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研究中的庞德/林纾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体探讨庞德和林纾翻译个案独特的特点,将这种不懂翻译的原文、译作类似创作的翻译现象界定为庞德/林纾现象。从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理论入手,认为庞德与林纾的“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翻译,在此基础上对庞、林两人的翻译方法及其译作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他们的译作具有翻译方法和翻译媒介独特、译作影响巨大等共同的特点。进而提出应该正视翻译中的庞德/林纾现象,对两人的翻译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梳理,探索两人翻译的秘诀。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错位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桥梁,不仅是一种符号传递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传递行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翻译作为世界文明交流的手段,不能单纯强调翻译中的翻译等值标准,而更应注重弥合文化差异,实现翻译的相对等值。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错位现象有不同客观事物文化意象相同、相同客观事物文化意象不同和相反的微观层面的文化错位现象,也有宏观层面的文化错位现象。其跨文化翻译中文化错位现象归因于地缘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差异。避免跨文化翻译中文化错位现象的应对策略有,促进翻译学观念现代化,保持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语境;推进文化转换娴熟化,实现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等值;增进翻译策略技能化,发挥跨文化翻译中的再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引进西方翻译理论,中国的翻译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跨学科研究的分量加重。翻译活动和翻译现象本身呈多元性和复杂性,所以多学科研究才能促进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目前隐喻理论被尝试用于翻译领域,指导翻译研究和实践活动,并形成了新的隐喻翻译研究范式。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表达手段,它更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隐喻的本质不是一种语义现象,而是一种语用现象,因而需从语用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隐喻的有关问题。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隐喻词语,译者不能机械地照字面翻译,而应根据语言环境和说话者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作家所要表达的感情并结合汉语表达习惯来确定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国翻译史上的三次翻译高潮,都有大译者彪炳后世,形成了中国翻译史上独特的"大译者"现象。所谓"大",一为社会地位高,二为主体性强,三为影响力大。本文结合中国翻译史上三次翻译高潮,从译者的社会地位、翻译决策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和翻译活动参与社会文化建构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翻译史上独特的大译者现象。  相似文献   

5.
翻译工作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特殊思维活动。双语人不能统称为翻译工作者,双语现象是多民族聚居区存在的常见现象,双语教育正走向世界,因此要正确认识双语教育和翻译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最基本的方法.但是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经常出现不可译现象,给翻译工作者造成困扰.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中的个别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阐述了翻译中的一些常见的不可译现象,同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解决办法和实例.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流活动,即从一种语言符号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活动。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翻译过程改写现象的必然,一是英汉语言结构的不同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改写现象;二是英汉语言所在不同文化系统间的差异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改写现象。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影响决定了翻译改写的性质,在翻译实践中,改写是经常出现的,有时贯穿整个翻译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以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分析翻译过程中文化迁移现象的形式及影响,目的是通过分析研究翻译与文化迁移的内在关系,对翻译所涉及的文化迁移现象做初步的探讨,为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迁移现象及认识翻译对文化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论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失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的文化失真现象越来越受到外语工作者尤其从事翻译工作者的关注。产生文化失真的现象有着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文章从分析造成翻译中文化失真的原因着眼,提出了避免文化失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隐喻作为一个非常巧妙的语言应用现象,非常值得研究。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对其进行研究。生态翻译学是一个从生态学角度研究翻译活动、翻译现象和翻译理论的新的研究范式。本文着重从适应/选择,三维转换和整体/关联的角度对《围城》这一文学巨著中典型的隐喻现象的翻译进行讨论,旨在开拓隐喻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道路名称在指示出行方向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关于道路名称的标注要求不一,存在着翻译与拼音并行、路名翻译不规范的现象。道路名称需要规范翻译,选取上海和合肥两个城市,集中分析了两地路名翻译的不规范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形成统一的路名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2.
文化差异特别是文化空缺现象对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处理中英文化中的空缺现象,怎样采用可操作的翻译手段,在各种语境中解决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缺省,完成语言文化内涵功能的转换,成为翻译者的首要任务。探讨导致文化空缺现象的原因,提出对文化空缺现象的处理应本着文化平等的态度,适应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在"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模式下实施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翻译标准的多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标准的多元性是翻译界十分关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讲触及到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问题。翻译标准的多元性是应当正视的客观现实,这种多元性至少涵盖三极:我国传统的翻译标准;新的或者从传统的翻译标准中发展出来的翻译标准;西方的翻译标准。翻译标准的多元性与翻译实践的规模和范围有密切的关系,是翻译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内在关系呈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翻译标准的这种多元性有助于翻译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是翻译中的常见现象。国内的相关研究普遍从奈达的"等值理论"出发,认为该现象是翻译中的"非等值",是由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差异引起的,进而提出了规避策略。本文指出,现有研究忽略了翻译主体,即译者,也未涉及到该现象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转译(间接翻译或者重译)问题主要是由于处在源语和两种受语之间的不同翻译策略与方法而引发的翻译问题。虽然直译更能获得读者的认同,而转译往往招来诟病,直译和转译在翻译实践中却意味着较为复杂的、略有差异的跨语际交往功能。转译现象在翻译历史上是常见的,以现代中国的歌德作品的翻译为例,虽然五四运动之后,直译逐渐变得普遍起来,20世纪前半期一直存在着歌德作品的转译现象,研究转译现象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把翻译看做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在目的语环境中来考虑翻译文本.文学翻译作为一种异质文化传播的中介,促进着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在这样的场景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研究对象.文化过滤的产生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常通过具体的外显形式得以表现;尽管在具体文本中文化过滤程度各异,但它却是文学翻译中一种必然的文化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7.
英汉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语言转换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但翻译还涉及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基本方法。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基本方法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提搞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翻译的三元关系入手,运用实例分析讨论了文学作品中意象翻译的一种独特现象,即意象的扩增翻译,旨在为译者提供文学作品中意象翻译的一种方式或角度,使读者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也提升了对意象翻译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对"零意象"这种独特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林语堂编译<论语>过程中导致在篇章结构和内容方面"叛逆"现象的翻译策略,既而运用翻译目的论揭示"叛逆"现象背后的因素.林语堂在英译<论语>过程中采取编译的形式--重排原文篇章结构和增删内容--是基于一定的翻译目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向西方社会通俗地介绍儒家思想的精髓和塑造孔子文化形象.研究的启示在于:文学翻译中的"叛逆"现象可以从翻译目的论角度给予合理解释,译者对原文的"叛逆"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选择,而评价译文的标准则是看其是否有效实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文学翻译比较灵活,是翻译研究领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传统的研究者一般从形式语义学理论角度研究翻译现象,而文章尝试从认知语法的射体一界标理论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现象。通过阐述该理论的内涵、英汉和汉英翻译中存在的一词多译的原因,提出射体一界标理论可以应用到文学翻译研究中,并进一步地探讨了把该理论应用到文学翻译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