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渗透在蒲松龄狐鬼世界中的文人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的创作经常是被抑制的心理需求的升华。蒲松龄笔下这个包孕着其一生的血泪沧桑和审美理想的狐鬼世界蕴涵着蒲松龄和他那个时代的文人士子的复杂文化心态。文章从蒲松龄狐鬼世界中所呈现出的尊儒情结、知己情结、空幻情结等文人情结来深入探讨清代文人在对待人生理想、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上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自我分裂主要呈现为两种形态 :当人与周围的环境和人物发生矛盾冲突时 ,便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 ,产生一种存在性不安 ,表现为精神分裂性 ;精神分裂性状态发展到一定程度 ,便进入精神分裂症状态。前者是一种正常的精神现象 ,后者则是一种非正常的病态现象。作家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描述人物的自我分裂 ,由此而创造出性格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复古心态的文化始基最早孕育于先祖崇拜与祭祀活动中,复古心态通过尊经与重史完成了复古文化的历史建构。中国传统文学是在从文化复古到文学复古的双重复古中踯躅前行的。文学复古的核心观念是在以德为文。复古的努力是从某种理性原则出发,对文学演进中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语言与情感、创新与继承等对立观念间进行艰难弥合的一种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学角度考察文学现象,是文学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古代文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生动而深刻地体现看中国文化精神的独特内涵,主要包括关注人间的理性精神;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中和的美学风格;抒情写意的艺术手法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寡母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学中的寡母形象几乎从未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图以比较文学的主题学研究方法,借助西方女权主义批评,解读这一特殊群体——寡母类型,并探计其形成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韩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个别类型入手,分析韩国人在古代是如何认识、描绘"中国"这个他者,并探究其中所蕴含的韩国人的思维及如此创作的意义,最终尝试在东亚文学的多种发展脉络中,把握韩国文学的本质及地位。高丽与朝鲜时代,以"中国"为素材和背景的作品非常多。一些抒情诗和叙景诗以中国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出使路上所见的风景名胜为素材进行创作;一些传奇和小说将背景设置在中国,出场人物的国籍也均为中国。这些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在文人的作品中。通过与来访朝鲜的中国使臣的会面,通过去往中国的朝鲜使臣的访问记录,通过览阅中国书籍和士大夫收藏的绘画,可以探寻中国历史和文化空间。一般而言,这些以中国为描写对象和抒情对象的诗文作品,表面描绘中国,实则隐晦地表达或呈现了韩国本民族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以及命运。  相似文献   

7.
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必须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哲学思想层面,从那个时期人的社会理念、人生感知能力上分析,并研究自古以来的戏剧、诗歌、散文、小说中所包蕴的悲剧性,了解中国漫长历史中文人墨客的悲剧思想。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奋斗精神与忧国忧民的情怀,是文学作品.中的两个悲剧性因素。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注重对人的主观意志的描述。作品在处理忧伤情绪时,往往会刻意放大悲剧意识。但中国人往往不愿承认人生的悲剧面,对温情美满的和的生活抱有一种天真而执着的信念。对人生,他们坚守着善恶有报的伦理道德信念,所以中国入很少彻底的悲观主义。他们对未来总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正> 一人们常说,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不同,它是一种伦理悲剧。事实上,伦理主题是文学尤其是悲剧艺术的永恒主题,中西方文学在这一点上并无大异处。不同的是,中国古典悲剧大多是在道德人格的层面上表现人的厄运,而很少以生命为本体,从人的存在上去体验悲剧。其悲剧感往往不是来自对人的存在的感知,而是来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基于南北方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潜意识而形成的致力于中华民族汇蓄、凝聚的发展过程,曾产生了许多异彩纷呈的独特的历史现象。契丹辽朝政权与五代、北宋政权的对峙,就构成了这样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即在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融合汇蓄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结束了一个旧的发展时代,并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就是将自古以来南、北方民族长期对抗、纷争不已的形态,转换到了圆融共活的新时期,并最终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伊斯兰文化背景的作者、作品及其相应的伊斯兰思想进行梳理,以时代为分水岭,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研究具体表现形式,总结时代赋予伊斯兰文化的表现方式,探索文学所体现出的伊斯兰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对其作者、作品的影响.从文学文本的体现中,研究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学互融现象以及伊斯兰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语义分析现象是本文首次揭示的中国社会存在的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它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思想解放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思想敏锐人士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道德生活中流行以致习以为常、习以为真、习以为是的惯常词语、说法进行分析,剖析蕴含其中的各种陈旧观念、落后意识、错误思维方式,揭示这些言说背后的事实真相,消除这些言说带来的错觉,为广大民众解放思想、批判现实、变革社会提供一种有力武器这样一种社会现象.本文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这一现象的特点、成因与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不少中国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他们想到的不是通过法律手段去求得问题的解决,而是想通过自己与加害者或“文”或“武”的直接“对话”,力图把应由法律加以调整的事件私下“摆平”。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私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狐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狐意象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意识,由最初的图腾意象上升为古典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原型意象。人与动物互渗同一的思维方式决定了狐意象在原型系统中相互沿袭的特征及不断蜕变的轨迹。始终与女性形象扭结在一起,与女人具有相同命运的狐意象,又使我们透过表象窥到了某种民族深层心理。  相似文献   

14.
清初的文字狱和蒲松龄谈狐说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曾被称为“鬼孤史”,后世的读者把它目为《搜神记》、《夷坚志》之属。这些说法虽未必十分恰切,但是,谈狐说鬼,描写这些精魅“出于幻域,顿入人间”的“鹘突”、“变幻之状”①,倒也确是《聊斋志异》的一个突出特色。因此,在研究这部文学名著时,必然要接触到这佯一些问题:蒲氏为何要请这些子虚、乌有、亡是公们充当作品中的大多数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的存在严重影响家庭关系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稳定 ,与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的要求相违背。传统道德观念和家庭关系的流毒、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的不足、“转型期”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以及法律规定的不完善等 ,使家庭暴力得以滋生、蔓延 ,并具有了由隐蔽走向公开、逐渐突破文化和地域的限制、实施家庭暴力的手段越来越残忍、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以妇女为主且不易公开等特点。针对家庭暴力表现出来的特点 ,切实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建设、制度建设 ,不断完善法治 ,采取措施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对于预防、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琴,亦谓“七弦琴”,俗称“古琴”。据古籍记载,相传古琴的创制者是远古时期的神农、伏羲、尧、舜等。甲骨文中,音乐的“乐”字,就是以丝弦张附在木器上的象形。这说明早在甲骨文时代,人们就使用了琴,瑟之类的乐器。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集《尚书》中,介绍当时的演奏方式是“搏拊琴瑟以咏”(《尚书·益稷》,即击器打着节拍,以琴瑟伴奏歌咏。 如今,当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发微撷珍时,就会发现,古琴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瑰丽多姿的中国古典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逐渐与之相映成辉、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中有众多特色鲜明的女性鬼狐形象,她们身上集中表现为二重性:既是落魄才子心目中的红颜知己,又最终逃脱不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最终宿命;既有丰富而又真实可信的“人性”,但最终又回归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理性;既至情至性又至善至孝。  相似文献   

18.
当前,追求高学历成为社会的潮流,与此同时,高学历低成就现象也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试图以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机制作为理论基础,探讨该现象产生的理论背景,并通过分析该现象的本质特征、生成机制,探讨其内在的影响因素,并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互动的角度对该现象加以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突出现象,一是左翼文艺运动给儿童文学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张天翼创作的三部长篇童话把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三是伴随着“科学救国”的思潮出现了科学文艺创作热。30年代的儿童文学体现出进一步强化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进程的倾向,并注入了“革命范式”的理想主义激情,但也有某种图式化而缺乏审美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是孔子所删、汉代毛亨所传。《山海经》是我国最早富有神话传说的一部地理志,作者无法考究。《吕氏春秋》是我国哲理散文最早的总集,是秦国宰相吕不韦及其门客所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