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民进党当局为清算中国国民党党产,近来动静颇大。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反批:如果按照"不当党产条例"真要清算国民党财产,那么蒋介石时代从大陆运到台湾的黄金是不是也要一起算?一时间,国民党败退大陆前夕运抵台湾的黄金,再度引发外界关注。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引发了严重的政治衰退现象,形塑了当前岛内"弱政府""强社会"的畸形政治生态,这是造成蔡英文当局执政危机的根本原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无法解决。而蔡英文为了缓解自身执政困局,一方面打压国民党和统派力量,一方面利用民粹主义转移内部矛盾,必然加剧两岸之间的对立,加大未来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面对复杂多变的两岸新形势,大陆应以更大的智慧,更高的格局来因应变局,直面挑战。  相似文献   

3.
台湾高雄市市长谢长廷,以近九成九的最高得票率,于6月25日当选为民主进步党第九届党主席。在5月前任民进党主席的林义雄坚决表达辞意时,谢长廷尚未表露参选意愿。可到5月底,他却快速出击,志得主席宝座,笔者颇感其意在言外。 阿扁长廷 伯仲之间 3月18日,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由于国民党本身的腐败,“黑金政治”让民众厌恶,加之李登辉的运作,国民党败下阵来,民进党终于实现了其“政党轮替”的夙愿。  相似文献   

4.
2011年的基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多个地方出现了独立参选现象,这种独立参选行为在当前的体制下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根据选举理性,这些独立参选行为可分为非理性参选、半理性参选和理性参选三种类型。在实践中,对于独立参选现象要依据这三种类型区别对待,即限制非理性参选,引导半理性参选,鼓励理性参选,在此基础上,完善选举提名制度,培育参选人理性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1976年下半年我服完两年兵役,从军中回到台北,愕然发现台湾社会变得快不认识了。左翼乡土文学潮流盛极一时,党外运动的声势一天胜似一天,长期专制的国民党应付惟艰。第二年,国民党对乡土文学发起总攻击,余光中发表耸人听闻的《狼来了!》,一时风声鹤唳,到了1978年,却平安无事的落幕。1979年美丽岛事件爆发,几乎所有党外政治运动的领导人都被逮捕。但下一次选举,所有被捕领导人的家属,凡参选的全部高票当选。这两件事证明,国民党已经丧失了掌控全局的能力。正是在这个充满期待的时候,我逐渐感受到两种令人隐忧的思潮正在逐  相似文献   

6.
N市区级人大代表选举中出现"居民联名提名"和"自荐提名"候选人,分析其参选动机、自我推介和法律适用等问题,可以透视出选举中的社区代表性缺失、自我推介的困扰以及内外条件的制约等同题.他们的参选行为体现了选民观念开始由一般国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与觉醒,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两党都"不敢疏远这群有学历、有钱的选民,主动为他们在政坛上留出一席之地"美国1998年11月举行的中期选举早已尘埃落定,但在这次选举中,一直被视为一沉默的一群"的美国华裔,参选热情空前高涨、捐款、参选、投票和当选的华裔人士数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他们纷纷竟?..  相似文献   

8.
虽然蔡英文民进党执掌台湾地方政权,而蔡英文也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的"九二共识",但两岸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任何个人和政治势力都无法改变。只有两岸和平稳定发展,并和平统一,两岸民众的福祉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维护和保障。这也是台湾岛内的最大民意。因此,商谈两岸达成和平协议既具有很大的现实可能性,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一旦两岸能够签署和平协议,将对两岸关系、亚太局势,甚至世界政治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商讨达成两岸和平协议,既具有较大的优势条件,也面临不利因素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改组派是20世纪20年代末从国民党内部分出的一个政治派别,其主张与国民党中央存在着差异。二者关于统治方式的分歧尤为明显,国民党改组派主张实行"民主"政策,国民党中央在训政的掩护下实行"独裁"统治,但却共同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而二者的分歧终以国民党改组派的彻底结束而消亡。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主张在训政时期实行"以党治国"。1928年,中国国民党开始做"以党治国"方面的工作。国民党在大陆的"以党治国"实践是失败的,它没有使中国经过党治走上宪治之路。国民党"以党治国"实践的失败,既有军政时期的任务没有完成的客观原因,也有国民党政权制度化水平低、国民党本身和孙中山"以党治国"理论预设方面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29年,由浙江省政府取消"二五减租"议案及其发生在浙江的党政纠纷,是浙江"二五减租"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它不仅反映了国民党内部派系的纷争,而且也反映了国民党地方党组织势力的薄弱.地方党组织政治力量的薄弱,是国民党在地方实现"以党治国"的一个致命弱点.国民党地方党政纠纷,成为国民党以浙江"二五减租"为代表的乡村整合举措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后期,美国为了应付国民党垮台后的局面,决定从中国内战中"脱身",逐渐远离国民党;而国民党蒋介石为挽救失败的命运,同美国进行了反"脱身"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去世后不久,"戴季陶主义"就问世了."戴季陶主义"的产生,是国民党反共的客观需要,也是国民党试图完善三民主义的尝试."戴季陶主义"既为国民党反共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日后国民党改造和利用儒家思想,完善其意识形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28年,国民党按照"以党治国"的原则,建立了五院制政府。1930年国民党和南京政府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和胡汉民围绕制定约法、国民党政权实行合议制还是实行独裁制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的实质是个人独裁还是"以党治国"的问题,斗争虽以蒋介石获胜而告结束,但却导致了国民党内部的再次大分裂。  相似文献   

15.
政治派系是国民党政治的一大特色.伴随着各派系对权力的渴望和权力分配的无序,必然导致南京国民政府派系之间的激烈争夺,使国民党永远陷在派系纷争的沼泽中而不能自拔,由此造成了国民党政权极大的"内耗"."内耗"又使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6.
<历史研究>2008年第3期发表的王奇生撰<中政会与国民党最高权力的轮替(1924-1927)>,有四处论述对笔者发表于<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演变述略>的有关观点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批评,这些批评或者歪曲了笔者的原意,或者对历史现象做了机械、简单的理解,因而是站不住脚的.同时,该文关于国民党的"党治"等三个问题的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国民党的"党治"仍是一种人治,而不是与"传统帝治"有着根本区别的"法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确经正式成立,而不是"最终未能正式成立";国民党中执会与全代会并不同时发挥国民党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因而不是两个并列的最高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17.
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在"维持现状"下推进台湾"国家正常化"成为了蔡英文当局的重要抓手。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了解与研究积极主张促进台湾"正常国家化"的民进党内派系——"正常国家促进会"派系的走向,通过观察"正国会"派系的"急独"主张及其发展脉络,有利于及时把握和遏制民进党推进的"事实台独"走向,从而为反对"台独"提供有益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就有蔡和森、高君宇。他们5人与张太雷等率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是我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工作的始点。《向导》周报创刊标志着我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开始。蔡和森、高君宇分任《向导》周报主编、编辑,并以《向导》为阵地,推动国民党改组。从国民党"一大"到高君宇去世、蔡和森赴苏,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独立批评和对国民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1947年中,为了挽救其统治的重大危机,国民党被迫实行"戡乱动员"的应变之举,企图集中全力与中共一搏.其后,国民党加强了对其后方的控制与镇压,对舆论的钳制不断加强,异议声音的表达也日渐受限.但是,以严刑峻法为表征的"戡乱动员",非但没有能实现国统区的社会稳定,反而凝聚了社会各阶层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之心,加速了他们对国民党统治之离心离德,最终亦未能挽救国民党统治之败亡.  相似文献   

20.
现代选举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是实现民主政治不可替代的形式。选举一词,从政治学角度而言,称为选举制度;从宪法学公民权利角度而言,称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制度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宪法理念,而在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公民的参选权的法律保护,尚有欠缺之处。笔者从选举、选举制度与参选权的涵义入手,初步阐述了选举制度在现代国家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从法律层面指出了我国在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上的保护不足,以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日渐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