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语法考察入手并进而破解希腊的"在"的生存论意义,是海德格尔冲破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通道".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展开了对"在"的"语法考察",从而初步完成了对希腊生存论的回溯,为后来<存在与时间>中成熟的存在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和奎因分别从生存论和语言哲学角度出发克服了意识哲学和观念论,二者在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关系方面有很多一致的观点,但他们二人的语言主义又存在着差异,海德格尔从生存论的角度出发强调对语言的诗意使用,即一种“下降的”使用,奎因则认为科学语言是与文学语言相对立的,提倡“语义学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朱耀平 《求是学刊》2004,31(4):37-43
对于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的学说 ,海德格尔既有肯定 ,也有批评。其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在海德格尔看来 ,不能像胡塞尔那样从意识现象中寻找时间的起源 ,因为时间是知觉、记忆、期望等意识行为的基础 ,而不是相反 ;其次 ,海德格尔认为胡塞尔虽然看到了时间的绽出性 ,但从总体上而言 ,他的时间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时间观的视野之内 ;最后 ,海德格尔认为 ,在时间的本性的问题上 ,无论是牛顿式的客观主义立场还是胡塞尔等人的主观主义立场都是片面的、肤浅的。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晚年在<关于人本主义的书信>中对人本主义及其人格学说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与之相比他在<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对康德的人格学说则作了一定的肯定性诠释,阐发了康德对敬之情感的分析、对人格和物的划分所具有的现象学识度,但是也指出了康德的人格学说的局限性.以自由概念为线索我们可以看到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生存论如何突破康德的人格学说.以自律为特征的人格的自由虽然具有超感性的崇高品格,但是具有片面性、现成性,而海德榕尔的生存论则显示了一种创造性的、实际的、整体的此在绽出生存之自由.  相似文献   

5.
关杰 《求是学刊》2013,40(4):47-50
在西方哲学史上,时间问题贯穿始终。其中,尤以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成就最著。胡塞尔对内在时间意识结构进行了现象学分析,海德格尔则将时间问题纳入到生存本体论中讨论。而内在时间意识的起源则可追溯到奥古斯丁。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是从此在的生存论意义上来理解语言.现身、领会、语言是构成此在的三要素,它们在生存论意义上相互勾连,诗的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是人类生存状态之展开,是对真理的暗示,这种暗示是通过审美性来实现的,突显了文学以审美的语言来本真地言说存在.  相似文献   

7.
赵卫国 《浙江学刊》2008,3(2):50-54
本文从海德格尔的视角出发,揭示出主体哲学背景下伦理学的理论建构特征,表明主体伦理学中的伦理主体,由于其非本真时间性结构的规定,只能局限于理论建构之中而无法真正获得自己的存在,不能真正面对他人承担自己的伦理责任,只有在对存在之领会的生存实践中,才能找到作为本己的、真正能够承担其行为的伦理责任人.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5,(6):23-30
海德格尔主体性思想及存在论的源头在哪里?国内外学术界大致流行三种观点:一是胡塞尔源头论;二是布伦塔诺源头论;三是亚里士多德源头论。上述三种流行观点都有依据,但却忽略了一个对其影响深远的思想源头,那就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家邓·司各特的个体性与单义性理论。最有力的文献学证据,即是1915年海德格尔本人发表的弗莱堡讲师资格论文《邓·司各特的范畴与意义理论》。在发掘司各特单义性理论的基础上,海德格尔通过将客观化的存在转化为此在,使逻辑学、形而上学与先验哲学被统摄在一个主体化与个体化的此在之中,将由衍生关系建立起来的先验存在结构转化为作为此在的先验视域与条件的时间结构,从而催生了《存在与时间》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张立立 《求是学刊》2002,29(1):16-20
本文不是试图对海德格尔进行解释 ,而是试图从文本本身的角度质疑《存在与时间》中概念的矛盾性。《存在与时间》建立了一种新的 ,关于时间始源性问题的学说。时间的始源 ,被海德格尔称为“时间性”。时间性在此在分析中有中心地位 ,对时间作出了新的解释。然而时间性本身却是一个矛盾概念。时间性源于死的本真性 ;死所以是最本真的 ,因为死是必须此在自己去承担的存在可能性。如果以是否自己去承担为标准 ,那么此在能承担的存在可能性并不只有死。所以死不可能是最本真的。因而 ,时间性也不可能是始源性的时间学说。文章通过对时间性的分析指出 ,时间性学说是建立在对于时间的一般理解之上的。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与西方哲学的时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秉江 《求是学刊》2001,28(6):29-35
时间问题是西方哲学最艰深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从柏拉图到胡塞尔相继出现了实体论时间观、关系论时间观、个人主观时间观、先验时间观和内在时间意识 ,胡塞尔上承奥古斯丁而持内在时间意识观念 ,既别于牛顿的时间客观实体论 ,又别于心理主义的个人主观时间论。本文把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学说置于西方时间学说发展的历史背景中 ,努力阐明其与各种时间观的理论因承关系及异同点 ,以此来阐述其内在时间意识的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