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校园电视台是近十多年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生事物,电视媒体在高校深化改革、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新闻媒体的发展,高校校园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在和校报、校广播台、校园网络组成的校园媒体中,发挥自身的特点在互动中找到新的发展优势,实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报网融合是指校报与校园网络媒体两种资源的重新整合,两种媒体的优势互补,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高校报网融合已成为校园新闻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报网的融合可以促进校报与网络两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高校宣传部门在宣传方式上应充分利用与网络接轨、兼容,发挥自身优势,实施报网一体的发展战略,有效利用校园BBS论坛言论,构建校报的通联机制,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办报,构建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报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面对日益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校报要充分发挥校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二是扬长避短出精品;三是与时俱进拓展功能。  相似文献   

4.
与时俱进,办好高校校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在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校报应该利用现阶段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契机,加强自身建设,加速自身发展,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体现出高校校报信息的广泛性和媒体的服务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在大学校园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以其独特、高效、便捷、互动和图文并茂等特点,打破了校报在高校内作为主导媒体地位的新闻传播格局。研究和探讨网络媒体对校报的挑战,对于确保校报在高校校园媒体中的主导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挥校报优势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报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服务学校的中心工作,获取教育界和校园重大信息,报道学校重大活动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利用校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校报工作人员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报网融合是指校报与校园网络媒体两种资源的重新整合,两种媒体的优势互补,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高校报网融合已成为校园新闻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报网的融合可以促进校报与网络两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高校宣传部门在宣传方式上应充分利用与网络接轨、兼容,发挥自身优势,实施报网一体的发展战略,有效利用校园BBS论坛言论,构建校报的通联机制,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办报,构建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高校师生的思想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承担着引导舆论、交流信息、传承文明使命的高校校报在新闻性、影响度、体制、机制和与市场对接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校报发展的瓶颈.高校校报只有坚持走改革的道路,扬长避短、提高时效性、整合资源,在数字化和采编队伍建设上下大功夫,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校园"主导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校报普遍存在着面孔单一、可读性不强的缺陷,校报的读者群日益萎缩,生存状态不容乐观。要改变高校校报生存状态,需要在编辑过程中突出采访的作用。采访有助于发现新闻线索,增加新闻的时效性,丰富新闻细节,升华新闻报道主旨,进一步提升校报的可读性。在通讯写作中深入采访,进一步拓展校报“深、新、活”特质;在言论写作中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报、校园有线广播(电视)和校园网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校报为依托,优化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突出传播效果,可极大地提高校园媒体传播功能的整体实效。  相似文献   

11.
由于高校校报的特殊性,其总编的编辑思维应不同于地方报总编的编辑思维。地方报总编以管理和新闻思维为主,而高校校报总编则应作多视角思维,如新闻思维、教育思维、文化思维等。校报总编的编辑思维中只有新闻、教育、文化等多元并重,才能充分发挥校报的多重功能,弥补校报的一些“先天不足”,把校报办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报纸。  相似文献   

12.
大学无不有自己特色的校报校刊,上海理工大学前身之一的沪江大学,自不例外。在介绍沪江大学出版的校报校刊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从主办者——如学校或院系、社会实践基地,学生,社团——的视角分析这些出版物的主要特征、文献价值,指出沪江大学校报校刊的出版史与沪江大学的历史命运和发展轨迹紧密相联,这些出版物不仅可作为研究沪江大学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和沪江大学师生精英学术思想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对当今的大学生也具有精神层面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增多和服务手段的多样化,高校校报在校园里的主导媒体地位受到了冲击。为巩固校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地位,必须调整办报策略,在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的基础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北京联合大学报》正在努力调整办报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全校师生。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 ,在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利用其传播特点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提供正确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同时高校校报发挥其教育功能 ,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创新思维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高校校报文化版面主要以文艺副刊形式出现,其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琐碎,往往成为新闻版面的补充甚至附庸.为加强高校校报文化版面的创新,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级报刊《光明日报》主要文化版面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光明日报》文化版面相关文章数、配图数、栏目数均大幅度增长,选题策划紧扣国家文化政策,稿件类型灵活多样,注重深度报道和发表评论性文章.由此可见,要开拓高校校报文化版面的新天地,就不仅要重视高校校报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还要加强高校校报文化版面的选题策划,加大文化版面的配图数、栏目数,精心打造高校校报的视觉文化,同时加强校报文化版面编辑队伍和评论员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日报》和《21世纪报》是两份在大学校园中阅读率较高的英文报纸,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利用这两份报纸,尤其是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对两者的差异没有较全面的把握。就两份报纸在新闻价值、新闻报道方式、国内新闻报道选题、政治倾向、新闻标题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认为《中国日报》具有注重严肃话题、采用客观报道的方式、重视国内新闻报道、政治倾向明显、标题语言和文体比较正式等特点,而《21世纪报》则注重提供学习资源,很少涉及政治话题,一般不对政事发表明确的态度,标题新颖诙谐。分析的目的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指导其更好地利用这两份报纸。  相似文献   

17.
以2018年江苏苏北地区十个县区480名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通过层级回归分析,发现角色社会化融入程度及动力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有显著正面影响,角色社会化动力因子能够调节角色社会化融入程度与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的关系。分类研究发现,乡村精英型大学生村官其角色社会化融入程度与工作绩效有更强的相关性,且其角色社会化动力因子对工作绩效调节效应也更强。研究结论对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为创新性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提供了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报刊应体现时代精神与人民要求,涵盖着政治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的品质。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创办的主流报纸,舆论宣传立足于服务抗日的大局,贯彻党的各项政策,凸显出强烈的政治性;采编工作精益求精,内容贴近劳苦大众生活,人民性突出;传播理念与时俱进,全面反映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与大后方的经济实况,时代色彩浓郁。抗战时期中共主流党报的舆论宣传达到了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9.
加强校报规范化建设,是摆在校报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校报的发展史中考证校报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并就目前全国校报的办报现状,分析了影响校报规范化建设的因素,最后从规范体制定位,改善办报条件,增强校报的时效性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提升专业能力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时代,辅导员不仅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能力,更应具有 一定的理论研究与创新能力。事实上,辅导员在专业化建设中“专职但不专业”,专业话语权缺失,表征为话语表达能力不足、 实践性教育能力不足以及探索与创新精神的缺失,其病根在于职业文化中的“传统影响”长期存在、从业者的职业惰性思维交 叉感染和“纯粹”学术精神的缺失等。培育积极健康的辅导员职业文化;培育辅导员的职业自信与责任担当意识;构建积极健 康的学术生态,以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竞争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