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多元文化的话语体系背景下,美国诗歌与美国文化之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关系,而正是这种关系赋予了美国当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从文化视域对美国当代诗歌进行研究和诠释是一种独辟蹊径的诗歌研究方法,对揭示美国当代诗歌的美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王卓的新作《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当代诗歌》(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10月)就是一本从文化视角介入美国当代诗歌,并成功地运用文化诗学的理念全面考察美国当代诗歌政治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的力作。作为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这一专著在选材、立意以及研究方法和角度等多方面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具有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诗歌读者群体,这两大优势为当代诗歌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飞翔的翅膀.可是,当代诗歌不但未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诗歌的爱好和欣赏的欲望,相反,自身发展却越来越深地陷入了尴尬的困境.如何突破重围,建立积极向上、反映时代精神的新诗歌话语成为诸多有识之士关注的问题.藏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同样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其古典诗歌灿烂辉煌,不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滋润着藏族人民的灵魂,而且,其贴近生活、追求崇高与创新的艺术精神对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石天河是注定要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诗人、文艺评论家。在中国当代诗坛很少有人像他那样虔诚地敬畏诗歌,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诗歌的尊严。这是因为只有在诗歌的世界,他才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追求自己的高远理想,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拥有一个美妙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对中国唐代隐逸诗人寒山的诗歌翻译拉开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寒山热现象的帷幕,斯奈德及“垮掉的一代”对寒山的文学接受既有跨越时空的沟通与共鸣基础上的还原,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跨文化传播中基于各自文化传统、文化语境与创作个性而产生的误读与异变,这在双方对待自由、自然、社会和宗教的同中有异的态度、理念及追求上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美国的诗歌中,华裔英语诗歌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代美国华裔英语诗歌有了很大发展,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方式引起美国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在当代美国诗坛上,华裔女性诗人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代表诗人有卡洛琳·刘、梅梅·勃森布鲁格、黛安娜·张、玛丽琳·陈。除上述女性诗人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当代华裔英语诗人,阿伦·刘、阿瑟·施、约翰·姚、青年诗人李力扬。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一位极受欢迎的当代美国诗人,一般认为他的诗歌通俗易读.但易读并不意味着易懂.他的诗歌其实蕴涵着一种意义的不确定性,亦即诗人以语汇、意象、修辞和格律等手段在诗歌中组合成一套复杂的意义系统,使得诗歌具有多重阐释的可能性.本文即以弗罗斯特诗歌<未选择的路>为例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的重要命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研究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与途径的过度阐释,遮蔽了游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在历史 进程中,劳动是一个由丰富逐渐走向异化和单面,对人的心身逐渐生发拘囿的过程,而游戏则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被丰富的过程,具有多重向度和丰富内蕴,包蕴着现实、想象、自由、创造、审美等诸多元素.我们在研 究游戏与劳动的过程中,要关注游戏自身内部的多样统一性,关注游戏对于人的完整、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与作用.在当下实存的“现实性劳动”难以完全超越异化的状态下,即使闲暇的游戏以及游戏与劳动共存共融依 旧是一个难以实现的乌托邦理想,我们也应该在理性、理念上更多关注作为劳动与游戏者——人的身体,更多关 注作为劳动工具或游戏工具的技术器具,更多关注作为劳动与游戏的对象的存在世界,在“平衡-动摇-平衡”或 者“紧张-松弛-紧张”这样无限运动的辩证关系中,延续人类爱的游戏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诗歌现代化的历程中,美国现代派诗人积极译介中国古典诗歌,并在其创作中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技巧、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使美国人逐渐了解和欣赏中国诗歌,也令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国诗歌现代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新形式主义"和"新叙述派"构成的"扩展诗"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个当代美国诗歌运动,该派诗人试图通过复兴传统诗歌的韵律、诗体形式、叙事功能和戏剧化模式,矫正现代派和后现代派自由诗所带来的杂乱无章的散漫行文和晦涩难懂的语言表达机制,恢复诗歌对读者大众的感召力,在对现当代美国自由诗和传统诗歌的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反思上,提出了一些颇为以人注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有些幼儿园,自由游戏自身的局限性使其对幼儿发展的有效性和其在幼儿课程中的地位受到了质疑。相关部门 提出以教师指导的教学来代替游戏时间,但收效甚微,甚至出现自由游戏和成人教学的两种极端倾向。在严峻形势下,引导游 戏应势而生,引导游戏是一种介于成人指导的教学和儿童主导的自由游戏之间的游戏形式,是教师和孩子之间相互指导的合 作体验,使幼儿在读写能力、数学、科学、社会情感等方面获得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太白诗作看,他对现实对人生的态度是:对之只当作一种把玩,一种游戏,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为之牺牲自己的自由与快乐。这就使得李白自身的存在和他的诗歌,在现实世俗世界中,都只能作为一种形象出现,而他的介入现实也只是一种意识的努力,他的诗歌始终摆脱不了第三者的形象和声音,并成了他塑造自我形象的手段,是一种试图证明自己的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美国诗人在译诗和创作中都试图重新塑造中国女性形象.在译诗中,美国诗人或变"恋女"为"色女",或变"小妓"为"淑女",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颠覆.在创作中,美国诗人则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把中国当代女性塑造为或丑陋、或猎物、或古代女子等形象.他们对中国女性的这些重塑与其说是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不如说是基于种族歧视和美国诗人骨子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PaulWoodring认为,源自古希腊的自由教育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自由教育的目标是把人们从无知、偏见及愚昧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培养其智慧、敏锐性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激发其探索人类及世界本质的兴趣。自由教育一直在接受挑战,关于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论争在西方已持续了数百年。  相似文献   

14.
通过赏析我国当代著名诗人雷抒雁晚年组诗代表作品《泥土的门》,从中领略诗人在晚年诗歌创作中对于诗歌主题内容和诗歌语言形式的持续探索。在诗歌内容主题上,诗人继续保持了对时光逝去岁月更迭的人生思考、对爱情亲情的不舍与忧伤以及对赖以生活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进行的持续追问;在诗歌语言形式上,通过构建通俗易懂的生活意象、易于朗诵的口语复沓性和巧妙的隐喻运用等语言艺术表现手段坚持了新诗的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15.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20世纪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发起人,战后美国诗坛的中心人物.他认为诗歌形式应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并注重形式及技巧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受到众多美国当代诗人的推崇.威廉斯通过使用简朴、生动的语言文字,结合现代视觉艺术的流动性,发现现实生活中自然的音韵节奏,全面革新诗歌形式以赋予其时代特征与真实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视角的观照下,探讨了宇文所安翻译思想有关中国诗歌的“中国性”和“世界性”协调问题、诗歌的可译性、译者的文学经纪人和文化代言人地位和文学翻译的接受效果等。宇文所安的译文既重视再现中国文学语域和风格的多样性,又倾向于透明性和本土性,有利于中国文学和文化在当代美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论惠特曼自由诗对胡适白话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倡导白话诗与惠特曼开创自由诗有着相似的历史语境,二者都是在文学代变的关口,分别承担起了中美诗歌变革史上除旧布新的历史使命。胡适提倡白话诗的目的是要推翻文言文学,建立白话的国语文学,而惠特曼则是为了冲破英国文学的藩篱,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独立的美国诗歌。在白话诗诗学理论的阐述上,胡适偏取了惠特曼自由诗的分段自由、造句自由和诗歌散文化等诗歌主张。但由于白话诗发展进程的内在制约等原因,在诗歌的意境和风格上,胡适对惠特曼自由诗的接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当代诗歌的写作资源经过几次调整之后开始转向形而下的当代生活.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当代诗意逐渐呈现出困难或者说万难性质.就是说,当代诗人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讹诈下寻找到了见证当代生活的方式和勇气,并创造出一种妥协的、让利性质的"诗意".此外,当代诗歌美学特征的转向还来源于诗人对口语叙事能力的把握和处理.而张德明的诗歌写作,正是对当代生活"万难诗意"的认同与表达.其作品展示了细碎而怪异、驳杂而丰富的当代个性经验和体验,风格上则体现出冷硬、幽暗、反讽等等后现代特征.张德明用自己的写作表明了当代诗歌可能具有的难度和限度.  相似文献   

19.
重视声韵与文体属性相对规范的诗歌,及以"废韵"为特征强调自由灵活的"无韵诗",构成了中国新诗的两种基本形态.二者的互动消长,反映出新诗形式发展的基本走向.受近30年整体环境影响,傅天琳在前、后期的创作中,对这两种形式都进行了尝试.因此,透过傅天琳的诗歌,大致可以窥见当代新诗形式的流变轨迹.考察这两种新诗形态的差异及其影响,对中国诗歌的方向选择及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诗歌"作为生长于广东的一个诗歌群体,在如何继承传统、发掘现实及口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独特的理论倡导和有效的创作实践,这是当代诗歌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事件。本文对白诗歌的艺术主张、代表性创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提出中国当代诗歌应该特别关注此类创作走向的吁求,并阐述了对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