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药王山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耀县城东约一公里处。此山海拔约1000米,为耀县南乔山之脉,由瑞应、起云、升仙、显化、齐天五峰联聚而成。庙宇鳞比,碑石林立,烟云缭绕,环境清幽。早在隋唐时期,就已成为关中著名的道教山场。山中先后建有静应庙、孙真人祠、金殿、元殿、献殿、十大名医殿、药王殿、吕祖庙、土地庙、玉皇楼、魁斗楼、戏楼、桥梁、亭台等道教建筑,  相似文献   

2.
《陇右金石录》的作者张维在考释《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时说:“……碑文一再斥言西羌,而元昊上仁宗疏,自称:‘改大汉衣冠,制小蕃文字。’①碑中书西夏文者,即题为书番碑。是羌、番必各自为族类,而西夏不自承为羌也。至夏之称蕃,盖以唐时吐蕃据有涼、陇,自号大蕃,其余威或犹存于诸部族间,故因而仍之,以畏诸戎欤!”②这里提到的“羌”与“蕃”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唯“小蕃”一词的出现及其含义,应予探讨。  相似文献   

3.
龙马鸡煲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成都有一曾姓老中药师,年逾九旬仍童颜黑发,精力过人,制作膏丹丸散还能亲自操作,人们尊称他为“曾药王”曾药王不但善于中药的炮制,更擅长做药膳绝活。当时,有一绸缎商年逾五旬,仍膝下无子,头发全都愁白了。因其父辈是曾药王好友,遂求医于他。药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知道非妻妾不孕,乃商人患有阳瘘、早泄之病,于是教他作龙马童子鸡常吃。半年后少奶奶就怀孕了,后来生下一子。 龙马童子鸡是怎样配制的呢?  相似文献   

4.
陈建国 《家庭科技》2011,(11):28-28
一提到孙思邈,大家就会立刻想到“药王”,想到《千金方》。事实上,孙思邈不但是一代卓著的医药学家,还是养生方面的实践家。相传他活到141岁才仙游,百余岁时仍然耳不聋,眼不花,  相似文献   

5.
三、郭松年说《南诏德化碑》是“郑回制文”并非“误说” 从“蛮盛家世汉臣”到“改委清平,用兼耳目,……”这一整段碑文来看,毫无疑问,这是碑文作者蛮盛对其家世的自述。但是,这段碑文所述的家世,并不是王蛮盛的自述其家世,而是蛮盛即蛮利亦即郑回的自述其家世。其所以不是王蛮盛对其家世的自述,我们在上文第一个论题里已逐句逐处提出质疑,并作了应有的考辩;现在,我们对其所以是蛮盛即蛮利亦即郑回的自述其家世,作如下的考释,以证明郭松年在其《大理行记》中说《南诏德化碑》是“郑回制文”并不是一个“误说”。  相似文献   

6.
三峡与巴蜀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名称最早见于西晋左思《蜀都赋》:“经三峡之峥嵘”。在汉代桑钦著的《水经》里,提到了广溪峡、巫峡、西陵峡,但未贯以三峡之名。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才把它统称为“三峡”,但其时代晚于左思。因此,三峡之名可能起于东汉至魏晋之时。当人们  相似文献   

7.
在祖国首都北京,有一个很有名的蒙古喇嘛庙 雍和宫最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的雍正皇帝)建的府邸。雍正即位后,府邸改为行嘛庙,却是雍正死后,于一七四四年由乾隆皇帝决定的。 乾隆为什么要在北京建蒙古喇嘛庙?在雍和宫昭泰门内有两个八角碑亭,碑亭中各有一座龙首龟蚨海兽驮石碑,碑的阴阳两面分别刻有汉、满、蒙、藏四种民族文字的碑文,碑文写的清楚:“盖因蒙古奉佛,最信喇嘛教,不可不保护之,以为怀柔之道。”据说这碑文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很明显,乾隆是想利用宗教搞封建专制主义的民族统治。  相似文献   

8.
在元宋农民大起义中,红巾军将领明玉珍受徐寿辉之命,率兵由湖北沔阳进入四川,后来以重庆为都建立了大夏政权。过去的史料记载中,有关大夏政权的史实说法互异,彼此抵牾,很难辨明孰是孰非。1982年3月,在重庆市江北区发现的明玉珍衣冠塚里,出土了一块墓碑,名曰《玄宫之碑》(下简称碑文),较为详细地记录了明玉珍一生的主要活动。碑文撰写者刘桢,官居大夏政权“金紫光禄大夫、少傅、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属当时人记当时事,可视为信史。本文依据碑文,参以其他史料记载,对大夏政权加以述评,就正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研究二题陈鸿祥关于《宋安化王祠碑》《宋安化王祠碑》,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之子百家撰,编入其自选的《学箕初稿》卷二,附于黄宗羲《南雷集》刊行。据撰者自注,该卷文字起自清康熙丁巳(1665年),则碑文之作,当去此不远,或即在当年。这篇碑文,是为重...  相似文献   

10.
杨天保 《中州学刊》2023,(10):135-140
皇族李复治容的事迹本末,详载于同僚李牢草拟、史官于邵撰定的石刻碑文《唐检校右散骑常侍容州刺史李公去思颂》。然而,《旧唐书》本传既隐没其治事,十者存一,令其治疆政绩不彰,又与后来的《新唐书》《资治通鉴》一起贬抑武将身份及武将世家的政治作为,共寓“债帅”之讥。五代北宋“义理化”的正史叙事整体偏离“节帅”治边之“信史”,它是唐宋以降新兴参政士人建构“崇文”合法性的书写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今之耀县,宋称华原,杰出的山水画家范宽就出生在这里。他是我们秦人的一大骄傲。 灿若群星的三秦画家中,范宽被历代评论家众口一辞地推崇为宋代“三家鼎峙”的大山水画家之一。元代汤垕指出“宋世山水超绝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宽三人而已。尝评之:董源得山之神气、李成得山之体貌、范宽得  相似文献   

12.
1.分析所用的材料与视点明代中期以后,在北京与南京这两座京都,科派于商工业者的“铺户之役”(为官府筹措必要的物料之役)所引起的弊害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①。即使在与江南的经济城市苏州相邻的县城常熟,情况亦然。1959年出版的《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与1981年刊行的《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收集了关于常熟县各行业铺户之役的21件碑刻(参照常熟县当官碑刻一览表)②。这些碑文,在很多情况下对铺户之役使用了“当官”或“当行”一语。本文将这些碑刻概括称为“当官碑刻”。两碑刻资料集所收之当官碑文,虽不仅限于常熟…  相似文献   

13.
周兵 《船山学刊》2013,(1):60-64
“未发之中”是宋明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陈科华先生认为,王夫之所理解的“未发之中”是指“情动于内而将欲发乎外的那一时刻段”,或者是“已产生喜怒哀乐之情,而它们却又暂‘逗留’于内而未发于外”。陈科华对王夫之所说的“未发之中”的理解是错误的。王夫之认为,“未发之中”其实就是指“性”,或“性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八四八年就发表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共产党宣言》,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前,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真正的深入了解。一八九九年二月,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办的《万国公报》第一二一期,李提摩太的一篇译文中提到:“其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按系德人)马克思也”。同年四月,第一二三期刊登的《大同学》一文中提到:“德国之马克思,主于资本(指《资本论》)者也”。这是目前所知,国内中文刊物上第一次提到马克思的名字和他的巨著《资本论》。此后改良派人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一九○二年的十八号上发表的《进化论者颉德之学说》称:“麦客士(即马克思),日耳曼国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但是他并没有介绍马克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人生理想与审美境界的艺术表现,是情与景在一定审美空间的交融契合,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情往兴来新形成的空间境象。它在未被艺术形式物态化之前,作为“胸中之境”存在于创作主体的意识中,当“胸中之境”放物态化为艺术意境时,因艺术形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征。诗歌以语言为媒介,描绘对时空境象的审美感受,诗境的创造要善于选取能寄情寓意并具有审美价值的物象。中国绘画的构图与造境分不开,诗画互渗,“即诗即画,即面即诗”的观念是中国美学的优秀传统。国画所采用的“散点透视”在意境创造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园林艺术以三维空间的形式把诗、画意境综合体现出来,在对审美空间的营造中把精神品格提到首位。造园以艺术匠心入于天然,以天籁之美为最高标准。借景、隔景、对景、框景、点景是营造园林意境的主要方法。意境创作的核心就是要展现一个与理想人生相契合的审美空间,使这个空间境象成为意境的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16.
一  关于“心外无物”一说 ,阳明有两段说解 :  先生游南镇 ,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 ,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 ,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 :“你未看此花时 ,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1身之主宰便是心 ,心之所发便是意 ,意之本体便是知 ,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 ,即事亲便是一物 ;意在于事君 ,即事君便是一物 ;意在于仁民爱物 ,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 ;意在于视听言动 ,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 ,无心外之理 ,无心外之物。2当今 ,对阳明“心外无物”…  相似文献   

17.
<正> 康有为的《民功篇》有三万余字,是一篇未完稿.《康南海自编年谱》未提及该文,但在1886年左右所写的《教学通议》中提到上古制作为人道之极美时,曾云:“详民功篇.”可以推见该文亦写于此时,即当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之后,隐居家乡西樵山,结合中西学,钻研经世之学之际.该文按上古君主编年顺序,以先秦诸子百家的著述为资料,考证了古代三皇五帝都做了许多有益于民的事,所以人们拥护他们当君主.而从秦朝起奖励军功,才使二千年来民功不兴,民生日艰.可以说《民功篇》是一篇以探讨秦以前为主的历代政治而写出的中国社会发展简史.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三月,在重庆市江北区掘出了元末农民起义领导人之一、曾在重庆建都立国的大夏农民政权创立者明玉珍的衣冠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块《玄宫之碑》,碑文长达一千:余字(碑文附录于本文后,由笔者标点)。从碑文记载看,方诗铭编《中国历史纪年表》中所列徐寿辉农民政权的年号和国号,有着重大的讹误。本文依据碑文并参照有关史料,就这个问题进行考辨和订正。  相似文献   

19.
一、刘勰的“自然之道”是“自成一家之论”的刘勰论文而言“原道”,所本之道乃“自然之道”。据笔者所知,把“自然”和“道”连在一起用的,当以法家邓析和韩非为早;两汉魏晋,“自然之道”一语的运用臻于盛行,但均未用以论文。真正以“自然之道”一语论文者,应首推刘勰。刘勰所倡“自然之道”,系指天地人及万物皆自然而有文的规律,亦即指有其物必有其形,有其形必有其文。故黄侃评曰:“案彦和之意,以为文章本由自然生,故篇中数言自然……”(《文心雕龙札记》)  相似文献   

20.
<正> 曹霑字雪芹,取名霑与曹寅一支不相类,而曹(金含)一支,其子侄辈皆以水旁命名,加以它证,故雪芹原属丰润一支,即宁国府一支,后居寅家,遂寓荣国。丰润曹家族谱未叙京籍入旗之族人于谱内引为憾事,京籍旗族,即曹寅一系之入为包衣者。两系血亲已疏,因嗣子关系,转密,此于坟《红楼梦》中之两府关系中亦可见之。丰润一系属宁国府(即贾珍一系),所以我认为宁国之悍仆“焦大”即丰润曹家曾立功之仆人“陈良”。当丰润曹继参于清初署山西代州州官时,会姜镶以云中叛,代州城守弁刘迁应之,继参擒姜镶使者戮于城上,而姜镶兵大至,继参命次子云望(雪芹祖辈)率健仆陈良等发三矢歼三寇,而贼怯走。后并与清敬谨亲王等擒伪帅刘迁而乱平。此事经过,即焦大醉骂贾珍等之不才及自报战功之史绩。但陈良何以化为“焦大”?雪芹渊博而细致,“焦”.“陈”之间必有所本,久不能决,遍翻古籍,遂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传中,得其线索。是年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