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宋词》中涉及对琵琶妓乐的赋咏和描写的词作多达二百五十余篇,除了一般性地描写"琵琶"这一音乐意象之外,还有大量作品是专门赋咏琵琶乐与琵琶妓的。宋词对琵琶音乐的描写主要包括琵琶乐器和琵琶乐曲两大部分,对琵琶乐器的描写往往突显最精美最典型的局部特征,如弦槽、弹拨、弦索和琵琶上的图案,精美而香艳;对琵琶乐曲的描写,分全篇描写和部分描写两种类型,多是调动丰富的联想,通过生动的比喻来加以展现,以苏轼、辛弃疾、晁补之、曾觌等人的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唐代音乐发达,音乐文化是唐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音乐诗创作颇为兴盛.首先,内容题材丰富多样,有对乐器的描写,有对音乐之声的描写,有对歌舞样式的描写等;其次,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以声拟声、以形写声、侧面烘托等.  相似文献   

3.
贺铸生活于北宋末期,创作了20余首豪放词,这些词在豪放词发展史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书写内容看,贺铸豪放词中书写登临怀古、抒发内心豪壮情感的内容上承苏轼词,书写军情国事、表达隐逸向往的内容下启南宋词;从使用手法看,贺铸豪放词中以诗为词写法上承苏轼词,回忆以及化用前人成句的手法下启南宋词.  相似文献   

4.
任何乐器都有其自身的音色,对任何乐器的演奏又都有一个“演奏音色”问题。“演奏音色”是由演奏者的演奏方法和音乐感觉决定的(如果演奏者的生理、心理条件是正常的),因而,也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键琴这种乐器是由榔头敲击琴弦发音的,机械性较强,因此,它的“演奏音色”较难掌握、较难表现。由于演奏者演奏方法与音乐感觉的差别,有的演奏宏亮、园润,有的沉暗、  相似文献   

5.
豪放词并非苏轼始创,柳永曾作为先驱为宋代豪放词创作开山导路.柳永凭其豪放特质作词,以丰富题材拓宽了豪放词的表达空间,以独特手法提供了豪放词的表现范式,以雄壮背景赋予了豪放词高远壮阔意境,以沉雄狂放风格树立了豪放词俊逸风骨典范,以《望海潮》、《双声子》等壮美雄放之词开北宋豪放词创作之先河,为宋代豪放词创作绘制出写作模板典范.其于豪词创作的领导性巨大贡献,促成北宋豪放词问世后能在当时词坛形成一股豪词创作风气并逐渐发展兴盛.因此,柳永实际上已经以宋代豪词创作开拓者、领导者的姿态成为引领苏轼、辛弃疾登上宋代豪放词坛巅峰的豪放词真正创始者.  相似文献   

6.
浅谈扬琴音色美的创造苏燕扬琴演奏艺术是通过扬琴演奏者心身与乐器的相互作用来完成音乐艺术的“二度创造”的。演奏者在为听众创造扬琴音乐美感享受的同时,也渲泄自我的内心情感,从演奏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达到精神愉悦和艺术理性的满足。每个演奏者都在作品...  相似文献   

7.
苏轼词是宋代词史乃至于中国古代词史中的集大成者与开创者。由于苏轼自己对词有独特的认识且将之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故从宋代开始就有研究者提出苏轼是“以诗为词”,或者干脆说其“词如诗”。究其原因,确与接受者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有关,而更深层的则是由苏轼自身的词学观、创作态度、艺术手法以及文学修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所致。  相似文献   

8.
浅谈扬琴伴奏中的几种实用手法苏燕扬琴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乐器。扬琴的音域宽广,发音清脆、纯正,表现手法丰富多变,适宜演奏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抒情性强的乐曲。其在众多的民族器乐中,具有独具魅力的表现力和其它乐器不可替代的艺术功能。伴奏是扬琴演奏者必备的...  相似文献   

9.
手风琴作为活簧类乐器,是一种既可以独奏又可以伴奏的乐器,以其自身特有的结构系统加之音色变化丰富且便于携带,得到了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在手风琴演奏中有众多的双手配合的演奏技巧,如"手指刮奏""轮指"等一系列的演奏技巧,其中,"震风箱"技巧不仅需要演奏者扎实的基本功底,同时又要求有速度、力度的精准演绎,是最能...  相似文献   

10.
作为"倚声填词之祖",花间词对后世词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确立了婉约词的主体风格基调,那就是用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的语言描写以女性、艳情为主的内容;同时,花间词题材内容丰富,其中一部分词纪实性的增强和白描手法的运用,又对后世"以诗为词"提供了远程支援.  相似文献   

11.
苏轼黄州词的美学风格及其艺术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词是其文学成就的一座丰碑。苏轼黄州词主要呈现出旷达超逸、清丽舒徐、冲淡古朴、缠绵婉约、沉郁顿挫等多种美学风格,而且每一种风格的词往往又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本文以苏轼的黄州词为例阐述了其所表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花间词内容题材丰富,其中一部分词作突破了温庭筠为代表的艳体词“代言”的藩篱,将传统诗歌的白描手法成功地运用到词体中,即事抒怀、触情兴发,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感受,这部分词作虽非花间词主流,但却开拓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表现技巧,为词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宋代苏轼高举“以诗为词”大旗,进行词体革命提供了远程支援,从这个意义上,花间“别调”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作“以诗为词”的真正源头。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王国维的境界说和当今美学、词学专家的有关论述,以美学观点举例分析、归纳、欣赏苏轼词的境界美,认为苏轼词具有清旷雄奇、广阔渺茫、静夜深院、梦幻别离、独处清凄、宴饮聚散、歌舞音乐之境界美.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三个方面考察了宋代徽宗年间苏轼词的影响:第一,徽宗年间禁绝苏学,苏轼对文坛的影响虽然由显而隐,却无处不在;第二,徽宗年间词人的创作在艺术手法和题材内容上均追慕苏轼;第三,苏轼清雄旷达的词风在宋末又悄悄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5.
柳永的生活道路与创作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是北宋词坛第一个卓有成就的改革家。如果说,苏轼的改革主要在于“以诗为词”,拓展了词的题材领域,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段,建立了一新耳目的豪放词风,从而使历来不登大雅的歌词取得了与传统诗文并驾齐驱的地位;那么,柳永则是通过与歌妓乐工合作的创作道路,第一次系统地建立了慢词体制,并且把词这种本来起源于民间的音乐文学,从贵族的歌筵舞席再次引向勾栏瓦肆、山程水驿乃至一切有井水的地方,扩大了它的社会基础,丰富了它的美学风貌,从而直接为苏轼的改革导夫先路。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地位正好与苏轼前后相埒,可是长期以来的柳词研究同苏词相比,却显得极不协调。一个门庭若市,一个门可  相似文献   

16.
人们提及苏轼的词,多以豪放简言之,而对其婉约之风则提及颇少.其实苏轼词的婉约、含蓄、缠绵、忧伤及美艳,较之婉约词大家毫不逊色.他的这首<贺新郎>就是其豪放之外的一首别具一格的婉约佳作.通过对该词的赏析,再次说明:凡是文学大家,其风格是多样的,其手法是高超的,其水准是一流的.  相似文献   

17.
苏轼在文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开创,这种拓新精神同样体现在他对咏物词的创作中。苏轼的咏物词在继承传统之外,还将自己的身世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注入其中,开创了咏物词的新局面,不仅丰富了咏物词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师道提出苏轼"以诗为词"说,体现了独立的人格精神,在当时有一定代表性,是词学史上"尊体"之论的开端.苏轼"以诗为词",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觉.从客观上说,根本原因是传统深厚的诗歌所给予的巨大的影响力."以诗为词"的精义,主要体现于格律、题材、体性这三个层面.对苏轼"以诗为词"应当重新评价不是"销蚀词美",而是丰富词美;不能以"士大夫化"取代"以诗为词"说;"以诗为词"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创造高雅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年初夏,以《浣溪沙》为词牌子,写了五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在北宋词坛上,它是较早地反映农村生活的一组词作。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调,充满着对农村热爱的感情,描绘了徐州地区农村初夏的风光和农民的生活。这是苏轼在词的革新过程中,把题材扩大到农村,为词反映更广阔的现实生活而开辟的新领域,是我们阅读和欣赏苏词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清空"本是张炎对姜夔词的评价,它和"质实"相对而言,这一评价对苏轼词也十分合适,苏轼词自有一种旷达风格,要旷达就要超脱,要超脱就不能胶著于物,凝滞于物,也就不能对意境、物象、心绪作质实的描写,而必须清空,即空处起步,清处落笔。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这种"清空"之美,成就了苏轼"坡仙"之姿、"旷达"之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