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整体提升,农民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民闲暇时间的增加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尤其是闲暇生活的科学性问题,需要特别的重视。对当前农民闲暇生活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开发休闲资源,提升闲暇生活的科学性等方式加以解决,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湘西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变革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立足于实地调查, 从文化层面分析了当代湘西少数民族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变革的内涵,具体阐述了这种变革的文化意蕴,提出要从实现主体发展的高度认识和引导少数民族闲暇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农民闲暇生活的特征及其优化路径——以西北黄土高原W村为个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晓芸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36-41
通过对西北黄土高原农村个案的调查发现,农民闲暇生活空间狭小封闭、闲暇生活方式单调,闲暇活动结构主要由消遣娱乐型、社交型和闲呆型活动构成,而学习型、发展型活动所占比例较低。因此,需对农民进行必要的闲暇生活教育和引导,转变闲暇生活观念,并加强农村闲暇娱乐等硬件设施建设,以改善农民的闲暇生活。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以大别山区钟山村为例,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等方面探讨了山区农民的闲暇时间、闲暇活动以及他们对闲暇生活的感受.统计分析发现,近些年来,钟山村农民的闲暇时间有所增加,并且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及其对闲暇生活的感受在不同类型的农民间是有所差异的.这是山区农民生活方式分化的一个表征,也山区农村初步现代化的表现.同时针对钟山村农民闲暇生活的封闭性和僵化落后特征,提出从转变观念、合理分配闲暇时间、加强交通建设等方面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居民闲暇生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闲暇研究一直以来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尤其在过去30年间,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不断推动着闲暇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通过梳理以往关于闲暇生活研究的相关文献,从闲暇时间、闲暇活动、闲暇心态三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众闲暇时间文化生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闲暇时间是一种时间配置的状态,与劳动时间形成一对范畴。聪明地用“闲”将对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对构筑社会经济体系、改善现代生活方式,甚至对文化价值的确立都会产生重要的因素影响。因此,休闲是一门学科、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教养。调查显示:整体上中国人闲暇时间分配不尽合理、不尽协调,休闲生活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闲暇生活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春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3):15-19
闲暇生活是人的生命表现的重要构成。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活动出发,将闲暇生活理解为人的自由的生命表现,彰显出闲暇生活鲜明的生产性、发展性、社会性特征。在马克思看来,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相伴随的是闲暇生活的普遍异化:工人阶级丧失了一切,维持着有产阶级的享乐生活。实现未来社会美好闲暇生活,需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共同富裕和普遍有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能力,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翠新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73-76
文章通过对广州市6所高校600名全日制大学本科生作问卷调查,从闲暇时间、闲暇活动、闲暇心态三个视角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具有时间较充裕,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载体以大众传媒为主等特点;但也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如闲暇生活盲目,闲暇活动的结构不平衡、层次不高,闲暇观念存在偏差等等。为此,高校应当引起重视,加强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李祉含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
闲暇生活质量是农村教师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其专业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农村教师的闲暇生活状况总体不太乐观,表现为闲暇认识不到位,缺乏系统规划,闲暇时间不足,闲暇内容单一,闲暇质量不高.导致以上状况的原因与工作压力、经济条件、闲暇设施、个人兴趣和能力有关.提高农村教师闲暇生活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认识,完善条件,提升技能. 相似文献
10.
中部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对豫、皖两贫困县农民(含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啸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43-46
在我国广大中部地区,实现真正崛起的前提是这些地区农民“思想意识”的崛起。而对豫、皖两国家级贫困县111位农民(含农民工)调查反映出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惑。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构建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休闲文化生活方式,既是解决中部贫困地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的关键,也是全面提升他们生产生活水平、加速他们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深层动力和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农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才有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构建一种新生活方式,这种新生活方式应是积极的、和谐的、文明的、健康的,具体表现为就业、消费、学习、交往等八个方面。实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既需要发展经济,又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同时也离不开合理的教育引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的构建理论基础有“生产/生活互构论”、“物质/精神互作论”和“农村/村社本位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在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生活方式构建理论指导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自觉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的和谐程度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层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现实价值,对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坚持农民主体,村委主导,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大众传媒和第三部门、各类高校和研究学者应正确定位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农民精神生活的研究在视角、内容和关注点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这主要表现在:探讨了农民精神生活的现状与问题,虽然总体上来说农民精神状况良好,但是精神贫困、精神负担等问题比较凸显;研究了地域差异和社会分化对农民精神生活需求和质量的多重影响;提出了构建农民精神共同体的一般路径和主要内容。农民精神生活研究的这些理论成果,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必须走"科技强农"之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既可推动农村地区的繁荣与发展,也可能引起大量农民的失业与贫困,所以制度和政策保证是新农村技术建设不可或缺的前提。新农村技术建设可以尝试如下路径:区分基础设施技术与因地制宜的乡村技术;"小的就是美的";与历史和传统密切结合;与乡村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6.
农民的行动逻辑,受其文化所制约,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族、家族主义。宗族、家族主义是传统农民为解决与生产、生活和娱乐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合作与行动单位——家庭的宗族及以宗族为基础的村庄认同。农业合作化运动初级形式(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与传统文化自洽获得成功;高级形式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失败源于超越了农民传统价值。因此,在目前中国还不是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条件下,在传统社会的巨大惯性下,“新农村建设”应以自然村(村庄)为承接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陆华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4):46-52
作为近代中国“新史学”的拓荒者。梁启超一生史学著作等身,史学思想博大精深.在史学诸多领域均颇有建树,其中社会生活史研究即为其中之一。他高度关注社会生活史研究.将其视为“国民史”研究之核心;在研究范围上他主张以人类社会全体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内容上他主张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作为社会生活史研究的重点,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多学科参与,并注重微观与宏观的相结合。梁启超开创了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新天地,使其从传统史学中的“下里巴人”变成了现代史学中的“阳春白雪”。其关于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很多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现在依然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4):103-10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育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农民。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技能素质、较强的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主要内容。培育新型农民要注重先进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注重农村先进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注重民主法制意识的树立,注重制度体系的创新。培育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新时期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和农村文化安全形势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安全的国内与国际因素,指出要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改变农村严峻的文化安全形势,必须从宏观(国家)与微观(乡村基层)2个层面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筑农村文化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20.
袁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30-33
现代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健康分枝,也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点。目前我国西部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存在明显不足。现代休闲农业作为现代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的复合型产业形态,应从多角度确定发展策略,做到政府引导、面向市场、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