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9):91-95
作为中国第一部专事叙写人间世情(即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其空间叙事带给我们许多关于作者、时代和创作诸关系信息。从考查小说叙事空间与作者关系是否是原生空间来看,作者应不可能是某一文人而应该是集体;从考查小说叙事空间与时代伦理要求关系来看,其叙事空间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各有分工,既有社会伦理性的,也有私人自由性的;从考查叙事空间的变易与叙事进程的关系来看,一般性的空间分工在现实中依然错综复杂,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故事的复杂性正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空间中得到更为真实的表现,这不是作者创作的任性所致,而是现实本来如此。  相似文献   

2.
戚晓杰 《云梦学刊》2007,28(2):140-143
《金瓶梅词话》“比”字句分X比Y式、X比YW式两种类型。X比Y式的否定式远远多于肯定式。这说明其动词“比”是一个处于虚化过程中的成分;X比YW式包括差比句、异比句、疑比句、等比句四种类别,等比句几近枯萎,其“比”仍带有一定的动词特性。  相似文献   

3.
贾海建 《阴山学刊》2008,21(6):40-45
《金瓶梅词话》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章回小说,涉及到大量的宴饮描写。全书约有228处宴饮描写,其数量之多在小说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与其他明清小说中的宴饮描写相比较,《金瓶梅词话》中的宴饮描写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在布局分布上,宴饮描写相对集中在第九至七十九回,并以第七十八回的数量最多;在描写密度上,大宴小请频繁交替、交叉上演,不避重复;在与节日的关系上,节日的安排是为宴饮描写服务的;在宴饮内容上,包含饮食、唱曲、游园赏景等丰富的内容,并表现出浓重的市井特色。《金瓶梅词语》中的宴饮描写在宴饮内容的纵深扩展及小说叙事观念的转变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对《林兰香》、《红楼梦》等著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霖 《学术研究》2020,(5):146-154+2
《金瓶梅词话》在写定的过程中,镶嵌了大量的前人作品。这种镶嵌,并不是完全照抄,而是边抄,边增,边删,边改,是一种再创造。所以,在搞清楚它所镶嵌前人作品的底本的同时,有必要从它镶嵌的文字与原作的异同中探究作者的艺术创新以及作者的其他有关情况。本文以被作者镶嵌得最多的《水浒传》为例,在论证其镶嵌的《水浒传》是天都外臣序刻本的前提下,分析其在语言艺术方面的革新与其作者所用的方言特点。这对于进一步认识《词话》的艺术成就及辨明作家的生活地点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并再次说明在《词话》研究中关注"镶嵌"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词话》中的书信主要分为公务信函、情书、家书及亲友书信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书信因写作者身份、写作场合、文本语境的不同,呈现出相应的文体特点。通过书信可以透视人物形象的多样性,暴露官场的畸形生态,展现晚明的礼仪与经济文化,并将西门府内外世界有机连接,展示出更广阔的活动场景。探讨《金瓶梅词话》书信文体的样态与功能,有助于了解《金瓶梅》文本的演变轨迹,进而考察明清长篇章回小说文人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词话》是一部世界奇书。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花俏。虽然《金瓶梅词话》之谜还没有揭开,但在世界许多名家的关注下,通过诸多学者的辛勤探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金瓶打开。梅花绽放!笔者天都草民,埋身金瓶中,坐瓶观天,不知天何其大也;伸手红梅里,弄梅坠地,才晓地有斯人矣。近卅年来。苦心经营“黄金屋”,对《金瓶梅词话》的研究一犁耕到脚。特别是对全书的方言研究,精眼觅缝,循音辩字。辨字赋音,终成一家言。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词话》方俗词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中方俗词众多,本文利用现代方言材料和文献资料,对《金瓶梅词话》中的几个方俗词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考察,尝试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8.
常时节是西门庆的朋友,《金瓶梅词话》中的次要人物,也是明代后期小市民阶层的代表。在《词话》中,常时节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以一介贫民,却能维持、发展与西门庆的“贫贱之交”,从而得到西门庆的资助,解决住房与生计问题。他之所以靠西门庆的施舍而不是自己的劳动为生,既是因为明代后期普通劳动者收入微薄,也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然。此外,通过常时节这个人物,也可以一窥明代后期小市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并预测其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词话》的初刻者、确切的时代背景与主旨,一直为学术界所争论.本文拟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初步研究,并得出结论:初刻者为董其昌,确切历史背景为明嘉靖十一年壬辰至二十六年丁未,主旨为武松打虎杀嫂.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之《人间词话》自面世以来。早已成为显学,其于当世词学地位之盛者,无过其右;然王氏词话虽有得易简之趣,却不免伤于质直,至其所标榜之境界说,亦非其所拈出,此前辈学者乔大壮、黄墨谷、饶师宗颐等先生早有平议。而况周颐之《蕙风词话》,其初刊行时,亦曾广为推崇,惜其后则日渐湮没。笔者认为,此或与民初胡适、陈子展等人之力诋梦窗派(包括况蕙风)及加誉于观堂之词学有关,其偏见影响及于解放后。其实《蕙风词话》体系严密,于词论中兼批评、分析、考据与教导学词门径,而其词学理论亦多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眉县新出土的逨盘,其铭文记载周文王至宣王的世次以及相对应的单逨家族的世次,将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估算出西周总积年和诸王在位时间的长短,于西周王年研究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的"三复情节"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研究向来较少注意到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前代小说传统的联系,其实此书暗用“三顾茅庐”之类“三复情节”模式不止一端,其用笔隐微几于使人不觉,而作品的讽刺意义因而更为深广,如马二先生游西湖是从“食色,性也”角度写他内心理欲之争等。这既是前代小说“三复情节”模式的影响,更是古代礼数观念和社会上“事不过三”等重“三”的风习潜移默化的结果。这一发现使中国古代小说“三复情节”模式的普遍性获得新的证明,也使“三复情节”概念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理论意义得到加强。这对于总结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民族特点以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论也应当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意”之学说在阳明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学界对这一问题也有许多争论。文章惟一通过分析流行的关于“意”之含义的观点,指出应该把阳明之“意”理解为“意念”。同时,文章也论证了“意”在阳明哲学体系中所起到的桥梁作用,指出“意”是把阳明“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这三大命题贯通起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郝士艳  和颖 《学术探索》2013,(9):102-105
“化寅”是丽江纳西族社会特有的非常普及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的变迁中,它由最初所扮演的经济互助的角色,逐步演化为有着多种功能的社会关系网络,其内含的文化合理性(和谐合理性、交往合理性、工具合理性、目的合理性)是“化蛮”得以经久不衰的内在原因,这些合理性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静 《齐鲁学刊》2005,(2):43-47
西汉初年的"除挟书律"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政策,它正式废止了西周以来延续了七八百年的官书垄断 传统,使得书籍可以自由收藏,自由复制,自由流通。在"除挟书律"后的一百来年间,先秦官书能够被人们公开收 藏并进而在公众间流通;司马迁写出了第一部以社会公众为读者的史书--《史记》,书籍著作领域出现了面向公 众传播的明确观念。  相似文献   

16.
香港电视连续剧中的"江湖"母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港电视连续剧中广泛存在着“江湖”母题,香港电视连续剧正是通过“江湖”这个母题构建了香港人文化认同的基础,以表现生存境遇的图象符号表征出香港社会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历史"传闻素材",从它的史料主要承载门类来看,在"正则"文献中所涉及者,有的被明确提示或被暗示出来,有的则在文本中被完全"异化",从形式上再也显不出传闻的属性;在稗野轶闻类史料中,自有其最为集中和醒目的反映;在"口述历史"类资料中,一般也有比较典型的体现。从史学理念的层面说,因为历史传闻当时具有真伪虚实莫辨的模糊性特点,故需要具备强化考辨的理念;因为历史传闻的真伪虚实未必都能考辨清楚,故需要抱有适当存疑的理念;因为历史传闻不乏在具体情节上失实而大致指向上符实的情况,故应当培养体悟神韵的理念;因为传闻入史对著述的文体风格会发生连带的影响,故不应排斥助益灵动的理念。这些,都是科学地认识和妥当地运用传闻素材所很应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写人论中的“态”范畴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正如"神"、"气"、"韵"、"味"等范畴一样,"态"也是从一个影响深远的哲学范畴,被援引到评诗论画的文艺美学范畴,尔后再成为一个重要的写人理论范畴的。在中国古代画论与小说戏曲评点中,"有态"、"得态"等术语指的是,以人物为主体的艺术形象的塑造达到了"活"的境界。在具体的小说、戏曲评点中,人们多用"娇态"、"媚态"、"闺态"等术语来评点关于女性柔美性征的描写,展现出"态"的女性化倾向。作为一个特殊的写人理论范畴,"态"具有"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的特征。由于它通常附丽于"形"、"神",故而长期受到它们的遮蔽;又由于它相对独立于"形"、"神",故而拥有去蔽还原的应用前景。当今,随着现代语言学"态势语"理论、社会心理学"角色扮演"理论的流行,"态"范畴的用场在不断扩大,其应用价值也被人们不断地重新发现。我们应当抓住这一契机,通过梳理其脉系,加强古今对接,推动其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领域多元化浪潮的冲击下,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出现了一些误区,表现为价值理想的缺失、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盛行、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在寻找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过程中遭遇了价值理想和价值承当之间的背离。而儒家"内在超越"品质所涵摄的思想传统和精神内核,如"则天成道"的个体向上之路、义利观、群己观等价值资源有助于消解二者之间的冲突,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第二手稿中<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三者之间紧密结合的综合创新思想.研究"机器篇"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一是"机器篇"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内容未写进<资本论>中<机器和大工业>一章,其中的内容突出显示了马克思的近代科学技术制度综合创新论;二是从时间早晚、理论来源、全面性、综合性与科学性方面与熊彼特的创新论比较,"机器篇"说明,创新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是马克思;三是在今天建立STS学科和构建创新型社会、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这些思想对于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