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藏卷中的一些篇什早已被学界认定为中国白话小说发展的早期阶段,而佛教与中国早期白话小说关系甚密,笔者通过对《董永变文》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两个白话小说的细致分析,指出:佛教所带来的异域风情、佛教文学所带来的新的文体等,均对中国早期白话小说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施蛰存佛教小说创作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蛰存佛教小说创作心理透视唐正华佛教题材小说在施蛰存小说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现代文学表现佛教内容的小说寥若晨星,使施蛰存的佛教题材小说尤显突出。施蛰存的佛教题材小说主要有《鸠摩罗什》、《黄心大师》、《塔的灵应》、《宏智法师的出家》四篇。作者...  相似文献   

3.
唐代佛教西方净土信仰的盛行,不可避免地蔓延到文学创作之中,不仅影响了诗文创作,也推动了佛教小说的发展。该文以《太平广记》为中心,分析了唐人小说中的西方净土信仰情况,归纳了三种西方净土信仰故事类型:僧人灵验故事、佛像灵验故事以及佛典灵验故事;并从念佛思想、佛号变化、念佛主体、莲花化生四个方面分析了渗透在唐人小说中的西方净土信仰,认为唐代西方净土信仰的盛行在思想内容及情节构造上对唐人小说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蓬莱仙话与佛教志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照比较的研究方法,可对蓬莱仙话和佛教志怪的起源变迁、人物形象、故事范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道教蓬莱仙话以长生不老为主要宗旨,佛教志怪小说重在体现因果报应观,两者在流传过程中彼此影响、相互渗透,促进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发展,为唐传奇的成熟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5.
佛教灵验记(又称感应记、验传记等)是在佛教传入我国以后渐趋兴盛的历史背景下,由佛教信徒创作的旨在为佛教传播教义,招徕信徒的作品,因而从思想内容看,它是宗教宣传品。但它在形式上却采用小说的艺术表现方法,有具体的人物、完整的情节、虚幻的想象、传奇的色彩,因而无疑地它又属于古代小说的范围。如果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那么我们可以说,佛教灵验记是佛教与小说的结合体,是一种宗教文学作品。在六朝隋唐时期流行的志怪小说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佛教志怪小说都属于这一类作品。宋代以后这种作品仍有流传,近现代佛家“善书”也导源  相似文献   

6.
胡适文学思想的核心是进化论,认为文学进化有两条规律:一是文学的自然进化,二是文学的接触进化。文学接触进化论成为胡适考察中国文学发展的思想方法与价值准则,他提出: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住不进步,只有不同的文学互相接触、相互影响才能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中国文学接触佛教经典,创作题材深受影响:一是小说题材直接改写自佛教经典,二是借用佛教经典母题创作小说,不仅丰富故事情节的布局技术,最关键的是拓展了作家的想象空间,丰富作家的想象力,激发了作家丰富多彩的创造力,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清代中后期有多部白话、文言小说屡次提到"放焰口"飨鬼这一佛教施食仪式.这一原本的宗教仪式在这一时期的小说文本当中频繁出现,既是对当时民俗的一种反映,也折射出佛教世俗化的进程,其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值得研究者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三言二拍的思想与题材,而且也影响了三言二拍的文体构成。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佛教对话本小说的产生起到了催生作用;其次,佛教文化的传播,造成了三言二拍韵散相间的叙事机制及以诗开始、以诗结束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9.
蒋林平 《船山学刊》2011,(2):145-147
本文主要分析沈从文小说的思想特征,从哲学理论视角,对沈从文小说在民族道德哲学思想、佛教哲学思想和生态哲学思想等三个层面凸显的现代哲学思想内涵进行剖析。追踪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哲学思想轨迹.为沈从文小说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与佛教文化关系密切,这不仅体现在对佛教语汇、意象和题材的汲取,也表现在对佛学精神的融会和对禅趣佛境的追求上。许多现代作家在其作品中都流露出浓厚的佛教意识,张恨水便是与佛教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通俗小说作家。在其早期小说创作里,佛教文化不仅从叙事、人物形象等形式层面,也从精神层面渗透到张恨水小说的艺术世界,使其小说蕴含着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