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治区自治条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拥有法律规定的立法权。自治机关的立法权主要是制定和变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机关和政府行使自治权力的法律标志。自治机关制定自治条例是全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需要,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根本体现。由于多方面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5个自治区无一出台自治区自治条例。制定和出台自治区自治条例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范、法定原则和法定程序,新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促成自治区自治条例尽快出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彭建军 《民族研究》2015,(2):15-27,123,124
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制定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自治权的重要形式,因而在近年来的民族法制体系规划中都将自治区自治条例作为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目标。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制定权,属于《宪法》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应有的自治权,但却是附条件的地方立法权和自治权。依据我国《宪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的规定,自治区自治条例需要自治区制定草案、上报批准,因此,自治区自治条例制定权具有中央与自治区共有立法权之特点。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制定,应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考虑中央、地方、民族等因素,在明确条例制定的必要性、辨析与其他法律规范关系、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应建立三种立法工作机制:一是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主导的领导机制,二是以国务院为主导的工作协调机制,三是以自治区为主导的草案制定机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互相结合、互动协作、三位一体的立法工作机制,将使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制定工作有更强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3.
自治区自治条例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化。民族立法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制定和出台自治条例是完善民族法制体系的必要条件,是对自治区立法自治权的具体落实,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法原则规定的细化。研究自治区自治条例立法内容,必须以自治机关自治权为核心。自治区自治条例立法机制主要解决的是自治区自治条例立法的程序性问题,它具有主体特定性、程序正当性以及结果确定性的特点。必须尽快寻找到一条能够促使五大自治区自治条例顺利出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自治权”的性质决定了城市化过程中,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根据民族自治地方公民的意志,按照法定程序,撤销自治县(州)改设市具有无可争议的正当性;而那种主张增设“自治市”的主张,是奠立在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自治权”性质误读基础上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法享有制定自治条例的自治权,但经数十年努力,五大自治区的自治条例至今尚未出台。自治区自治条例遭遇的立法困局,受到政界与学界的关注。自治区自治条例“出台难”,根本原因在于此项自治权设定本身不具可操作性。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权由宪法和法律所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机关只能依法制定实施的办法,而不应也不能各自制定自治条例。在地方立法扩权的背景下,建议按照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机关制定自治条例的自治权设定,修改为依法制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办法,并继续保留其依法制定单行条例的自治权。通过协调行使地方立法权和自治立法权,破解自治区自治条例立法的困局。  相似文献   

6.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及其法律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及其法律问题戴小明财政自治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自治权,它对推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建设,正确处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自治地方管理体系,转变政府理财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还没有引...  相似文献   

8.
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该白皮书由“前言”、“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与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地位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支持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各项事业的历史性发展”、“结束语”及“附录: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基本情况”等部分组成。这是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我国国务院首次发表的全面介绍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情况的白皮书。这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同日举行的国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全面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各自治地方享有的充分自治权及其在国家的支持、帮助和自身努力下,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发展。白皮书指出,新中国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保障下,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得到充分保障。白皮书说,支持、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发展,是国家的一项法律义务。为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5年来,投资总规模约8500亿元人民币。白皮书指出,50多…  相似文献   

10.
上级国家机关的帮助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和加速发展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基本保障。它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0多年来,国家和上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帮助是巨大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领导、帮助同自治权之间总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探讨;同时,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全国出现了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蓬勃形势下,怎样更好地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改革的步伐,加速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探讨和研究上级国家机关的帮助,对于今后更有效地帮助自治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自治权及其行使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自治权是其核心的内容,对自治权从内容、范围到实施都应由法律明确地加以设定.自治权的确定和行使直接关系到民族自治地方的建设,关系到各民族的切身利益和权利的实现,因此<民族区域自治法>对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作了专章的规定,从各方面明确了自治权的内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包括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制定权,经济权,教育、科学、文化的建设权,治安权等多项内容.在这些自治权中,经济自治权是民族自治地方进行各项建设的物质保障,对其加以界定、予以行使并给予法律保障,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意图通过对民族经济自治权的定义、内容及其行使的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我国民族法理论的完善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它既是政治制度又是法律制度,这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对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面时新形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存在着自治权未能得到有效实现、民族自治地方获得利益补偿机制不健全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落实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加以解决,以实现我国各民族真正的平等、发展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区域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统一的,在西部大开发中可以相互补充,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不是西部开发政策,西部开发政策代替不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西部开发中要始终如一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正确运用自治权,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财政自治的基本内涵入手,考察了财政自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现形式,同时紧密结合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和政治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重点阐述了财政自治在中国的实践及其类型,同时界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限及范围,论述了加强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揭示了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未来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论述宪法和自治法规定的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认为自治权的实现尚遇到不少的困难,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争取自治权的实现,必须树立新的自治思想,民族自治地方的振兴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2008,(11):15-15
1984年10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国家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部国家基本法律。2001年,根据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进行了修正。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的主要内容,涉及财政、投资、金融、教育、文化以及制定实施该法配套法规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也是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西部地区各民族的繁荣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关键是用足、用活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顾问,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史筠的新著《民族区域自治法概论》,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论述什么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的历史过程.另一部分论述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探讨民族区域自治,以公共政策执行偏离为分析框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运行中的偏离,用E县为个案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运行中的五种偏离表现:自治权的旁落,自治立法权行使混乱,变通权行使缺失,自治条例监督、保障机制缺失和自治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不平衡;分析了产生偏离的原因,并提出从党政职能分开获得体制支持,增强自治意识形成精神动力,完善法制建设、提供制度供给和提升行使自治权的能力、培养驾驭技巧四个方面来规范民族区域自治运行.  相似文献   

20.
<正>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自治机关要全面有效地行使自治权,就要有充分的保障。应当肯定,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已有一定的保障。一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机关有权管理地方财政;凡是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