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兰州市一汉族村落的田野调查,以该村的丧葬仪式和祭祖仪式出发,试图分析该传统汉族社区的民间信仰体系,以及当地汉族居民在这种信仰体系中的宗教体验和宗教心理。通过对仪式过程进行深描,解析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民间信仰对当地社区的整体影响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基督教在我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发展成为中国基督徒自办的事业。近几年,基督教在我国农村发展较快,本文以豫东农村的一个基督教社区为例,对基督教在我国农村传播与发展的现状、原因、影响等进行了初步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析基督教视野中的信仰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基督教视野中的信仰观的分析,探讨作为宗教本质的信仰问题。作者论述了基督教学者所关注的信仰同基督教对神圣、超越的观念的假定的联系,揭示宗教信仰要求知行合一的特征,并略评宗教信仰对信仰者的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未来的信仰间对话是否应转向信仰间神学的方向尚存争议。信仰间神学尝试把不同的信仰见解整合起来,寻求诸信仰最终的兼容性。根据W.C.史密斯的理解,诸宗教之间的冲突能够且也应该被视为一种“综合的邀请”。进行宗教间对话是宗教间神学发展的需要。佛教对神圣创造者的否定和基督教对神圣创造者信仰的肯定表明,从解释学上看,尽管佛教和基督教具有明显的不兼容性,但两者在世界起源问题上的猜想具有共同的关注点和目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一些村民在身患重病难以得到医疗救治的情况下,会尝试将信仰基督教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对豫东陈村教会农民因病信教现象的深入分析,发现本土化的基督教为农民的疾病医治提供了一套“合理”的解释体系,通过“神医结合”的方式,有些农民疾病的痊愈得以可能。“疾病”和“苦难”被赋予新的意义,被构建为“神拣选之前的考验”,继而导向皈依基督教。农民最初的功利性信仰,会经由宗教仪式的出席和宗教实践的参与而逐渐形成对基督教的理解和体验。农民因病信教成为基督教民间信仰化和本土化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基督教信仰在农村社区得以迅速发展。湖南H镇也不例外。信仰基督教对H镇农村信徒的人际关系有双重影响:信教人群之间关系得到强化,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世俗的人际网络被削弱。在非基督教村民看来,农民基督教徒世俗的人际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人际交往范围更加狭窄,交往动机仅仅是为传福音。基督教徒世俗人际关系欠佳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化生活导致的自我隔离,阻隔了其与非信徒的人际交往;基督教义与传统礼仪冲突所致的社会排斥与社会隔离致使其与普通村民的关系日益疏远。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宗教一样 ,基督教一直强调信仰至上与信仰的绝对价值和独立价值。但由于其传播之初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 ,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理论化的形式。基督教的理论化对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宗教使用网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宗教在线研究最早应该在1995年,其中主要是对基督教网络传播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抽样与统计、内容分析、量化对比、田野调查和采访等。关注的前沿问题主要包括基督教网络传播的工具空间、基督教网络组织形态、基督教网络移民、基督教抵制网络传播、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权威、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虔诚、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修辞、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身份、基督教网络传播与宗教价值等九个方面。这些研究通过对照线上宗教和线下宗教,认为权力、权威和控制问题已经影响到宗教团体的核心利益与价值,在线活动在信仰和实践方面正在挑战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从犹太教分裂而来本身就意味着是对旧伦理的否定和对旧秩序的反抗,而并不仅仅是对旧信仰的教义修正这样单纯的宗教目的或宗教意义.基督教的教会及各种“异端”都一直进行着宗教伦理和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变革实践,并且展开竞争.基督徒虽然在生命价值理念上都是面向未来天国的,但是在现实具体生活中生命价值实践的志趣上却相去甚远.清教主义的宗教生活方式切合了基督教早期的宗教情感和信仰诉求,所以清教主义基督徒对教会的宗教伦理和宗教生活秩序都持反对态度;救赎是他们的生命价值所在,洁净的宗教生活是他们的宗教生活所系.  相似文献   

10.
李月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0):97-99,103
君士坦丁是罗马帝国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皇帝,其信奉基督教的动机主要出于虔诚的个人信仰。纵观君士坦丁的宗教经历:他在信奉基督教以前即对基督教有着同情与好感,这为他后来改信基督教奠定了情感基础,而基督在米维安桥战役中对君士坦丁的心灵诉求的满足促使他放弃了原来的信仰,最终使他改信基督教。  相似文献   

11.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也是一个大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而且对于实现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文中在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财政扶持的角度分析了当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财政约束问题,并提出了有利于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支持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向来重视婚礼与丧礼,并有在婚礼与丧礼上使用音乐的悠久历史传统。豫剧原名河南梆子,因为河南省简称豫。1949年后,河南梆子被定名为豫剧。在河南省,豫剧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婚丧庆典。基督教一向重视唱诗,看重用诗歌赞美上帝。鉴于此,基督教与中华民族文化在当代交融的产物——唱豫剧参与乡村基督徒婚丧礼仪的基督教会唱诗班得以产生。唱诗可以被归类为礼仪;中国人的婚丧仪式属于重大的礼仪。然而,乡村基督教的这种婚丧礼仪是一种排他性的融合,它揭示了基督教对中国传统礼仪,乃至隐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之后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排斥与挑战。因此,探讨基督教团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适存性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在充满不确定性和社会风险的状况下,原子式个人必须独自承担社会风险与苦难.苦难,是河南乡村民众人生的危机和生命转折,成为他们反思自我、发现宗教之功能与意义的主要契机.由于佛道衰微及基督徒传教的主动性强,处于社会底层的乡村民众接触基督教进而改信基督教的可能性较大.但面对社会苦难,乡村基督教所能提供的只是赋予苦难以意义,并互相帮助以减轻个体所遭受的苦难.面对造成社会苦难的原因,基督教所能解决的是极其微小的部分.换言之,政府有更大的空间与社会资源来帮助乡村民众应对社会苦难.  相似文献   

14.
农村科技工作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科技工作机制的创新。南平市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不仅是农村科技工作机制的创新举措,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具体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对于广大农村欠发达地区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在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重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本文主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不良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影响的研究综述、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不良归因研究综述和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及对现有研究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针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发展的现实情况,国内学者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题,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与标准、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进行总结和概括,并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最新趋势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乡村地区旅游开发影响下土地利用变化及调控问题,重点分析非理性旅游资源开发导致乡村地区大量农用土地的非农化,从而引起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极大变化,同时指出乡村地区大量农用地的非农化,不利于乡村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新农村建设.在分析土地非农化决策主体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城乡之间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制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制建设的城乡综合评价,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制建设在城乡之间的协调度、障碍度测定。得出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制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城乡协调度较低等结论。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制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在共同责任推动下,形成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制健康发展机制;以城乡统筹为契机,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制在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的指导下,毛泽东通过对农村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形成了关于农村阶级分析的理论。该理论既保持了与马克思r4t-~分析理论的一致性,又有其独特性。毛泽东农村阶级分析理论彰显了其政治动因,根据这一理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了阶级划分,并产生了深刻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 ,基督教 ①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快的传播。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 ,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 ,广泛地建立了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的建立 ,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 ,它又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