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88年9—10月,应我校哲学系和外国哲学所的邀请,苏联著名哲学家B.A.列克托尔斯基来我校讲学。列克托尔斯基教授是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辩证唯物主义研究部主任、《哲学问题》杂志主编。他是苏联哲学界公认的研究认识论的权威,以《主体、客观与认识》一书著称。他演讲的题目是:(1)苏联哲学的改革问题;(2)辩证唯物主义的迫切问题;(3)实践、活动、交往、认识;(4)认识论和现代科学的认识论;(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当代外国的认识论;(6)用历史的态度研究认识问题。本利编辑就列克托尔斯基教授第一讲的内容对他进行了采访。在此,我们把列克托尔斯基教授第一讲的主要内容和本刊编辑采访的内容编排在一起,列登如下:  相似文献   

2.
探索思维“奥秘”,打开思维“暗箱”,是思维着的主体——人,从而也是哲学长期以来力求解决、但还没有真正解决的“永久难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不管在过去、现在或将来都会促进哲学认识论的划时代发展。事实上,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深刻变化,已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找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契机创造了现实的条件。不过,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方法,对高度发展了的诸多相关学科,特别是原始思维、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等进行了综合和概括,并在此  相似文献   

3.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基本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方法究竟是什么关系?研究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正确理解现代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从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科学化,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从现有理论结构及其基础中找出它的生长点;认为主体性问题是这样的生长点上的问题之一,主体精神是当前时代精神精华的一个方面,主体性问题是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和阐述得不够充分的问题,也是现代科学和实践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哲学理论焦点之一;分析了现行哲学思维方式中缺乏主体性内容的几种表现,探讨了主体性问题作为哲学发展生长点问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介了皮亚杰主体认识结构思想的主要内容。皮亚杰认为主体认识结构的形成是主体活动协调的产物,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环节。本文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认识结构和皮亚杰的主体认识结构的关系,一方面,皮亚杰主体认识结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一问题的肯定提供了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依据;另一方面,他们二者之间又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真理标准问题、认识本质问题、认识过程问题、认识主体性问题、社会认识论问题等讨论和研究,我国哲学界涌现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但存在客体认识论或主体认识论的片面化倾向,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质的理论探索和科学把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畏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4,7(6):F002-F002
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真理标准问题、认识本质问题、认识过程问题、认识主体性问题、社会认识论问题等讨论和研究,我国哲学界涌现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但存在着客体认识论或主体认识论的片面化倾向,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质的理论探索和科学把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愧为我们时代精神之精华,是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的具体化。从科学的本质及其整体化的角度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属于现代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科学大发展的根本指南,它对科学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科学世界观,它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基础,反过来,它又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自然科学经历了17世纪以来分门别类的研究之后,进入20世纪呈现出旣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发展的特征执蒲У姆⒄?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潮流,它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推动了人们的哲学思考,例如,科学哲学和人本主义思潮一起成为西方两大思潮。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另一方面又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为了便于读者广泛了解现代科学一些主要学科的发展,对现代科学提出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哲学思考,我们在学报上开辟“现代科学发展的哲学思考”专栏,以发挥我校文理综合、学科多的优势;顺应科学发展的大潮,推动文理科的交流和渗透,支持新的交叉学科;促进自然科学工作者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盟。我们衷心希望这一专栏能得到学术界的关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主体和客体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的一对最基本的范畴。随着哲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实践、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认识主体的能动性问题,成为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近代哲学奠基者之一的笛卡尔,执着于理性主义,注重内省,由我思确定自我的地位,再由自我推及外部世界的存在,即由认识论扩展到本体论,导致了哲学思维新的转向.笛卡尔探索的认识的出发点、知识的确定性、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意义的内涵、天赋能力和直觉及知识的效用性等问题,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展了认识论领域,对近、现代科学和哲学思维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理应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今哲学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危机的产生并不仅仅由于哲学体系、观点相内容的陈旧,更重要的是古老的哲学在现代科学广泛发展和繁荣的今天,还有没有独立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功能,还有没有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必要。要合理解释这一问题,首先的任务就是对哲学和科学两种学科进行比较研究,对哲学认识和科学认识的区别作出恰当的分析,对两种认识的特征达到深刻的把握。本文就试图在这方面作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十分重视方法论问题,突出方法论的地位、作用,强调方法论决定知识论,方法论是知识论得以重组和特设的关键。此种认识论及哲学原则,以典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拒斥“形而上学”,清除“形而上学”;研究科学问题,构造知识论体系;组建方法论规则,夸大方法论作用。显然,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认识论特点之一,是来自对近、现代科学发展成果的简单移植和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探索简洁、凝炼的定理或公式去概括纷衍繁息的自然,哲学家寻幽少量普遍的哲学概念和原理,尽量囊括宇宙和人生。不过,哲学的结论较之科学的公式往往更为概括、抽象。 老子哲学和现代科学有某些内在相通处,它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运用各自独特的语言,从不同侧面论证近似原理。老子在两千多年前作出的某些结论,已经或正在被现代科学的发现所证实。下面试就老子的玄、精、无有的观念与现代科学中的基本粒子学说作些比较。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以往哲学上关于“无限”问题的一些观点,可以发现其局限性,进而走出“恶的无限”,回归真的无限,丰富和发展哲学的无限观,并对现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相应的启示和引导作用。这种研讨也会导致对时间、空间、物质可分性等基本哲学范畴的重新认识,从而促进哲学自身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科学哲学的发展实质上是对科学知识的主体建构性的不断揭示,而科学理论的认知地位分析是解决科学哲学所探讨的其他问题的出发点。通过对现代科学哲学中较为普遍接受的几种理论观:实在论的理论观、工具主义的理论观、描述主义的理论观以及建构主义的理论观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揭示其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理论缺陷,并提出一种基于自然、社会和认知主体之间交互作用的实在建构论,即科学理论是基于涉身的理性建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哲学的发展实质上是对科学知识的主体建构性的不断揭示,而科学理论的认知地位分析是解决科学哲学所探讨的其他问题的出发点。通过对现代科学哲学中较为普遍接受的几种理论观:实在论的理论观、工具主义的理论观、描述主义的理论观以及建构主义的理论观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揭示其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理论缺陷,并提出一种基于自然、社会和认知主体之间交互作用的实在建构论,即科学理论是基于涉身的理性建构。  相似文献   

18.
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不等于具体科学,它只影响人们在认识世界活动中的思维方法,因此,哲学应用就是把哲学理论体系中蕴含的基本思维方法引入认识或实践主体旨在改造客体的思维活动中去,对主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产生影响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来,哲学应用就是如何确立最高层次上的思维方法怎样转化为指导主体认识世界或改造世界的实践的途径问题。只有正确理解哲学应用的具体含义,才能把哲学应用同实用主义哲学等其它不正确的哲学思维方式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三大批判理论作为康德哲学的主要构架,分别探讨了人的认识能力、意志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先天原则。其中,康德的批判哲学着重论述了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即自律与他律的关系问题,它体现的是人这一认识主体与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代认识论在客体和主体研究上的深化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哲学认识论的发展现状 ,着重论述了当前在客体和主体研究方面的深化与突破。在客体的研究上突破了过去局限于对宏观对象的实体性认知过程 ,转向对微观对象的认识机制、特性以及客体中的主体性考察 ;在主体的研究上突破了传统认识论所关注的对主体能力以及认识过程的客观本质考察 ,转向对主体内在结构、主体状态的宏观背景等诸多问题的多层面探讨 ,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