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治国思想是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如何治党、治国进而统一全国的方略。它既是国民党重获新生的一个表现,也是孙中山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与"以党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治国” ,它契合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 ,为解决迷失已久的社会政治权威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在孙中山的努力下 ,“以党治国”思想的实践使国民党迅速成为中国社会新的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五权分立与权能分治、均权主义与地方自治、考选人才与官吏管理、行政法制与行政监察、为政以德与天下为公等五个方面对孙中山博大精深的行政思想进行初步梳理和评价,以期对新时期中国行政文化建设提供某些借鉴和养料。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公元1866———1925年)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领导人,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先进思想家。他提出的学说,总结了近百年来中国资产阶级的哲学启蒙和哲学变革的积极成果,在知行观、历史观和社会革命论诸...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一位了解世界战争大势、一生与革命战争相伴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对国内外战争作过许多论述,其战争观虽不系统,却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完整地理解孙中山的思想体系,本文拟就此做点尝试。  相似文献   

6.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 ,它包括主权在民、直接民权、地方自治、五权宪法、权能分离和政党政治等丰富内容。具有革命性、继承性、创新性和渐进性四大特点。孙中山民权思想的提出和实践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主张民族平等,批判地继承卢梭的天赋平等学说,反对假平等、主张真平等和道德上的平等,分析了“争平等”口号的流弊这四个方面论述了孙中山的平等观,认为孙中山的平等观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色彩,其思想已超出了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和革命家所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在推翻封建专制和反对军阀政治的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其革命的理论,形成了以党驭军的宝贵思想,这对于破除中国极易产生而又根深蒂固且祸害甚烈的军阀主义和军阀政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时代影响来看,孙中山的以党驭军思想是受到俄国革命启发,同他的“以俄为师”思想相吻合,并且是与以党治国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从实施结果来看,孙中山的以党驭军思想培育了军队内部的党政机关,这对于新式军队的组织建设是一个重大贡献。尽管孙中山的以党驭军思想没有能够实现其原有的理想,但仍然为中国现代军队的建设、为破解中国的军阀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探索。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自由观述评王逍“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响亮的口号,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精髓,是一把直刺封建专制制度的利剑。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拯救祖国,也毅然高举起“自由、平等”的大旗。但孙中山并非简单承袭和仿效欧美...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后时又是中国近代化道路的伟大探索者。辛亥革命后,他在指导实业建国的奔走实践中。描绘了一幅以发展铁路为中心、在大机器生产的基础上进行近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实业计划”。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研究和探讨孙山山的实业建国思想,在当今具有现实意义。1912年4月三日,孙小山任袁世凯的逼迫下,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但正如他说的、“解职不是不理事,解职以后,尚有比政治紧要的事待着手。”①他先后到上海、武汉、广州、香港、烟台、天津、北京等地,进行考察和研究,沿途所到之处受…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的心理建设学说是其建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表面上它是关于知行关系的探讨,实质上它是关于国家的政治文化建设问题的论述。其所谓知,即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等。这一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揭示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必须有赖于一定的政治文化的支撑,仅有制度建设而没有文化建设终将归于失败,而且揭示了文化建设往往更难于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即所谓的知难行易。  相似文献   

12.
13.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主义思潮的有机结合。作为非中国社会演变的必然产物,民权自身范畴的二重性(源于西方之应然性与运用中国实践之实然性、民权之策略意义大于战略的设计)在当时社会环境、社会集团、社会心理、个人心态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凸显张力。用群体(民权与三民主义)、动态(新旧三民主义及内涵演变)分析原点审视革命家之孙中山先生的民权思想,对于解释理论的宏观理想与现实操作的差异性及我国现实民主政治建设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主义思潮的有机结合。作为非中国社会演变的必然产物,民权自身范畴的二重性(源于西方之应然性与运用中国实践之实然性、民权之策略意义大于战略的设计)在当时社会环境、社会集团、社会心理、个人心态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凸显张力。用群体(民权与三民主义)、动态(新旧三民主义及内涵演变)分析原点审视革命家之孙中山先生的民权思想,对于解释理论的宏观理想与现实操作的差异性及我国现实民主政治建设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孙中山先生的法律思想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在中国法制史上有重要地位。说明孙中山法律思想来源于他对政府与人民关系定位的构想,要“人民有权政府有能”;主张将创制权与复决权给予人民;提出刑罚目的在于维持国权、保护公安,刑罚程度“以足调剂个人之利益与社会之利益之平为准”;确立近代中国司法体制的格局:废除刑讯,建立常任法官制、上诉制、律师制和辩护制。  相似文献   

16.
以威权主义的视角来看,国民党以党治国政治体制也是一种威权政体.然而国民党以党治国政治体制试图向民主政治转型是失败的,其原因是:社会经济、政治基础薄弱,缺乏实行民主政治的稳定社会环境;力量整合失败引发合法性危机;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负面因素积重难返.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国和捍卫民主共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武装斗争的战略策略,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孙中山领导的武装斗争历程,前后经过以下三个时期: 一、武装创建民国时期(1895~1911年)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冀以中国之人力物力,而能步武泰西,参行西法,造成驾欧洲之上之国家”,但清廷的腐败、李鸿章的冷落,更由于此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孙中山认识到“清政府积弊重重,无可救药”。“若欲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以上书失败为转折,从此,孙中山毅然摆脱改良的羁绊,走上了以武装斗争倾覆清廷的革命道路。同年11月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即开始筹措发动反清武装起义,选定起义地点首为华南中心城市——广州。以此为起点,孙中山武装斗争的战略开始在斗争中产生并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法律思想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他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阶段,特别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件。孙中山最可贵之点,在于他能“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在共产党和  相似文献   

19.
重视农业、解放农民是孙中山重农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孙中山经济近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地位;解放农民是农业近代化的前提两个方面考察孙中山有关重视农业、发展农业,解放农民的理论内涵和具体措施以及对今天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孙中山的革命宣传活动,站在传播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孙中山的宣传思想产生的根源,并针对他关于宣传活动的主要环节,如宣传者、宣传内容、宣传对象、宣传方法(策略或技巧)等方面的论述,进行了点评.同时又进一步阐释了孙中山的报刊宣传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