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里茨·盖格尔作为现象学美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在他的现象学美学理论中,通过考察审美判断确立出三种价值与三重自我,他对存在的自我与艺术的积极内容价值的论述启示我们艺术和艺术家须保持其深刻而高尚的纯粹性。  相似文献   

2.
审美价值与存在的自我--莫里茨·盖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里茨·盖格尔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建立了价值论美学。盖格尔对审美价值的研究,首先是把审美价值从正在进行体验的主体之中孤立出来,对其构成成分及其价值模式进行阐述,以便寻找审美价值的客观性依据,以此去反对美学中的心理主义。然后再关联到主体的深度层次去论述审美价值的主观性,审美价值主观性的含义是:艺术作品只是为了人们才存在,美只存在于它与体验它的人类的关系之中,只是对于主体、对于自我的体验,艺术才具有意味。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外来词,这些词从语音、语义等各方面都要相应地被汉语汉化。本文就是从词义入手,来探讨汉语中外来词的汉化现象。外来词汉化现象的形成有其内在原因和外在表现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层底蕴、理论体系、内在逻辑入手,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整体,以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人类的本质需求)为前提和出发点,以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现实世界“人化”的“自由王国”——共产主义趋向)为途径和导向,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的彻底解放)为目标和归宿,勾勒出一幅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妙图景,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体系,从而使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现实化、系统化,从根本上展示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哈奇生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内在感官”说,对其强化了心理学解释,认为内在感官是既不同于外在感官、又不同于理性认识的先天的审美能力,具有直觉性,不涉及对象知识和个人利害,从而对美感特点作了新的概括。同时又从“美的观念”论出发,首次将美分为绝对美和相对美,前者指从对象本身所感知的美;后者指把对象看作摹本所感知的美,从而对区分自然美与艺术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作了新的探索,在西方近代美学发展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6.
加斯东·巴什拉的现象学是一种非正统的具身化的现象学,关注的是想象力的扩展和形象的增殖.巴什拉要探索梦想中具身的有机的精神价值,在个体的意识之中考察形象的起源以重建形象的主体性,并衡量形象的跨主体性的范围、力量和意义.巴什拉还提出“展示”、“收集”、“增殖”和“回响”等现象学方法,使他的梦想的现象学获得了一种别样的形式上的严格性,即这种现象学处在作为“追寻梦想的梦想”的一般性之中.  相似文献   

7.
周来祥先生的和谐论美学思想自提出以来 ,一直存在赞同与质疑两种意见 ,周先生也一直没有停止对它的思考和发展。今天再来解读周先生的美学理论 ,就会发现它更加具有合理性、包容性和发展性 ,从美本质的定义和理论体系两个方面来看 ,过去许多的质疑不过是一些误读  相似文献   

8.
在布迪厄对康德美学进行猛烈批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美学这一术语的合法性:巴迪欧提出反美学,舍费尔采用分析美学,利奥塔重谈崇高,他们都对美学这一陈旧的名号展开攻击,因为美学话语似乎要取代艺术品的地位。但是,实际上,对美学的不满在其诞生之初就已然出现。美学也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言,要对艺术品取而代之,相反,正是因为美学的存在,艺术方能被识别。历史上识别艺术的体制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影像的伦理体制,第二种是艺术的再现体制,第三种是艺术的审美体制。美学的出现正是一种新的艺术识别体制的诞生,其重要意义在于打破再现体制的艺术对社会等级秩序的依赖,从而为更为平等的艺术形式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9.
王海明 《晋阳学刊》2006,14(1):56-59
自由与实行自我意志的障碍之消除,并不完全相同:自由仅仅是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之外的外在障碍之消除: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内在障碍之消除,并不是自由,而是利用自由的能力或条件。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的教育价值思想是当时最新颖的思想。他的教育价值观包括外在价值观、身体价值观和内在价值观。外在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他的生活态度和志向上。身体价值观就是重视体育,并且将锻炼身体与对身体欲望和行为的节制与自制品质的培养联系起来。内在价值观即精神价值或灵魂价值。他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灵魂的最大改善。在苏格拉底的精神性灵魂中,有更深层次的理性内容,这就是理性灵魂能获得真理。  相似文献   

11.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关于艺术本质的认识具有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逐步认识到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艺术的生产性;艺术的现实反映性。这些都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中得到了如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广告翻译中的美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作为一种应用性语言,具有较强的诱导性.因此,广告翻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广告语的形式美和内涵美以及其在翻译中应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兆金 《学术界》2007,42(1):224-228
本文围绕着老庄哲学思想的核心命题“道法自然”,揭示蕴含其中的当代生态美学思想的智慧:人类必须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反对过度地开发自然,要求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非万物的主人,人与万物都是平等的;生态平衡的和谐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的自身关系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习仲勋主政广东时期制定了广东的改革开放政策。他敏锐发现广东改革开放的政策问题,迅速确立广东改革开放的政策议程,明确提出广东改革开放的政策目标,亲自设计广东改革开放的政策方案,高度重视广东改革开放政策的效果预测,全力推动广东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广东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典型地体现了习仲勋的政策制定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对和谐这样一个有重要美学意义的范畴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与分析,认为“和谐”是在矛盾着的事物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通过“主客体的合一”而获得的,更强调主客体的互动和谐,其和谐观主要体现在美的本质论与情景说中。  相似文献   

16.
“超越”作为哲学与宗教的重要问题,不仅是主客对立下的存在者化的概念,还是前存在者意义上的“超越活动”。“超越活动”是“超越的本源”,现代新儒家所谓的“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均是“超越活动”的对象化,即人通过作为“超越活动”的“爱”与“思”而成为超验的存在者,而超凡存在者“天”的生成则与人的敬畏情感与形上追求相关。因此, “超越”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超越性问题。近年来,对于“超越”观念的讨论如此热烈,与“人本主义”背景下人的超越性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刘德林 《东岳论丛》2008,(2):128-131
当前的美学研究出现了众多的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美学研究客体的含混性与不确定性,艺术的定义则典型地体现了这种特征。研究客体的不同必将对美学学科的诸多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和谐思想的管理美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管理中和谐思想的注入和强化,使和谐成为现代管理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和谐管理引致管理之美的产生和发展,管理美学的建立不仅为各种管理理论之间的整合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理论接口,使管理理论的整合成为可能,而且将美学思想应用于管理活动,将使组织内外部达到和谐统一,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杨柳 《江汉论坛》2007,(6):87-89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深入探索其内在规律和外部联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必要途径.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课程、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策略、教育环境和教育评估等环节入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和谐性,为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周易》历来被称为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及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内含非常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周易》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自然本身的和谐美;人和自然的和谐美;人和自身的和谐美;人和他人的和谐美;人和社会的和谐美。人与民众、社会和国家要保持和谐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达到天下、宇宙之整体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