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格”不仅是个心理学问题,更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学问题。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与整个社会的真实状况之间,往往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由于以往的理论家主要是在心理学框架内和“个人定向”(Individualistic Orientation)的方法论指导下来探讨“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致使已有的理论认识对宏观的人格问题尚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和影响力。随着学科交叉与综合趋势的加强及其优势的日益显现,尤其是随着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医学科学在理论法则上从“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  相似文献   

2.
学院派在人类教育史与学术史上,树立起令人敬畏的学术丰碑与思想权 威,成为熔铸时代、民族之魂与人文、科学理想乃至世界精神的“圣地”。尽管近20余年改革开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蔚然 成风,然而,由于文化批判的滞后与传统之积重,直至今天,学院派阵容 欠整。提倡学院派,就是提倡为祖国、为民族、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提倡学者 的道德良知与人文操守,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学风。  相似文献   

3.
社会中的利他性存在状况,对于该社会的稳定秩序和良性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确利他的概念构成就成为发挥这一作用的前提条件。有关利他的概念分析,早在该词语被创造之前,就广泛地存在于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教义之中。并且在现代社会科学的利他相关研究中,对于利他概念的界定更是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介绍与回顾各种利他概念的界定,可以尝试性地理清利他的传统文化渊源与现代科学概念,界定二者关系所呈现出来的发展脉络,为更全面地理解利他这一概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统计推理,无论是求概率值的区间值带是求平均数的自估计,一般在经过三个步骤之后,往往就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张雨  韩飞 《理论界》2007,(12):122-123
当代人的市场人格是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存在的资格和品格,属于客观自发型的、实然人格;当代人的道德人格是一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资格和品格,属于自觉型、应然人格。"市场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完善对于当代人是不可分离的,应把完善其市场人格与完善其道德人格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6.
论提倡性法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律规范中除有义务性法律规范和授权性法律规范外,还存在大量的提倡性法律规范,此乃经济法律规范的特征之一。提倡性法律规范不同于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它是法律确立的道德化规范。提倡性规范是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主要规范形式。  相似文献   

7.
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在《群言》第七期上撰文指出,不加区别地在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单位号召通过“创收”来改善本单位职工的待遇,结果在这些领域中,高质量的服务常常会与“创收”相矛盾而呈现某种“负效益”。事实上,环境、国防等方面如何以较少的耗费取得较高质量的服务,而不是获得嬴利。这些领域的业务评价标准不是经济准则,因为它们的效益大小主要体现为其他领域的受益,而不是本身有无嬴利,也正由此而被人们称作  相似文献   

8.
应该提倡“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李成芳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艺术家,在认识生活、艺术地表现生活时,无一例外地总是要从一定的社会观点和美学观点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创...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体现了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反映了人的生态位,即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及其生态责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为人"与"为自然"不是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直接"为自然"(利他),最终"为人类"(利己);没有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二者在本质上是兼容的和互补的,具有相同的中心,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墨家理想人格模式的“潜性”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墨家在先秦百家中号为“显学”,但在秦汉以后却中绝不传。然而,墨家的影响并非全无,墨家的作为一种思想、道德规范及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塑造的理想人格模式,却以“潜性”的特征存在着,它不为官方所容,游离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之外,甚至走向民间草莽、山林江湖。墨家理想人格模式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理想人格模式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告别“屈原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知识分子相比,中国知识分子当然有其独特性,但我不认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性,而是他们生存的社会历史环境所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专制制度决定了这个民族和作为它灵魂的知识分子的面目。一个民族长达几千年处在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王权之下,“学得文武艺”除了“卖与帝王家”之外,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从而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对权力的依附性。这是他们所有特征中最根本的。读书做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卢梭在《忏悔录》(第九卷)中说:“我已看出一切都归…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所使用的"法律人格"概念,不仅与Personality相对应,Persona、Person甚至Caput等词也常常被翻译成法律人格。然而上述词语在使用中其内在意涵并不相同,不加区分地被翻译成法律人格造成了我国当前对该词理解上的混乱。事实上,Persona在罗马法并不是用于指称主体资格的专门概念,Personality与人格权客体意义上的"人格"相对应,具有"人格要素"之意涵,而Person更多地用于表达主体意义上的抽象人格。目前学界在翻译时对不同的用词的不同涵义未进行区分,从而导致"人格"一词的使用混乱。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5,(3)
"利他精神"成为可能的前提是"自我"和"自己人"之外的"陌生人"在价值伦理体系中获得应有的位置。"利他精神"的缺乏,正是我们的文化和社会所存在的最大缺陷之一。无论是在传统社会和文化中的"维系着私人的道德",还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所催生的"自我主义"中,"陌生人"一直被边缘化,因而长期以来没有获得其应有的位置。二者之所以对"陌生人"采取拒斥和排挤态度,思想根源在于它们所坚执的"实体主义"的思想原则和"总体化"的思维定势,前者把抽象的"共同体"实体化与总体化,后者则把抽象的"自我"实体化和总体化。只有确立"为他人"的"个人主体性"观念,形成对人的全新的自我理解,我们才能在根本上拆除"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墙壁与藩篱,把"自我"的存在及其生存意义和幸福与"他人"内在地关联在一起。对"陌生"的"他人"的开放、尊重、承认与爱,是形成和塑造每一个"自我"主体人格的根本动力,也是构成其道德的深层源泉。以此种观念为基础,"利他精神"才能获得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杨建华 《社会科学》2002,1(9):35-38
我国传统理想人格追求人格的“完美” ,结果却违背初衷 ,葬送了国民的“精神家园”。本文提出完整人格 ,以人格的“完整”来归还本属于个人的人格完整性和生活的真实性 ,引领人们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 ;并主张完善人格 ,从完整人格升华到现代意义上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5.
小序高鸿喜,1945年秋出生于陕北定边。少年时代,因父亲患半身不遂,生活陷于困顿。他只好一边上学,一边打小工。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成人,同时把“以善为本,以和为贵”的品质传给他。由于出身寒苦,他愈加刻苦勤奋,1965年,他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大学毕业后,他先被分配到甘肃榆中的一个公社里当秘书,后辗转调到宁夏绒线厂。1982年9月,他被选送到华东纺织工学  相似文献   

16.
陈坚 《齐鲁学刊》2007,(5):18-22
"义利之辨"是儒家的一个传统论题,"自利利他"是佛教的一个基本主张,这两者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同构性,即"义"相当于"利他",而"利"相当于"自利",但在内容上两者却有很大的差别,体现了儒佛之间不同的价值取向。儒家的"义利之辨"是在伦理向度上立义的,而佛教的"自利利他"则是在境界向度上立义的;儒家在"义利"关系的处理上重视"义",以"义"为前提来达成"义"与"利"的平衡,而佛教在"自利利他"关系的处理上则重视"自利",以"自利"为前提来达成"自利"与"利他"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邢东田 《云梦学刊》2005,26(4):29-30
当代学术史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或研究领域,或体制,或代表人物,或问题……但不管从哪个角度、哪个方面进行,都要反映时代背景和特征,都要有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8.
孔子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研究孔子是我们的现实历史责任,但是,任何人的研究、学习都是局部性的,都只能是一个层面、一种视角的研究。本文旨在展示孔子关于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永恒启示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20.
<正> 人格是贯穿于一个人从生到死之间,存在于主要的过程和外在行为的延续中,能把群体中的个人从他人中区别出来,表现出整体性特征的形态。作为一个社会人,其人格有内外两层结构,内部深层结构是“基本人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决定着一个人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因而部分地形成行为的一致性。外部表层结构是“身份人格”,它是指人们各自为了有效地完成按照他的身份所给予的职责,应该从事的行为类型。由于人的社会化是贯穿于其一生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因而具有各种符合被扮演角色身份的不同的“身份人格”;并且随着时空的推移和转换,人的社会化不断深入,人格也会相应地发生一些变化,这些都使得人格具有了流动性。孔子人格的结构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