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商人社会地位逐渐提高,主要表现为商人经济势力膨胀,并向政治渗透,商人获得一定的文化教育权利,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已受到正面宣传。政府扶商政策是商人地位提高的前提。社会商品经济繁荣是商人地位提高的基础。土地兼并及均田制的废弛为商人地位提高提供了大好机遇。开放的社会风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商人地位提高,促使唐代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及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亦为宋代商业的鼎盛繁荣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尽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是空前的 ,市场繁荣 ,作为商业主体的商人大量增加 ,但是从政府、官员与商人的关系 ,从宋初关于科举、舆服的规定看 ,商人仍处于社会的底层 ,受到政府和官员的任意压榨、剥削和束缚 ,并且商人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很低。另一方面 ,宋代富商大贾利用其优越的经济条件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具体表现在入仕参与政治、与官员联姻和突破舆服的限制上。而士人阶层的部分有识之士在观念上已经把商人看作是与士、农同等地位的“齐民”了 ,这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3.
儒商是一个历史文化现象 ,儒商在当代的缺失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对儒商的呼唤归根到底是对商业道德或良知的呼唤。本文分析了作为一种“理想型”的儒商的概念 ,认为与工具理性相对的价值理性是儒商人格的核心要素 ,这种健康人格的大量涌现 ,既有赖于个人选择 ,也受到社会结构因素的制约。商人阶层获致地位平衡的努力过程和结果都将促成儒商精英群体的出现 ,另一方面 ,儒商群体的存在将推动商人阶层社会地位的上升 ,使之在未来的公民社会中扮演领导核心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晋随武子在谈论楚国代郑之因时说:“今闻用师,观衅而动。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楚君讨郑,怒其贰而哀其卑。叛而伐之,眼而舍之,德刑成矣。……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政有经矣。荆户而举,商、农、工、灵不败其业,而卒乘辑睦,事不好矣。”在这里,随武子对楚国“四民”的排列次第为“商、农、工、贾”。而错子·小匡测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其排列次第显然与随武子所言不同。如众所知,《管子顺举当代表中原造夏的观念,故不少学者以为诸复与…  相似文献   

5.
对于商业的地位与作用,商学界进行了不少的探讨,但都是从横截面的社会再生产诸环节或国民经济总体来研究。对于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视角看商业在制度变迁中作用,却极少涉及。从近现代经济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来看,商人是一个革命的要素,是从封建社会走向市场经济变革的起点。中国历史上的“奸商”说,产生于长期、严重“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的不发达。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变革年代,必须对商业、商人巨大的历史进步作用予以充分肯定,通过大力发展商业、培育新商人,来促进中国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6.
上古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以女子为中心的母系大家族处于核心地位。整个氏族公社在几个老祖母的领导下,过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自由平等的生活。当时实行的对偶婚规定男子必须随从女方,白天在本氏族劳动,晚上去女方氏族去寻求对偶和婚配。所以公社的集体财产是由女子继承,世系也是按女方计算的。即所谓“男子出嫁,子女从母,母女传承。”到了女系氏族公社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与畜牧业的作用日益重要,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强而重的体力劳动逐渐转移到男子身上,于是体力较强的男子便在经济生活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以男子为核心的大家族家长制便应运而生,男性家长与丈夫居于统治地位的父系氏族公社也逐步形成。男女地位的转变,导致了婚姻形式的变化,原来以女子为主导的不固定的对偶婚转变成以男子为主体的、比较固定的一夫一妻制。已婚女子必须到丈夫家居住,而且必须受丈夫的绝对支配。在这个基础上财产也转变为父子继承,世系也转变为按父系计算。这就是“女子出嫁,子女从父,父子传承,”当时的墓葬制度就真实地反映了这种情况,例如甘肃临夏秦魏家齐家文化的十六座男女合葬墓中,普遍是男子仰身居中,女子侧身屈向男子,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一座三人合葬墓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商人社会地位的真正改变,是在甲午战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这一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之所以能够得到明显提高,是各方面因素交相影响的结果.其中,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即对有关的具体情况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8.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与中国文化长期的矛盾冲突,最终被融摄于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这一系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对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来说,一支外来文化能够在它的本土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和作用,这在世界文化交往史上也是罕见的。本文从宗  相似文献   

9.
论古代斯巴达妇女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巴达城邦是古希腊世界有名的军事化城邦。在军事至上的社会风尚影响下,斯巴达妇女与这个军事共同体密切相关,具备古希腊其他城邦妇女所不具有的社会地位,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也是社会地位较高的妇女。本文从经济、政治、体育锻炼、文化教育和饮食等几方面对斯巴达妇女的社会地位进行探讨,试图解析斯巴达妇女社会地位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人文社会工程的学科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学科分类中 ,自然学科有“理”、“工”之分 ,而人文社会学科则没有 ,这严重影响了人文社会学科“产品”的质量和效用。本文主张将自然学科的“理”、“工”之分引入人文社会学科 ,特别呼吁赋予“人文社会工程”独立于“人文社会理论”的学科地位 ,并就有关依据和意义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论心术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刘潼福当现代社会各种谋略大全、公关心理、成功秘诀、处世奇方纷纷进人市场和打人人心以及干预竞争时,正统的实践哲学大都还停留在主体、客体和目的、手段的概念分析中,无法步入五彩缤纷的生活.哲学源于生活,本应回归于生活,只是入世更比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官在社会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来 ,中国历经剧变 ,特别是在近 2 0多年内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法制领域尤其如此 ,方法技术、法律规范以及概念术语等等几乎都已西化 ,这一切为世人所瞩目。面对改革浪潮的冲击 ,中国法官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否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换 ?本文拟从法官在制度设计中的地位 ,在法律运行中的地位以及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等方面入手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探讨社会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晋阳学刊》于今年第一期发表了康文斌同志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提出了这一重要问题,突出了社会改革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也想就社会改革问题,特别对它的含义、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表一些探索性的意见。一、社会改革的一般含义社会改革是贯彻于社会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更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把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不为过分的。要揭示“社会改革”的一般含义,应把它放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加以考虑。“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一种形式,它属于社会发展范畴群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发展”是反映社会何以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更新的范畴,是由一系列的其他范  相似文献   

14.
从事买卖的人叫商人。商人成词在中国已有古老的历史。中国的商人源于殷,形成于周初。稍后,商人一词始见于经传。 商人始于殷末,其主体是殷的遗民,盘庚迁亳以前殷称商。契封于商、商是地名,王朝史称殷商。殷商亡国之前,其臣民叫商人,实与买卖无关。武王伐纣,殷商失国。为了彻底征服东殷人的反抗,周把殷的河内要地三分为邶、鄘卫。授权武庚、管叔、蔡叔戍守,史称三监。武王死后,三监伙同东方的徐、奄、蒲等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叛乱。周公遂第二次东征,鏖战三年,反叛削平,建立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军事重镇成周,将大批殷商的遗民迁徙到洛阳。《多士》:“成周既成,迁殷顽民。”《毕命》:“毖殷顽民,迁于洛邑。”记载了这次大规模的政治迁徙。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中国工人阶级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经济社会运行机制及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结构转型使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出现了全方位的阶层分化与整合,不同工人阶层在经济收入、政治权力、文化素质乃至社会评价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传统的社会群体利益格局已被打破,新的社会群体利益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工人阶级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考察中国工人阶级地位的分析框架社会地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各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占有状况不同,对社会的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结构方面考察了汉代商人群体的社会构成问题。作者认为,汉代商人的社会构成主要包括官僚贵族,庶民地主、贩运商人和市籍商人等,其中庶民地主、贩运商人和市籍商人是汉代商人社会构成的主体。汉代商人社会构成较复杂,这是当时商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汉代社会结构进一步开放,商人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阵线各国是互相支持的。中国抗战得到了各国,特别是苏联和美国的支持。同样中国抗战也支持了其他国家,尤其是苏联和美国。 一、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战略地位 1940年9月,德、意、日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条约》,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膨涨起来:德国妄图独霸欧洲;意大利妄想夺取非洲;日本则图谋霸占亚洲。其各自的目的一旦实现,第二步是:德、意两国出北非、红海进入印度洋,与日本相呼应;日本则南进太平洋,出印度洋策应德、意。继而三国夹击澳洲,会师澳大利亚,形成逼临美洲之势,最后与美国决战,从而实现他们瓜分世界的野心。  相似文献   

18.
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江苏的现代化运动全面启动,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地方政治结构的调整改良,到机器工业与现代交通通讯的大规模进军,再到近代学堂与留学教育的应运而生,人们不难感觉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进的骚动。但未几何时这种转进就全面滞缓下来,表现出一种进退两难的无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令人惋惜的历史局面,主要是因为江苏现代化启动时期的经济环境过于恶劣,而不是因为人们常说的“官方的保守与反动”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学说的理论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教科书知识更新不能加快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从总体上把握贯通马克思历史观一切范畴和原理的中心线索——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因而也就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丰富性、系统性、辩证性。列宁曾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做处在经常发展中的活的机体”。然而,长期以来,马克思这一深刻、丰富的思想遗产,没有引起马克思主义研究家们的充分重视和认真开掘,相反,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还受到了不应有的非难和冷遇,这是种反常现象。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学说没有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有二:从外在的原因讲,是人们分不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学说和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学说的原则界限,分不清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辩证发展理论和斯宾塞庸俗进化论的界限;而其内在原因,则是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它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这正是我们要探索这一学说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论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与历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吉 《学术界》2001,(6):7-21
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正确处理好知识分子问题.这正是苏联亡党亡国的基本教训之一.中国共产党正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建立的.虽然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在反左和反右之后,知识分子被当作异己的力量,党不再把知识分子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邓小平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的正确思想.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将邓小平理论推向新的高度,科学地指明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首先掌握先进文化的阶层.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这一最根本任务要求全社会都要向往做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