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本质论哲学,我已在有关文章中作了初步的论述,今就这一哲学理论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再提出若干看法,作为对它的补充和进一步论证。 一、关于认识论方面 不仅精神有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别,而且物质也有广义物质和狭义物质之区别。有意识的物质(人以及人世界)是广义物质,而无意识的物质则是狭义物质。人以及人世界这种广义物质,是狭义物质范畴所不能囊括的。这是因为,狭义物质是自然存在,而广义物质的存在是意识指导下的存在,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体。因此,从认识论的角度上说,哲学基本问题是广义物质的问题,即关于人以及人世界存在的本质及其根本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劳动手段的制造和使用是人的主体性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在劳动手段的特殊本质中,就内在地包含人的活动的主体性及社会历史特殊本质的深刻根源。劳动手段的制造和使用不仅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也把社会历史运动同生命运动区别开来。因此,要认识人和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深入认识劳动手段的主体性本质。  相似文献   

3.
关于所有制问题的回顾与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有制有广狭二义:从广义说,它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关系;从狭义说,是专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马克思在他的早期著作中,是从广义上来运用所有制的概念的。他把所有制看成一种经济关系,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它表现为:1、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的关系;2、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3、工人和非工人  相似文献   

4.
两种意义上的历史概念与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其前提是对“历史”概念的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广义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构成历史的两个方面。狭义的“历史”是指人们的历史存在。即人们的物质活动,社会存在。马克思曾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过“历史”概念。“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狭义的,是指对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广义的,是指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本文认为,只有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理解为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上变苹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正> (1)人生价值在于贡献这个人生价值观(以下简称贡献价值观)的理论根据和社会基础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理论界至今没有作出有说服力的论证.在提问一个人应选择怎样的人生价值观之前,似应先问一下人为什么会产生关于自己人生价值的观念,因为只有弄清了“为什么要”,才能说明“要怎样的”. (2)人生价值观念不是同人类一起诞生的.原始社会的人还不会有关于人生价值的意识,因为当时每个人的生存、生活和一切作为人而进行的实践活动,都对群体(氏族、部落等)有着几近绝对的依赖性,人们还不能把自己同自己所属的群体区分开来,也不能把自己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碎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人们据此把费尔巴哈的观点叫做抽象人性论,把“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看作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经典性定义。 但是,在早些时候,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正是仅仅由于这个缘故,人是类的存在物。”本质决定类,这里实际上谈的是人的本质,就是说,人的本质是劳动。差不多在写《提纲》的同时或稍后,马克思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重申了这一观点:“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马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学辞典》中,精神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一切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的存在于人类记忆中的信息,包括人类的知识、风俗、法律、宗教、艺术等。狭义是指由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柳·戈里德曼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一术语经常出现在他的一系列社会学著作中,指一种包容了人类“宏伟感觉”、神秘的内在性和各种积极发展个性、自由观念、超俗性等精神内容的文化,并以此与市俗的、物质的各某一社会、民族具体阶段的特殊文化形式区别开来。在戈里德曼看来,真正的精神文化造就的是真正的物质繁荣。这种文化既是最高层次的审美的,也是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认识的源泉是什么”的讨论中,要搞清楚广义认识论和狭义认识论使用的“认识”,所具有的不同涵义。 广义认识论,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同一个东西。它研究的是思维和存在、主观  相似文献   

9.
“社会化”最初是社会学的概念,然而当代很多学者已经把这一概念(?)化了,这样,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化”就成为狭义的社会化了。与此相反,广义的社会化概念可以划分很多不同的类别,其含义包括了“实践”、“推行”、“教育”、“发展”、“普及”、“外化”、“实验”、“运用”、“应用”等一般赋有动作指向而且面向社会全体的意义。本文的社会比内涵属于广义的,与狭义的社会化范畴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伦理社会化可以看成是“一个人从婴儿和儿童期就开始学习‘道德文化’的过程,它使社会的道德价值和科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体意识及其发展中的矛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女性主体意识的涵义人的主体意识是人的高级意识,当人们自觉地意识到“我是主体”时,她实际上已经明确地意识到了自己实践和认识的客体的存在和自己对客体的主导作用。只有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同时意识到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到自己的主体身份和主体价值,才是具有了主体意识的自觉主体。有些人虽然在事实上从事着改造和认识世界的活动,但是如果她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对客观世界的驾驭支配地位,那么,她的实践活动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自发性。这些人还不能说具备了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王元骧 《文史哲》2001,1(1):38-48
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活动”的理论来说 ,活动论文艺观与侧重于从认识的角度研究文艺的反映论文艺观不同 ,它主要从意志的角度 ,把文艺活动看作是作家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在对象世界中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 ,它不仅是自由的 ,也是自觉的。并根据这一基本认识评述了当前我国文艺活动论研究的功过得失 ,在肯定其对于文艺理论发展贡献的同时 ,也指出了有些持艺术活动论观点的学者以强调艺术活动的自发性、自由性来否定艺术活动的自觉性和目的性的偏颇。表明活动论文艺观与反映论文艺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不同视角 ,它们之间不是互相排斥 ,而是相互补充 ,有着理论自身内在而深刻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论所有制的含义,广义与狭义的所有制关系,所有制和“四权”的关系,所有制同经济体制的关系,是研究所有制关系必须弄清的几个理论问题。所有制关系是由历史形成的人们对于生产资料和产品的一定占有形式;换句话说,它是通过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占有关系所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种观点把所有制关系同财产关系等同起来,说所有制是一种“法制形式”。所有制关系同所有权、财产关系,在德文中是同一个字,但两种译法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所有制关系,从法学看,自然  相似文献   

13.
一 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 自我意识作为人的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已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使人与动物分离开来。刚刚脱离动物的人,并未意识到自己与他物的根本区别,他们这时还是一种本能的人。正如人们对原始思维研究和皮亚杰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发生研究的成果所表明:这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放在首位,认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人的认识基础。实践的主体是人,承认社会实践是人的认识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对于人的认识不能仅从客体方面来理解,更主要的是,应当从主体方面来理解。从认识史上看,即离不开人的自我意识,人必须把自我与他物区别开来,意识到自己是意识者,人从自身那里把自然界划分开来,才有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认识不仅指向外部世界,而且指向人类自身。人是通过劳动自我诞生的,社会性是人的能动的本质属性,假如没有人的社会主体的自我意识规定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和主体对客体的关系,要做到实践过程的主客体的统一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正> 首先需要明确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的概念究竟指什么。他的人本学概念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广义的人本学的含义是指费尔巴哈整个哲学体系是一个人本主义的哲学体系,是一种人本学的唯物主义,他的整个哲学思想都打上了人本主义的印记。狭义的人本学含义是指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学说,或者叫做论人的本质的学说,这在他的整个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费尔巴哈自己曾经讲过,他的学说的主要内容就是自然界和人,自然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切思维活动都必须借助概念来进行。运用概念才能作出判断,然后才能进行推理,进而建立完整的思想体系。通过概念,人的一切认识成果才得以概括起来,把它固定在一定的主观形式之中。所以,概念不仅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是组成思维的细胞,同时也是思维的总结。概念(范畴)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形式。但它决不是空洞抽象的单纯形式,而是具有极丰富的客观内容的形式。列宁曾经说过:“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  相似文献   

17.
1.人性的实质是什么? 西方哲学“人性”研究从“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问题入手。最早探讨这个问题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他给人下了两个著名的定义:第一,“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即:人是唯一能通过抽象和概括及三段论推理而形成概念的动物。第二,“人是政治性动物。”即:人是唯一有能力把自己组织成复杂的群体,形成国家、城市等社会组织的动物。在近现代,黑格尔、尼采、Cassirer 等也分别对人性的实质提出看法。黑格尔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需要”性质的不同。动物的需要是极为有限的,而人的需要是多样而无限的。尼采在其著作《Genealogy of Morals》中,把人描述为唯一能“许诺未来”的动物。在他看来,只有人,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规划自己的行动,并按照预定的系列而坚持行动。Cassirer则把制造和使用符号,即创造特定的意义作为人所特有的本性。  相似文献   

18.
论非理性因素的发生机制胡敏中“非理性”是和“理性”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如果说,理性是指思维和意识所支配的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和精神过程,那么非理性则是指不受思维和意识所支配的人的无意识、直觉、情感和意志等精神活动和精神过程。如果说,理性具有自觉性、抽象性和...  相似文献   

19.
一、唯物史观与三种生产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史就是人类将自己和自己的社会生活不断生产与再生产出来的历史。马克思在研究生产范畴的一般规定时指出:“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22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页数)。“广义唯物史观”的“生产”范畴,较经济学和狭义唯物史观的生产范畴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包含三个内容:人的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所谓生产,首先是指人的个体生命和种的延续活动与过程,它又包括人们为满足物质精神需求与其他  相似文献   

20.
一从广义上说,自觉与自发是指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自觉是指运动的主体处于有觉悟的状态,而自发是指运动的主体处于尚未觉悟的状态。在整个物质世界中,只有人有意识,因而能够处于有觉悟的状态,自觉性是人的独有特性。马克思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46页)由于这种广义的自觉性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