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名古屋市讲演时称,从靖国神社祭奉的"英灵来看,他们都是喊着‘万岁’为天皇陛下(而死),没有一个人喊‘总理大臣万岁’,所以,天皇陛下最应该参拜靖国神社".他还说:"如果说(天皇)为什么不能参拜,是因为所谓公职身份、私人身份的问题,如果说怎样解决,则答案会有几个."他似乎在强调靖国神社合祭甲级战犯并不是天皇不能参拜的理由.对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他甚至说:"靖国神社问题解决了,不等于日中间的问题都解决了,因为是邻国,保持某种程度的紧张感只能如此."此论一出,共同社、时事社、读卖新闻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舆论为之哗然.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化是庞杂多变的,并且与宗教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日本的各种宗教曾在战争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战后文化中的战争认知观,特别是战后日本历任首相都要去参拜供奉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牌位在内的靖国神社,更引起了当年被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对。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清醒认识宗教,尤其是神道教对  相似文献   

3.
鲁义 《日本研究》2005,(2):51-57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其发展变化决非偶然,是一个处心积虑、精心设计的过程。对于首相参拜,日本国内大体上分为赞成和反对两种主张。小泉上台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损害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就目前形势分析,小泉在其任内不大可能取消“一年一次”去靖国神社参拜的打算。  相似文献   

4.
日本大型杂志《世界》1985年10月号刊载了日本20多所大学36名宪法学者的文章,题为《宪法学者对正式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见解》,指出日本阁僚在处理参拜靖国神社方面存在一些重大的宪法上的问题,具体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2013年12月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并发展为重大的国际性政治外交事件。本文以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引发的国际反应为基点,分析日本国内存在的否定侵略战争的历史认识问题,以及这一问题对日本与亚洲邻国关系的影响,对日本与亚洲各国今后将如何消除目前的对立状态以及构筑面向未来的全新外交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 ,“文化”在日本成为时髦 ,似乎什么都要跟“文化”扯在一起 ,真是无处不文化 ,无物不文化。日本政府首脑在参拜靖国神社时 ,也搬出了“日本文化特殊”论 ,曰 :“依照日本人的国民感情” ,“不管善人恶人 ,死了都变佛。而甲级战犯已被处以死刑 ,他们今世已经受了刑罚” ,因此 ,“成佛”无疑。但是 ,这种“特殊”的日本文化论似乎把人给弄糊涂了 :明治初年在“戊辰战争”中为德川一方战死的人 ,为什么被排除在靖国神社之外 ?在另一场内战———“西南战争”中对抗过明治政府的西乡隆盛 ,尽管如今在东京的上野公园矗立着他牵着一只小狗…  相似文献   

7.
孙承 《日本学刊》2008,(2):16-28
小泉内阁时期的中日关系因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陷入低谷,安倍内阁时期和福田内阁成立后,中日关系逐步回暖.本文论述了安倍内阁以来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安倍内阁后期日本在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态度变化的原因和福田内阁成立后日本对外政策中有利于中日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并对今后可能影响中日关系的历史、台湾、中美日关系等问题试做探讨,以期从中找出一些有助于中曰关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无谓的辩解     
2006年8月15日,即将下台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六次参拜了靖国神社。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不仅极大地伤害了曾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国家人民的感情,为当代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设置了更大障碍,而且使和平正义和国际公理受到了公开的羞辱,给东亚人民创建和谐、繁荣的国际社会的努力增添了巨大困难,同时也使日本的国际形象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对此必须给以严厉谴责。  相似文献   

9.
孟威 《日本研究》2006,(3):78-85
靖国神社问题愈来愈成为中日韩间一个敏感的政治焦点.对此,日本学者高桥哲哉在其著作《靖国问题》、《国家与牺牲》中,鲜明地阐述了靖国神社的问题以及政治家参拜的历史错位.他指出靖国神社原本是战时国家控制国民、遗属感情的道具,是近代日本进行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相联系的"战争意识形态"的象征而存在的.因此,靖国神社不是日本传统意义上的神社,不仅如此,它是对日本文化传统的割断.  相似文献   

10.
20 0 4年4月7日上午,日本福冈地方法院就阵亡者遗属及宗教家等2 2 0余人对2 0 0 1年8月1 3日小泉纯一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提起的诉讼做出判决。原告提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违反了宪法的政教分离的规定,使我们遭受了精神痛苦”,要求被告首相和国家向每一位原告赔偿慰谢金1 0万日元。对此诉讼,该案审判长龟川清长法官判决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在明知宪法方面的问题和国外批判的情况下出于自己的政治意图而去参拜”,“在其参拜后随即到来的终战纪念日有比前一年多一倍的人前去参拜,造成了支持推广神道教义的靖国神社的后果”,因而是“履…  相似文献   

11.
授勋与参拜     
每当听到日本政府要员又去参拜靖国神社 ,就会联想到近30年前日本内阁做出的一项决定。那是 1 96 4年 1月 7日 ,日本内阁会议决定 ,继续对二战中的战殁者 (即死于战场者 )进行授衔和授勋 :对在战时已经履行了部分授衔、授勋手续的约 1 0 0万名战殁者继续履行未完手续 ,同时“对在功绩上与这些人没有多少差异的约 1 0 0万名战殁者 ,也予以授勋”。决定还列举了这样做的理由 ,其中提到 :“如果搁置起来 ,不仅对遵从国家的命令而献出生命的战殁者之灵非礼 ,而且还违背国家的道义。”根据这一决定 ,包括许多在侵略战争中罪恶累累的高级军官在内…  相似文献   

12.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三参拜靖国神社,不仅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受到部分日本国民的正面抵抗,而且也是直接违反《日本国宪法》的违宪行为。《日本国宪法》序言所宣布的原理、法则是宪法中的宪法,是不得违犯的,是必须遵循的政治道德法则,日本的和平宪法与该宪法对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的特别要求也是必须始终遵循的。恪守政教分离原则是《日本国宪法》的通说,是战后日本宗教政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魏育邻 《日本学刊》2006,(3):141-150
日本文化民族主义可溯源至本居宣长。他的“真心之道”基于不辨是非、不分善恶的“主情主义”,他关于“神”的话语建立在对“理”和“善”的否定之上。这些都成为日本保守势力自我辩解、自我免罪的依据,并深深毒害日本民众,成为狭隘民族主义的精神养分,并一直延续至今日的“靖国辩解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