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代报刊的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绅士阶层着眼,考察了他们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中国近代报刊史的研究,发现绅士阶层对近代报刊在中国的诞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之中,有些人为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有些人直接创办和主持近代报刊,更多人为近代报刊提供稿件,还有些人为报刊提供了政治、经济条件。这些开明绅士共同促进了近代报刊的发展,但也有一批顽固守旧绅士对近代报刊进行了抵制,他们设置重重障碍阻碍近代报刊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绅士阶层概念的梳理,考察绅士阶层与近代报刊发生联系的原因.揭示了绅士阶层与近代报刊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申报>是近代上海的一张极具典型性的中文商业报刊,它从创办、繁荣到最终停刊,从外资独家经营到为中国民族资本家所有的历史过程,代表着多数近代上海中文商业报刊所经历的兴衰,也体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萌芽到发展直至衰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刊孕育于中国文化灿烂的上古时期。到了唐宋,由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中国最原始的报刊萌芽了。明清时期,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中国原始报刊得以进一步发展。到了近代,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强了,中国报刊也因此应运而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近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城市在其产生与发展中,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开埠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开埠前,即使是较发达的汉口、天津、上海等城市,也仅仅是国内货物的集散地,但开埠却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拉开了帷幕;“因商而兴”是中国城市向近代化发展的基础,由开埠通商而产生的巨大商业力量,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中的新动力,商业功能日益成为近代城市的主要功能;由于兴办近代企业,使城市发展有了独立的经济保障和经济依托,从而加快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白话报刊简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中国的近代报刊不仅内容与古代报刊有许多不同,就是形式也有所革新,这种革新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白话报刊的出现和发展。白话报刊开始是在文言报刊中孕育,诞生后也不过是星星之火,而经过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就逐渐形成燎原之势。从1876—1919年,中国出了大约200种白话报刊。从此以后,报刊上白话就逐渐代替了文言。现代中国新闻史主要就是白话报刊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6.
商本主义思想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的思想基础,是近代中国商业广告滥觞的内因。明末清初注重经世致用、以"明道救世"为学术宗旨的实学,是近代商本思想的启蒙。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经世致用思潮奋然兴起,为兴办洋务事业作好了理论铺垫。到了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兴起,标志着近代中国西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而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及民用工业,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中国"重农抑商"的观念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工商业及商人的社会地位明显提升。重商主义的商本思想也相伴而生。洋务运动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突破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本主义的思想桎梏。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广告的诞生以及对广告应用性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报告文学在我国萌生、发展以至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已经走过一百余年的途程。从它的发展史来看,它的繁荣、壮大,绝非偶然。一时代需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诞生与发展,首先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在我国,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近代资本主义开始产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报刊事业的发展,为我国报告文学的萌生准备了物质上的前提条阵。自1833年8月在我国境内(广州)出版了《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这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后,1858年11月15于香港创刊了第一家中文日报《中外新报》,1861年11月创刊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报纸《上海新报》,随之,《华字日报》、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中国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其一、中国城市发展的近代化趋势日益显著;其二、开埠城市发展迅速;其三、城市的分布、发展更加不平衡。这既由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所导致,也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整体而言,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这对于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9.
民国早期,中国的报刊在民主革命浪潮的推进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报刊的业务工作也有了不少新的演进,尤其是在出版、发行和创作体制风格等方面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可以说,这一特殊时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报刊业务上发展最快、改进最多、演化最大的高峰时期。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此时期报业的发展既推动了政治的民主和深化,同时,民主的进化又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现代雏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在一般资本主义国家里,是伴随近代工业生产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生活习俗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的一种发展。它既是工业化的结果,也是工业化的延伸。但在半殖民地国家里,近代城市出现与城市近代化的过程,却展现了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发展特点。本文拟对中国城市近代化过程中的若干特点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前较为流行的交际口语训练方法 ,是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思想交流方式为基本原则 ,通过现代媒体 ,创设出良好的语言环境 ,提供典型范例 ,加大信息传递量并及时反馈 ,来优化口语训练  相似文献   

12.
民族院校新闻传播实践教学应充分结合民族院校的学科特色,以现代传媒技术为平台,以社会大众传媒为依托、以人文精神培养为内涵,将民族文化与人文底蕴内化到现代传媒技术的实践教学全流程中,全面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现代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3.
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资源。必须解决好两个认同问题:一是要解决好传统文化对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认同,二是要解决好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的价值基础和方向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新闻学比较研究在我国学界开展得比较晚,关注的焦点在于中西方新闻学理论与方法比较。进入新世纪之后,学者们开始转向中日、中欧等相关国家与地区新闻传播的比较研究。如果从媒介交互视野中考证比较新闻学,在中国可追溯到孔子编撰的《春秋》,并在历代王朝的媒介中交互相传。到了晚清时代,随着西方报刊媒介传入中国,中外媒介产生剧烈交互,激发了中国资产阶级办报高潮,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民主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初年,中国媒介深受苏联媒介思想影响,直到中苏外交关系破裂而止。改革开放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出现了新的语境,媒介的学习与互补进入到了新的交互阶段。中俄"比较新闻学"应运而生,弥补了比较新闻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个缺憾。《中俄现代新闻理论比较》中许多新论新说,丰富了媒介交互视野下的比较新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社会“半封建”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总起来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渐露头角,资本主义军事技术产生壮大,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全面兴起。考察一种社会形态,不可仅从某一方面,而要全面。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时期“应用型新闻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时期的中国新闻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办学规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以及新闻教育理念等方面不断进取.本文立足于现代新闻人才观,对"应用型新闻人才"进行了探讨,指出其在新时期的合理性,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从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入手,分析、探究了当代社会现代化病症及根源,提出要化解现代社会的危机,实现社会和谐,根本出路在于"重建交往理性"。哈贝马斯的"重建交往理性"思想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报人。他把办报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有力手段,他也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集大成者,一位杰出的新闻理论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报刊舆论观、报刊功能观;报刊自律观;报刊编辑观;报刊文体观。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传播不仅在内容,更从传播方式上产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关注信息传播,以培养新闻传播人才为目的的新闻教育领域却常常忽视这一信息传播新格局,造成了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的脱节,使新闻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在现代信息化视野下分析目前新闻教学实践面临的种种问题,分析构建新闻实践教学资源平台的必要性,结合课堂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利用新闻实践教学资源平台进行新闻实践能力训练,对新闻实践教学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