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命运的"运"字下面是"走之",命运足靠自己走出来的,自信再加上行动,就一定可以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2005年底,韩国著名小说家俞贤民从韩国飞到重庆,  相似文献   

2.
正"法"字的本义,是一碗水端平,去掉私心。法治,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依靠集体智慧,追求天下为公,民主平等,人人有责。法治,如天地之坚,日月之明,四时之信。"虽有明智高行,背法而治,是废规矩而正方圆也。"人治,是产生官僚主义和破坏公平正义的根源。人治社  相似文献   

3.
徐铮奎一提起农药就会使人联想起国内时有报道的消费者误食了使用剧毒农药(如"甲胺磷")的蔬菜之后引起的农药中毒事件.近几年我国的蔬菜出口业之所以经常遭遇国外的"绿色壁垒",与菜农使用农药不当,造成蔬菜中农药成分超标有关.其实使用有害的化学合成农药并非唯一的选择.近据国外报道,利用天然香精油作为新型无公害化"农药"已成为一种国际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古汉语中,文化意指"文治教化".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 "如舜之大孝,而此下遂有百孝图;如孔子之圣,而此下遂有儒林传道传学.此始是中国人所谓文化."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重道,认为举凡一切包括个人的发展,均离不开"道",讲话亦有讲话之"道"。讲话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讲话之"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是讲话之"道"。离开了"道",就不可能有讲话水平的真正提高。讲话者只有内在的品行修养、文化水平、见解视野等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讲话时才可随意取术、如理应对,达到预期的现场效果。正所谓持大经应万变,随心所欲不逾轨。  相似文献   

6.
善待"政敌"     
谭旭 《领导科学》2001,(5):15-15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所以,"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虽出自周瑜口中,但又何尝不是政坛上竞争对手间挥之不去的心理情结."政敌"现象耐人寻味,"政敌"相处确实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作为领导者,如果能独步一方、无人匹敌,或者一呼百应、左右逢源,可谓幸莫大焉.遗憾的是,现实总难以尽如人意.遍观政坛之上、工作之中、单位之内、同僚之间,两虎相争、三足鼎立乃至群雄并起的局面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7.
河之洲     
从汉字中品味做人汉字充满灵性,是很有意味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与警示。"人"字,最简单易写,只有两笔,一撇一捺。《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从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时刻离不开他人的支撑,也应当时刻不忘支撑他人。  相似文献   

8.
人生"三戒之"孔子提出,人生"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把人生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结合起来,极富哲理。人生"三要素"著名女作家冰心说:"一个人应当像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不可缺一。"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教二十多年,长期担任初二、初三的数学教学,一直在探寻如何将"美的秋水容纳于枯燥数学之中"的多种教学模式.每当我新接一个初二或初三的班级,我都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尽快适应我的课堂,并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一天天地好起来.我个人对课堂场景进行了反思,可能是我对全班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全班每个孩子都会得到我的保护;也可能是课堂上有"激趣"的故事、有引发"争论"问题情境,有时还伴随我那"破锣"插曲……孩子们上数学课总会拥有一个宽松、愉悦、安全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气,不仅是做人之要,更是为官之本.要做官,首先要养浩然之气,学会堂堂正正做人.只有这样,才能正行修身,光明磊落,保持节操,清清白白为官文天祥一首《正气歌》,惊天地,泣鬼神,不知让历代多少为官者惭然、汗颜.祛除邪气歪风,弘扬浩然正气,是"三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一身正气",应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道"进入西方世界,得到了经管领域的认可。"道"影响了体道管理者的人生范式和思想认识,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改变了其管理行为。首先,"道"被认为有助于体道管理者自我实现和在与道冥合中获得直觉管理能力。其次,过程哲学对道家思想的诠释强调"道"是现世过程,启发管理者关注现世管理过程而不是超越的管理原则。再次,道家的宇宙观和系统思维使管理者以矛盾双方对立互补观指导自我对上下级和否泰发展阶段的认识,强调上下级关系之间、不同发展状态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信访工作是机关"第一难"工作的话,那么,转化信访老户就是这"第一难"中之最难,而引导他们从"上访路"走上"致富路"则  相似文献   

13.
话说"闲杀"     
对于人才的扼杀,我们平时听得最多的是"捧杀"与"棒杀"两种所谓"捧杀",就是一旦发现你是个人才,就纷纷伸出"热情"之手,在你的头上戴上五彩斑斓的"帽子",把你捧人云里雾里,让你不辨东南西北,昏昏然,飘飘然,然后再把那"热情"之手悄然抽回,让你重重地摔下,"非死即伤";所谓"棒杀",就是一旦发现你是个人才,就对你吹毛求疵、挥动大棒,于一阵阵"吆喝"声中,让你"非聋即哑"."捧杀"与"棒杀"都是可怕的,其实,在这两种扼杀之外,还有一种更可怕的扼杀,我把它称之为"闲杀".  相似文献   

14.
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帝王,他开创了令后人追慕不已的"光武中兴".在两汉交替时纷扰繁复的局势中,刘秀虽"无尺上之柄",却在几载内翦灭群雄,重振汉室,使满目疮痍的社会重现生机.南宋思想家陈亮称颂道:"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  相似文献   

15.
5种"败象"     
在《从历史看组织》一书中,历史学家许倬云指出,企业经营与治国及用兵有相通之处.治大国如烹小鲜,只要是人类的组织体系,一些类似的结构性问题都会涌现.绝大多数逆境并非朝夕之间形成,甚至在很久以前就被"设置"了.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家的失败是早已注定的.出现了以下几种"败象",则极有可能会遭遇系统性、结构性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家无郫县豆瓣,不做正宗川菜."像盐和酱油一样,郫县豆瓣是川人家家户户烹制川菜必备的作料.川菜招牌菜如回锅肉、麻婆豆腐、豆瓣鱼等,若无郫县豆瓣作料,结果是风味尽失.因此,郫县豆瓣历来被誉为"川菜之魂" 翻来覆去年复年,晒到斜阳一线天.露盼东方鱼肚白,日月精华在其间.--<翻晒露> 天下菜肴,派系纷繁,惟川菜以其鲜辣独竖一帜,广受世界华人称誉.川菜之味,全赖郫县豆瓣扛鼎,故民间有"家无郫县豆瓣,不做正宗川菜"之说.郫县豆瓣日晒夜露,采天地之精霖,未添香料油脂而自然香醇油亮,粘稠绒实,兼备三味,一出世便成"川菜之魂",为烹调回锅肉、红烧豆腐、红烧鲢鱼以及红锅煎炒厨艺等必备作料.  相似文献   

17.
人生之道     
于丹 《领导文萃》2012,(9):102-105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慨。这种感慨在《论语》中也不例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生有限,自然永恒,在这天地悠悠、物序流转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渺小生命。孔夫子给后人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8.
杨明伟 《领导科学》2001,(11):36-38
由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发展到"大跃进"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历史演绎了一场场令人难以捉摸的风云.所幸的是,经过"大跃进"的阵痛,系铃的人出来解铃了 1960年6月18日,毛泽东在上海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写了一篇名为《十年总结》的文章.在讲到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炼钢铁中出现的"乱子"时,毛泽东讲了这样几句话:看来,错误不可能不犯.如列宁所说,不犯错误的人从来没有.  相似文献   

19.
正人生两境界:一个知道,一个知足。做人就两个要求:上,能知道;下,能知足。上,能知道。"知道"最初真正的意思是:"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所以,《礼记》说:"人不学,不知道。"那么,人应该知道哪些"道"呢?第一,道不离日常生活。庄子说:"道在屎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  相似文献   

20.
历朝历代,我们都不难发现,一些高明统治者辉煌的背后都有不少贤能下属的功劳.这些下属如唐太宗的重臣魏征、朱元璋的军师刘基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运用"御上"之术,指的是下属影响支配上司的艺术,即下属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和警醒上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