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丽丝·莱辛是学术界备受关注的作家,但是,学术界对其成长小说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成长小说是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中的重要一类,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章以《木施朗加老酋长》《草原日出》《穿过隧洞》等短篇小说为中心,着重探讨了莱辛成长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中期,“多丽丝·莱辛研究会”先后两次在美国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讨论被喻为英国“当代最优秀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作品的文学主题。专家云集,意见纷呈。笔者认为,尽管莱辛世界知名,作品浩瀚,但纵观其作品,仍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前后一贯的基本脉络,那就是当代政治和妇女命运这两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这是莱辛作品的两个最基本的主题、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中叶,英国文坛上冉冉升起一颗光彩夺目的明星,她就是后来被喻为“我们时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多丽丝·莱辛(1919、10、22—)。从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莱辛发表了24部风格独特、内涵深邃的长、短篇小说集以及相当数量的诗集、剧本和文论,给英国和世界文坛带来一股清纯而强劲的新风。莱辛不仅先后获得塞默斯·毛姆文学奖(1954)和梅迪契斯奖(1976),而且几度作为诺贝尔文学奖重要候选人提名,在美国还成立了“多丽丝·莱辛研究会”。莱辛被公认为“当代最优秀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著《四门城》为蓝本,重点分析莱辛如何在神秘主义色彩极浓的苏非思想的遁世哲学中找到社会认识价值和对现实的启示意义,充分地展示了作者对纷繁的现实问题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5.
太空小说《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是多丽丝·莱辛的重要作品,在国内外都备受争议,不受国内学者重视。太空小说在国内的译介、简介与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研究与接受,是莱辛与中国文学界对话的组成部分。2000年后,中国学界逐渐认识到莱辛太空小说的重要性,英国文学史等专著相继介绍了莱辛及其太空作品;2008年后,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这些小说,出现译介,相关研究逐渐展开。但国内莱辛太空小说研究存在不足,期待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6.
超小说体现了小说的虚构性质,又与真实不可分割。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本》,分析了该作品通过处理这一关系和对语言的驾驭而给读者带来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自六、七十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及女权主义批评就已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头,“女性文学”因弗吉尼亚·伍尔芙、多丽丝·莱辛、娜塔丽·萨洛特、伊迪斯·沃顿等人的创作及大量女作家、女作者的参入而冠之以“爆炸文学”也似乎不算过分,女权主义批评也紧随其上,...  相似文献   

8.
符贞 《南都学坛》2011,31(3):134-135
<正>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Dorris Lessing,1919—)是一位充满生态意识的作家,她的作品常显性或隐性地反映出对地球及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深切忧思。《老妇与猫》是她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篇经典短篇,通过对一名被子女抛弃的老妇与一只流浪猫相依为  相似文献   

9.
《金色笔记》是当今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当今世界文坛大师级人物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62的作品,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莱辛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以莱辛的多种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多角度剖析了《金色笔记》这部奇特而新颖的作品,也涉及了该作品所引发的争议,并对莱辛及其作品做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运用互文关系,对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进行了重塑与阐释,再现了伍尔夫所表现过的对女性精神与生存状态的关注。多丽丝.莱辛小说中所描绘的房间不仅指建筑意义上的空间,而且是一个独立于男权中心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理性王国,是女性在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1.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她在代表作《金色笔记》中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剖析了女主人公安娜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变化历程。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分析了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2.
1899年出版的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与1962年出版的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同被视为女权主义的经典作品。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各自时代背景下女权艰难求索的解读,认为这两部作品共同呈现了女权求索道路上的绊脚石——传统菲勒斯中心(父权中心)文化势力,也共同探讨了似乎更难以解决的矛盾———母性、女性和人性同女权求索之间的矛盾。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方式,两部作品则表现出了相异性,即相对《觉醒》的时代局限性,《金色笔记》体现了在女权发展问题上相对的理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在展现种族压迫和殖民矛盾的同时,也表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小说的汉语原译和改译的译者一为男性,一为女性,翻译时间也有一定距离。分析发现,原译在用词上对女性较为苛刻,对女性贬义评价较多,而改译对女性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表现了改译者对原作的独到认识及其自身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使用了"共同体"与"社会"的概念对欧洲工业化以来的社会变迁进行诠释,认为共同体是一种自然形成、整体本位的有机体,受本质意志支配,通过默认一致和信仰将人们联系起来;而社会则是非自然形成的、个人本位的机械聚合和人为产物,受选择意志支配,通过法和公众舆论将人们联系起来。滕尼斯提出的"共同体与社会"的类型方法已经形成了社会学当中的一种流派,对后来的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10.22-)突然以一年一部小说的高速度,把她的新作、被称为是“太空小说”的科幻五部曲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人们纷纷为她的天才与勤奋喝彩,但同时又对她的这种创作突变感到惊愕与困惑,甚至万分失望。人们不禁要问:作为蜚声英国和世界文坛的主流文学作家,为什么突然转向“非主流文学” 的创作?她的“太空小说”究竟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艺术上有何特色?世人该怎样来评价以及该怎样来研究这一文学现象?毫无疑问,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莱辛研究进而对于英国女性文学研究,都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本文试图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多丽丝·莱辛一生笔耕不辍,成就享誉世界文坛。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贴近生活、多处边缘,可以说,“边缘人”的精神困境一直是她在文学界申诉的重点。基于对多丽丝·莱辛小说中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女性进行分析,进一步阐释“边缘人”的内涵及存在方式,以期从整体上把握其小说的意义追求。  相似文献   

17.
《金色笔记》是当今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当今世界文坛大师级人物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62的作品,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莱辛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以莱辛的多种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多角度剖析了《金色笔记》这部奇特而新颖的作品,也涉及了该作品所引发的争议,并对莱辛及其作品做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雷蒙·威廉斯小说“威尔士三部曲” “威尔士三部曲”包括《边村》(1960年)、《第二代》(1964年)和《为马诺德而战》(1979年)。 中的最后一部《为马诺德而战》,以英国政府的一个新城规划项目为背景,以主要人物马修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作为叙述主线,从家庭/血缘共同体、区域/地缘共同体和民族/精神共同体三个层面真实地再现了威尔士人民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全面地呈现了威尔士乡村共同体所处的困境,反映了作者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这对于我们全面地认识威廉斯、进一步理解其理论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更准确地把握他的社会思想和政治抱负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科幻小说是多丽丝.莱辛后期创作的一个新的尝试点,是她对当代社会现实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大胆揭露和批判。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莱辛的科幻作品,可以挖掘莱辛的生态智慧和生态哲学思想,为莱辛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19世纪中期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推行文明开化与强制同化的政策背景下,威廉·吉尔摩·西姆斯在其历史罗曼司作品《奇瓦部族的酋长》中对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跨种族的共同体构建进行了讽喻式书写。就共同体的领导者而言,西姆斯融合了美国当时诸多流行的男性气概范式,塑造出具有骑士精神的白人贵族精英形象作为理想的种植园主阶层载体;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文化适应,作为对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印第安人强制性教化的反动,被当作共同体建构的主要手段;通过印第安人对自身文化传统坚守的呈现,西姆斯深入思考了如何利用印第安性来丰富跨种族共同体的身份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