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琨卢谌赠答诗考辨喻斌《晋书·刘琨传》载:刘琨“文咏颇为当时所许”;又引温峤表称卢谌的话:“有文思”。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板荡,刘琨领并州刺史,经略朔方,志在扶佐晋室,他以卢谌为从事中郎,两人常以诗唱和,互为勉励。据逯钦立辑《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刘琨存...  相似文献   

2.
刘琨死后,有“晋太尉刘琨集九卷(梁十卷),刘琨别集十二卷“(《隋书·经籍志》),至今流传的只有诗五首,《刘府君谏》一首,其他均为奏疏、书信、盟约等文章。本文就《重赠卢谌》诗及与此有关的某些问题作些探索。刘琨的《重赠卢谌诗》;  相似文献   

3.
翻阅易安居士文集,从她诗文中以仰慕的口吻提到的众多前辈古人和引用的历代诗文中,可以深刻感受到易安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接受的广泛而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尤以魏晋南北朝的人物和作品的影响最为显著:从曹操以至陶渊明,嵇康以至谢道韫,以及王导、刘琨等人,几乎无一不受到她的景仰和歌颂。  相似文献   

4.
魏晋玄学盛行之时,大乘般若学攀附老庄(尤其是庄子)的态度更加明朗化,甚至从理论上自觉总结出了以老庄学说来比附般若空学的"格义"、"连类"之法.反之,当时的老庄学也借助于佛学,尤其是东晋支道林,则更以般若性空学说来阐释《庄子*逍遥游》,卓然"拔理于郭、向之外",从而为庄子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晋末社会动乱,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朝不保夕,文人命同鸡犬。黑暗的现实致使众多文士回归老庄,但社会中仍出现了敢于面对黑暗现实的爱国诗人。刘琨是其杰出的代表,其诗文充满乱世悲情,主要表现在乱世亡国之悲、个人命运之悲、人格气节之悲上。形成其悲情风格的原因,主要有乱世时局与坎坷人生、儒学复振与士人反思、对楚辞系列"悲怨"风格的继承等。  相似文献   

6.
王粲荆州交游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粲在荆州交游颇丰,可考证者凡十二人,他们对王粲在荆州的诗文创作及思想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王粲在荆州的大部分诗文创作皆与其当时的交游有关,它们反映了王粲备受世人认可的以情见长的诗文风格,如四言赠答诗专以"情胜",劝谏之文以情动人等.此外,王粲与荆州友人司马芝有较多的相似政治观点和处世之道,与宋衷、刘表有共同的学术倾向.  相似文献   

7.
先秦道家并非单线发展,不可将老庄道家看做是前期道家而将黄老道家看做晚期道家.老庄道家以庄子之学的形成为标志,黄老道家虽没有明确的形成时间,但其产生并不后于老庄道家.老庄和黄老是先秦道家中独立发展的两派,两派思想同源于老子,但又各有侧重.老庄道家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论中形而上学的一面,无意于政治理论方面的建构;黄老道家则试图以道论为形上依据而建立一个以道统摄仁义、礼法、刑名的政治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物伦犹事类,齐物伦犹齐事类.一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事又见《徐无鬼篇》.隐,凭也.仰天而嘘,向云:"息也."《玉篇》引《声类》:"出气暖曰嘘."答(塌)焉似丧其耦(偶).塌、圯毁貌.偶,偶像也.《释文》本又作偶,《文选·北山移文》注、卢谌《赠刘琨诗》注、《玉篇、人部》引并同.偶寓本同字,抟土刻木为像,所以寄寓神之精气,故谓之寓.神与像为二,对神言之,则像为神之偶,故又谓之偶,似丧其偶者,谓形躯委顿,如神之土木形骸,将就圯毁,而失其所寓也.子綦全于神者,故以神拟之,而方其形骸为偶像.此以精神为实体,形骸为象征实体之偶像,犹后世言精神为真我,形骸为假我也.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居乎犹哉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  相似文献   

9.
曹氏文人群在"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代时"的社会环境中渴望表现现实的自我,追求今世生活的有效性,因而他们有着浓厚的游赏意识与频繁的游赏活动.诗文唱和以往还,创作了一些题为<公宴>、<杂诗>、<赠答>等而实为山水诗,为晋宋山水诗的写作提供了有力的铺垫.  相似文献   

10.
钱起任蓝田县县尉事,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钱起考》(以下简称《丛考》)已作了确凿无疑的考证。至于授职时间,《丛考》说: 上面所引的王维、钱起赠答诗写于春日,则当作于乾元二年。就是说,肃宗乾元二年春,钱起在蓝田尉任上。至于他何时始授此职,又于何时罢职,则均不可考。当然,我们知道,至德二载(757)十月肃宗返京时钱起已在长安,则他受命为蓝田尉,很可能是乾元元年(758)的事。笔者翻检《钱考功集》中有关诗作及史籍资料,认为《丛考》将钱起授任蓝田尉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十七、王僧达 王僧达(423—458),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文帝以其早慧,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见《宋书》本传。按明远为临川王义庆国臣,僧达为义庆女夫,是二人得以文义相交而颇多赠答之辞。 宋少帝刘义符景平元年(423)生。 《宋书》本传:“于狱赐死,时年三十六。”同书《孝武帝纪》:“(大明二年八  相似文献   

12.
据《左传》记载 ,在春秋的各国外交等方面的会议上 ,列国的代表围绕自己国家的主张要朗诵一段《诗经》 ,而对方国家的使节则借宴会之余兴 ,以乐器伴奏也咏唱一首诗歌。在宴席上赠答诗歌是哪一个朝代都有的一种常见现象。从春秋、战国到后汉 ,在中国的宫廷和官僚世界中 ,赠答的诗歌无论赠也好 ,答也好 ,并不是自己的创作 ,而是引用《诗经》中的一节。汉代以前的诗人亲自创作赠答诗一般来说是没有的 ① 。正如铃木修次《汉魏诗研究》所指出的那样 ②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有意识地创作赠答诗作品的 ,是三世纪的王粲、曹植等人。编撰于六世纪初…  相似文献   

13.
一、刘琨与其时代刘琨(270—318),是西晋后期的杰出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人(今河北省无极县)。士族出身,其祖父、父均为西晋显宦。琨少时就有诗名,与石崇,殴阳建、陆机等人以文章事显贵贾谧,号称“二十四友”。  相似文献   

14.
有关老庄思想的研究已汗牛充栋,但老庄思想中所蕴藏的传播理念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字面意义来看,老庄思想所崇尚的虚静无为、返璞归真等理念似与传播学并无什么关联,而庄子对名家的批评更是公开挑衅语言传播的价值,但深入研究后发现,老庄思想尤其是老庄语言观对加强传播效果、重塑传播意念还是多有裨益的。老庄思想对传播宗旨、语言传播工具的定位以及受众等方面多有论述,本文择传播要旨和传播媒介这两则进行剖析。老庄传播思想主要体现在对言(名)与实、言(名)与意(道)这两者关系的深刻阐释上。在对以上两者关系的论述中,老庄一以贯之的思想就是在语言传  相似文献   

15.
东吴惠氏是清代学术史上,声名最为显赫的汉学家族之一,惠周惕则被认作惠氏家族的奠基人.通过钩沉惠周惕的诗文可以发现,其诗文创作强调"文本于经"的方法、"会通变化"的态度,与之经学考证"以经解经"的手段、"无所专主"的立场,高度一致.他考证《诗经》所作的《诗说》,采用了诸多文学话语,用诗人的文学思维解读《诗经》,显示其构建...  相似文献   

16.
朝鲜名士徐敬德之《花潭集》享誉海内外,其诗歌艺术卓然一家。《花潭集》里的诗歌主要有闲适诗、赠答诗、咏物诗和说理诗四类。徐敬德之《花潭集》里的诗歌艺术特色包含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兼收老庄自然之姿,融合释家寂然之境,凝采王维诗艺之妙,实有“自然”、“寂然”、“凝然”之“三然”特色,譬如《花潭集》里的闲适诗。二是含晋风唐貌,又携景入情,此以花潭之赠答诗为代表。三是多奇言秀句,又对仗精工,尤在咏物及说理诗上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1908年撰写<人间词话>126则,稍后从中择录63则并补写1则,分3期连载于1908-1909年之<国粹学报>,影响寥寥;1915年1月,王国维复将<人间词话>手稿和<国粹学报>刊发之64则,重新增删、合并,并从<宋元戏曲考>中迻录1则,合共31则,分7次连载于<盛京时报>.从此以后,王国维未对<人间词话>再作任何修订,故<盛京时报>本<人间词话>代表了王国维词学的终极形态.<盛京时报>本<人间词话>久不为人所知,1982年,陈杏珍、刘烜将王国维自存剪报本(不全,仅23则)揭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赵利栋从<盛京时报>中迻录全部31则收入<王国维学术随笔>,此后诸家转载,都不出以上二本.然二本文字多有舛误,因试作校订,并略论其去西方化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8.
邺下文士在"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时代"的社会环境中渴望表现现实的自我,追求今世生活的有效性,因而他们有着浓厚的贵游意识与频繁的游赏活动。诗文唱和以往还,创作了一些题为《公宴》、《杂诗》、《赠答》等而实为山水诗,为晋宋山水诗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老庄思想迅速在士人中流行起来,他们钟情于自然山水,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情结,极大地影响了诗文创作。  相似文献   

20.
初论风格     
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创作特色,这种特色具有时代、民族、阶级、个人等方面的广泛含义和内容,是在內容和形式的统一中显示出来的艺术特点综合体,它决不是以单一的个别因素能体现出来的。任何一个作家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环境中,时代的斗争和生活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或渠道给处于同一的时代环境,相似的社会地位,面临相近的社会问题的文学家以影响,常常使那些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艺术风格,出现了共同的创作特点。这是形成艺术风格的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因而我们在探讨这一复杂的文学现象时,应该遵循这种认识论原理。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多少窥见到其中的消息。例如刘勰在论及永嘉(西晋怀帝年号)丧乱时代的诗人刘琨(越石)时说:“刘琨雅壮而多风……亦遇之于时势也。”(《文心雕龙·才略》)在时势中去寻求艺术风格的解释。西晋王朝的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攻讦,国力空匮,致使外族入侵,西晋灭亡,建立偏安南方的东晋王朝,统治者们苟且一时,置收复失地于不顾,致使刘琨等人空怀宏愿而赍志以殁。刘琨曾和著名的祖逖,“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