为近现代人道外交提供有益的补充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耶律德光的历史作用柳孟训耶律德光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次子,辽朝第二代皇帝。继位前他为辽朝疆域的开拓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太祖的得力助手。继位后,继承并发展了太祖的事业。他的一生,对辽朝疆域的开拓、政权的巩固、制度的建立、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试论李满住     
在建州女真的历史上,应当说有两个很重要的人物,这就 是其前期的李满住和后期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 部,建立后金政权,为清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业绩,人 们予以极高的评价,论者多矣。而李满住呢?这个活动于建州 女真形成时期的人物,对建州女真的聚集和发展是有过巨大贡 献的,但并没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所以论者寥寥。这里,我 不揣浅陋,就李满住的历史作用和地位,略加论述。一 李满住(?──1467年),是明朝建州卫首任指挥使阿哈 出的孙子。阿哈出原来是元末胡里改万户府的万户1)。当时, 这个万户府设在松花江下游──今依兰地方。…  相似文献   

13.
纳贡或朝贡,亦称“赏乌绫”(赏财帛之意),是赫哲族向清朝(包括后金)统治者贡貂、献方物的一种形式,并逐渐形成必须履行的属民义务。最初被迫纳贡,是与后金统治者统一黑龙江流域各部交替进行的。在“女真百万,不可小看”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征服中,将各族群众被俘者,有的迁徙异地,使其壮者充军,为征服各族出力;有的留居原地编户口,设路长、乡长为本部落首领,受统治,为清朝统治者纳贡,求得封赐,纳妇之赏。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9,(2):116-122
西域是汉王朝最早开展丝绸之路经贸文化交流的地区。本文以20世纪出土的大量西北汉简为依据,结合传世文献论述了汉王朝与西域诸族的丝绸之路经贸文化活动、朝贡贸易及汉王朝开展朝贡贸易的动因,反映了汉王朝为建构新的国际秩序而致力于丝绸之路经营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东亚历史上曾先后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华夷秩序以及以日本、美国为核 心的霸权秩序,在以国家主权为国际关系核心机制的当代。这些反映不平等国家间关系的秩序 无法复制到当今东亚,东亚的现实也决定了不存在孕育这些秩序的土壤。同时,20世纪80年代 以来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种趋势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当今东亚秩序的建构,然而一个统 一的东亚秩序的建构又受到该地区复杂的大国关系的制约,东亚秩序将摇摆于“东亚”与“亚 太”之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下秩序对思考当代世界秩序的积极意义。在分析意义上,古代东亚的朝贡体系所蕴含的和平秩序是一种替代征服性帝国的国际关系模式,其中值得借鉴的原则包括:文明吸引力、制订合法性标准、非战原则、自愿原则、以经济实力支撑政治秩序。同朝贡体系一样,现代国际关系也会孕育事实上的权力等级、经济与安全上的依附,但这些关系并不意味着与主权平等原则相冲突。  相似文献   

17.
郭镇方 《学术交流》2002,46(3):50-53
经济科学都是以经济活动及其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虽然在近 2 0年来经济活动发生了向其他领域的“延伸” ,但它本身的“经济”意义并没有丧失。因此还需要坚定地把握经济活动及其关系对各门具体经济学科所具有的这种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的冲突与融合进一步发展.雄踞北方的辽朝和金朝.以及后来的元朝和清朝,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在建立国家政权和相关制度的过程中,根据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要求,或"因俗而治",或易俗而"行汉法",在结合本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历史上或当时主流意识的国家观及其制度,分别建立起颇具特色的国家政权.这一时期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们则从历史之势、历史之变与常相统一的思想出发,对其进行总结和阐述,为中国古代国家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女真国家的建立,是我国北方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经过了一个十分复杂,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过程。本文试就女真国家关系产生和确立过程的分析,把握这一过程的一切重要之点,及其各种矛盾趋向的总和,并从各种相互交错的内部和外部矛盾中,寻找一个总的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是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①,即具有国家产生的一般特点,同女真社会发展特殊规律既对立又统一的产物。 一、完颜女真国家产生的内在必然性 一些史书习惯把远古的肃慎,汉晋的挹娄,南北朝的匆吉和隋唐的  ,称为女真…  相似文献   

20.
提辖司之名见于《辽史·营卫志》和《兵卫志》,提辖司又称制置司、提辖制置司等,在辽朝是分封制下的宫卫私属人户的管理机构。辽朝先后所设置的提辖司数目不少于六十二个,地点至少应有上京、中京、南京、西京、东京、奉圣州、平州、怀州、黑水河等九地。提辖司并非仅有军事职能,同时具有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职能。从提辖司设于诸宫卫,任提辖使者皆为汉官,可推断其所掌之事为诸宫卫中的汉人事务,即掌管各斡鲁朵的宫分虬军、隶宫民户户口、生产活动、治安与教化等日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