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菊萍 《人才瞭望》2005,(10):15-15
人才兴则百业举。中部崛起,人才是关键。中部地区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人文优势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但在一轮又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由于结构性、体制性等深层次矛盾制约和政策边缘化的影响,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一度呈现出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慢于西部的“塌陷”态势。这已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温家宝总理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纵观当今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10.7%和28.1%。中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沿海发展战略,到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再到2002年提出的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从空间上覆盖了东部、西部和东北,唯独缺少中部地区。新世纪中部应该往何处去,面对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构筑新的增长点?这逐步成为各方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3.
区域人力资本研究综述及深化研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经济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更加落后。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等.而区域人力资本的悬殊是关键的一个因素。闫淑敏、段兴民选取了反映人力资本存量的教育、研究与开发以及健康等方面的因素.发现中国西部人力资本存量为3大经济地带中最低的,而且与东部和中部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我国幅员辽阔,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以划分为三类地区,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由于三大区域之间的自然条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区域发展很不均衡,尤其突出表现为区域人力资本发展的巨大差异。无论是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存量,还是人力资本的效益,都呈现出东部高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力资本发展高于经济水平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改革开放的脚步涉及到每个领域。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仍然不够强。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数量多,西部经济相对于中东部要弱,存在很明显的经济差距,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每个区域的经济水平也不同,这是造成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但是我国经济管理存在困难,很难协调和平衡,因此可以采用划小经济管理范围的方式,改善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个课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中各地方政府热衷于对地方利益和短期政绩的争夺,导致了一系列利益冲突和矛盾问题的产生,从而削弱了联动发展的效应,因此构建和完善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将是提高联动效率,提升联动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现实出发,剖析地方政府间利益不协调的表现及其成因,最后探索和设计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于超  朱婧 《人才瞭望》2006,(2):13-14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东部地区发展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积极推进西部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在“九五“、”十五”乃至更长时期内重点实施的战略。它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因此,正确认识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日益显得滞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决定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以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整体腾飞和各民族的共同富裕。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结构,包括国民经济的结构、工业结构、农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  相似文献   

9.
人才兴则百业举。中部崛起,人才是关键。中部地区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人文优势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但在一轮又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由于结构性、体制性等深层次矛盾制约和政策边缘化的影响,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一度呈现出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慢于西部  相似文献   

10.
黄寿德 《人才瞭望》2005,(10):14-14
中部地区人才工作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实力上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部地区各省人才资源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仍难以适应“中部崛起”的需要,特别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是数量不足,另一方面是结构不合弹。  相似文献   

11.
陈松林 《人才瞭望》2005,(10):13-13
非均衡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和特征。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了非均衡发展的中国经济的思想。当前,中部地区经济资源、人才资源明显具有非均衡分布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切合中部地区的经济结构、人才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实施非均衡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突出重点,把握先机。  相似文献   

12.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应该承认,西部与东部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引智事业的发展迎来了灿烂的春天。但是山西省作为一个中部内陆省份,经济发展和一些兄弟省区市相比,相对滞后、缓漫,在这种大气候下,引智工作的开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当前我国交通基础设置空间分布与交通投资分配都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关系,很多由于交通投资大都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导致这些地区造成交通设施的过度集中,而西部地区的基础交通设施则非常少,进一步扩大区域之间的差异。所以应该加大对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交通投资,引导我国的经济要素朝向这些地区发展,抑制区域之间的差异扩大化。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向来对于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区域经济战略是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原因,对于区域发展战略文章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来讨论,在国家层面更强调区域政策制度的建设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WTO与中国     
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一)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需要世贸组织(1)中国经济必须维持相对较高的速度才能解决一系列问题。中国经济要实现结构调整,解决结构性失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解决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解决近7000万人的温饱问题,经济发展慢了是不能实现上述目标的,为此必须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  相似文献   

17.
阿坝县经济发展落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对社会发展产生持续影响,致使社会矛盾复杂显现,各种因素影响阿坝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要正视矛盾,用发展经济的方式,解决好阿坝稳定与发展问题。推动阿坝经济快速、跨越式发展符合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利益,是对国家各种政策的落实,是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有人形象地把中国的经济发展比喻为张开一翼腾飞的雄鹰。令人欣慰的是,雄鹰的另一翼──西部,也正挟风带雨,展翅欲飞。 我国历来号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这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与汉民族的众多人口的一种优势互补。据测算,在21世纪,东部地区60%的原材料需西部供给,50%的能源靠西部输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可能要取决于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 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总体经济发展与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进入90年代以后,这种差距拉大的…  相似文献   

19.
《人才瞭望》2005,(10):5-7
中部六省承东启西,联结南北,是中华神州的内陆腹地。总面积为102万平方公里,战俘一国的10.7%;总人口为3.61亿,占全国的28.1%;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3%。但由于种种原因,近10余年内,我国中部与东部的GDP差额比已增加了6倍,西部大开发又使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部。因此,不少经济学家呼吁:中部地区正面临新的宏观经济格局“中部塌陷”的严峻挑战。中部崛起,人才先行。为结合中部区域人才合作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加快中部人才高地建设,推动中部区域人才合作的不断深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部崛起提供强劲的人才和智力支撑。9月10日至11日,由中部六省共同参与主办,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承办的首届“中国中部崛起人才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为了全面反映本次论坛的盛况,本刊特将论坛的主要内容及与会人员的部分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所谓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指利用地理条件上的空间优势.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资源相互共享.相互推动.从而使经济的发展上升到新的平台,形成良性循环。随着近年来实证研究领域的深入论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入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因素.但是学术界在人力资源的区域整体战略规划却鲜有论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京津冀发展圈已经提出了多年.但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并随之产生的问题依然是个严峻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