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9月28日,由北京曹雪芹学会主办的“《红楼梦》程甲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以及蔡义江、段启明、张俊、张书才、杜春耕等著名红学家均参加了研讨会;本刊执行主编张燕萍受邀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红楼评梦》是清代诸联一部重要的红学著作,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诸联的红学思想。此书不仅对曹雪芹的才学和《红楼梦》的成就评价颇高,而且对《红楼梦》的思想意义、悲剧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艺术方法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同时还探讨了《红楼梦》对前代作品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有很多观点对于当今红学的健康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百年红学”栏目推出后,在红学界反响不俗,受到了多方好评。 2004年4月18日,在北京香山桃花节期间,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应邀参加了曹雪芹纪念馆与中国红楼梦学会共同举办的“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暨曹雪芹纪念馆建馆20周年”系列活动。在曹雪芹纪念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3日至5日,由中国红楼梦学会、河南教育学院共同主办,河南教育学院承办的“‘百年红学’的回顾与反思———2005年全国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隆重举行。这是中国红楼梦学会自2004年10月扬州换届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也是包括冯其庸、李希凡、蔡义江和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内的老中青三代红学家首次会聚中原,纵论“红楼”事。一开幕式上,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指出,《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和“四大发明”、唐诗宋词一样的文化奇迹。这次在河南召开的《红楼梦》学…  相似文献   

5.
引子 岁在乙未,时值仲春;三十学者,相聚彭城.纵论红坛兴废,追怀曹翁雪芹.昔日竹枝有言: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而今饱读之士,岂能不说红楼?一曲红楼多少梦,纵然不醒又何妨. 一、揭开了2015年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活动的序幕 2015年3月28日上午8时30分,由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和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合作举办的“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中汇国际会议中心如期开幕.中国矿业大学校党委副书记蔡世华、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研究雄踞中国文坛已逾百年,吸引着一代代学者对这部伟大作品作各个角度的诠释,以期找到它的思想真髓。梅节先生是香港红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为红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海角红楼——梅节红学文存》就是其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百学红学”栏目开办五周年,栏目主持人闵虹主编的《百年红学》一书于2007年12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百年红学》书名由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题写,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作序。  相似文献   

8.
阿鹏 《老友》2013,(9):50-50
南昌县武阳镇曹家村不仅是晋代治水功臣许逊(许真君)的出生地,而且是文坛巨匠曹雪芹的祖籍。来到武阳,远远可见一座古香古色的门楼,横匾上刻着"曹雪芹祖地武阳镇"几个大字,左右两根粗壮的麻石柱上刻有"画栋飞云,长天秋水隆兴府;红楼贮玉,文采风流惠穆孙"的对联,这些都是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的手书。横匾下绘有9幅彩画,分别是曹雪芹以及小说《红楼梦》主人公的古装画像。有一次,全国《红楼梦》文化研讨会召开,周汝昌先生特意邀武阳派代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人物评论是红学研究中的重要板块,在百余年的红楼人物评论中,评论者们不约而同地遵循着一种惯有的评论模式与构架,故而形成了《红楼梦》人物评论的特色。红楼人物评论的模式与构架并非人为制定,而是在很长的时期内、在众多学者评论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学术现象。本文旨在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文化思维惯性等方面,探析产生这种评论模式与构架的内因。  相似文献   

10.
周汝昌从文本研究角度立论的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小讲》、《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的魅力》(《红楼艺术》增订版)、《红楼夺目红》、《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周汝昌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是建立在"写实自传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尤其他的"还‘红学’以学"的倡言,曾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一学术争鸣的深入展开无疑有助于推动《红楼梦》研究的深化和红学的发展。时至今日,"周汝昌专人研究"已然成为红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引起红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周汝昌从文本研究角度立论的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小讲》、《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的魅力》(《红楼艺术》增订版)、《红楼夺目红》、《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周汝昌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是建立在"写实自传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尤其他的"还‘红学’以学"的倡言,曾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一学术争鸣的深入展开无疑有助于推动《红楼梦》研究的深化和红学的发展。时至今日,"周汝昌专人研究"已然成为红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引起红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月2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红楼梦学会和河南教育学院共同主办的纪念《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百年红学”开栏五周年暨《百年红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学报“百年红学”栏目顾问张庆善,文化艺术出版社总编辑查振科,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将军红学家”田永清等近20名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13.
百年红学永远芬芳的红学奇葩  ———《红楼梦人物论》序冯其庸 (1 1)2 0世纪《红楼梦》研究学术争鸣述要 (下篇 )梁归智 (1 4 )2 0世纪曹雪芹研究概述胥惠民 (1 18)兼美  ———曹雪芹对未来社会女子的期望季稚跃 (1 2 7)2 1世纪应该尽快确定曹雪芹的生年  ———写在曹  相似文献   

14.
胡文彬的红学研究大体可用"两点两论"来表述。所谓"两点",即两个基本关注点:一是《红楼梦》与红学传播交流史,二是《红楼梦》版本包括抄本与程高本研究;所谓"两论",即"红楼人物论"和"红楼文化论"。"两点两论"可谓胡文彬文学批评观点和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胡文彬解悟《红楼梦》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多种原因,百年红学未能将《红楼梦》从文本意义上进行深入的读解,致使红学研究或偏于考证曹雪芹的家世,或对《红楼梦》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猜谜”式的解读,或直接将作品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等同起来等等。本文拟在总结《红楼梦》主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红楼梦》主题以文本本位的复归。  相似文献   

16.
1980年6月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举行的首次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就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创作思想和《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版本源流及红学史上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就会议收到的近五十篇论文中有代表性的十余篇文章进行了评介,并对这次会议的成就及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乐嘉 《人力资本》2009,(12):92-92
古往今来的悲欢离合,随手拈来皆是小事一桩,但如果想物色一个最为博大精深的案例,非红楼莫属。2006年我《色眼识人》问世的那一刻,我梦想若谁能完成“红楼人物性格色彩”的工程,提供给红学爱好者一个史无前例的角度,从性格色彩去诠释红楼各人物的命运必然性;与此同时,也让普天下不了解《红楼梦》的读者,能通过喜闻乐见的性格分析方式开始萌生对红学的兴趣,善莫大焉!  相似文献   

18.
梅节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红学耦耕集》《海角红楼——梅节红学文存》等研红著作之中,《海角红楼——梅节红学文存》是梅节前后期红学研究成果的集成。梅节的红学研究主要着力于"考辨",即"考证"和"辨伪",这两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贯通,而以"求真"为出发点和归宿。梅节的学术"考辨"显然为红学研究的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作出了自己的实绩。  相似文献   

19.
周汝昌先生是脂砚斋之后200余年红学史上唯一一位将一生精力与才华都献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学术大家.先生不仅在《红楼梦》作者家世考证、版本真伪考辨、文本内蕴阐发乃至红学学科体系建设以及红楼文化传播等方面,作出全方位开拓性巨大贡献,诗词、书法、戏曲、音律等中国传统学人所应熟悉的几乎任何一个领域,亦均可独标一世.先生坚守中华本土文化之学术立场,融会考据、义理、辞章于一炉之治学方法,历尽磨难而痴心不改之为学态度,更是值得后人珍视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20.
宋惕冰 《中华魂》2014,(6):42-45
正2013年是我国伟大文学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11月22日至24日,业内120名专家学者出席纪念大会,这是继1963年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年以来,最为隆重的一次纪念活动。与此同时,将在廊坊建设"梦幻红楼"主题园区,将原景呈现宁国府、荣国府,这些都再次表明《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所代表的"红学"与"曹学"一直是"显学"(著名的学说、学派),正如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李希凡所说"他写人写事儿,世界少有,堪称天下小说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