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新世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进入新世纪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国民素质教育以及国情教育等途径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李凯 《学术交流》2004,(12):25-2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全面的发展观,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规律;坚持马克恩主义的政治文明观,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党的庄严使命,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建设的规律;坚持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揭示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最新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以来屡遭挫折磨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作为党的主要领导者毛泽东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开始了不断的探索,毛泽东关于"中国梦"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是我党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资源。总结毛泽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探索和贡献,特别是毛泽东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论述,对我们今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年前,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党的 建设同当今世界经济的发 展趋势结合起来、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联 系起来,提出了党在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回答了如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关键性问题。这为我们党在新世纪继续保持和发挥工人阶级先 锋队的性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现,有效应对新的世界大局尤其是经济全球化 进程的加快指明了根本方向。 一、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总结了我们党在民族复兴的90年征程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相继完成了三件大事,而民主革命即第一件大事中的成果,其中三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宝贵经验,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一是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二是中华民族是根基强大的民族,共产党根植在人民群众的土壤中,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所以我们要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三是中华民族是英才辈出的民族。每逢历史紧要关头,总要涌现出一大批年轻英才。胡锦涛总书记把青年人才培养和造就问题提到从未有过的战略高度,并对青年干部和青年英才寄予厚望和重托,要求我们党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大批年轻干部,为我们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进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筑牢以人才为第一战略资源的强大基础。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使我们从更宽广的历史视野中瞭望我们党在民族复兴90年历史征程中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主要预期发展的要求有:一是预期科学发展是民族复兴的永恒主题,二是预期科学创新是民族复兴的生命源泉,三是预期改革开放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日新进取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 ,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蕴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庆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开篇之作,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相统一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知行统一的实践价值准则、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共同理想的价值目标。其"兼济天下、感时忧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强不息""好善忘势"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等等不仅为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凝聚中国力量实现攻坚克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8):18-2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要通过理论解读、宣传教育、实践养成、利益协调、制度建设和榜样示范等方面的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人类历史跨进又一个新纪元。 21世纪必将是中国人民又一个伟大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人民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江泽民同志面向新世纪豪迈地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的一轮绚丽红日,这轮红日是注定要高高升起来的。   作为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在新世纪里,我们义不容辞地要为“红日的高高升起来 ",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的历史要求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做好理论服…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始终融入着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永恒的,这集中地表现为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这种与时俱进的品格,使之内涵不断丰富,意蕴更加深刻。它融入于历史,照耀现实,也辉映着未来。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精神永远是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12):10-14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的伟大实践,走出了中国道路,培育了时代精神,顺应了人民意愿,成就了灿烂辉煌。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改革开放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价值,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国梦必将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不断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理,成为鞭策人们不断进取的永恒力量。当代大学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群体,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创建和谐校园建设中,引导理想信念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参与学术交流过程中,探索榜样人格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弘扬和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孕育于民族文化之中,是民族文化的升华.民族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弘扬和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适应时代的呼唤,不断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纳外来文化中新的时代内容,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通过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保持和发扬,只有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创造性的转化才能获得,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前导 ,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成为引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  相似文献   

15.
传统节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保留了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内蕴,是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典礼和仪式,是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它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党的百年奋斗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照进现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不可逆转,但过程不会轻轻松松。青年是民族复兴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赢得青年、激励青年勇担使命,不负时代重托是民族复兴的关键。党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奋斗史,是激励青年接续奋斗的宝贵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7.
李勇 《南海学刊》2024,(1):11-20
党的精神之源即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相伴相生,以信念信仰、宗旨目标、斗争精神、政治立场四个内涵建构内在机理,以历史、文化、理论、实践四个维度反映发展逻辑,以精神形态的方式构筑了党的精神谱系。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既要突出内涵聚焦又要凸显外延拓展。内涵聚焦就是要从伟大建党精神内在逻辑和核心内容出发,在实践中挖掘其精神伟力;外延拓展就是要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路径与拓展民族精神内涵、勠力于“四个伟大”的奋斗实践结合起来,以党的精神为引领,为民族复兴、国家振兴和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正>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弘扬,民族精  相似文献   

19.
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具有民族性与时代性相契合、继承性与发展性相表里、引领性与激励性相融通、理想性与生活化相渗透等多维特征。面向新时代,我们要砥砺民族风骨,传承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汇聚民族力量,激励中华儿女砥砺奋进;锻造民族血性,推进新时代伟大斗争;激发民族智慧,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传播中国声音,维护国家统一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7):21-23
随着由革命党到执政党历史方位的转型,中国共产党开始对执政规律和应对执政考验的探索。从延安毛泽东提出"民主新路",到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进京赶考",毛泽东的"赶考"思想引领我们党经受住了"糖衣炮弹"的进攻和权力腐蚀的考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党要进一步解答好"历史周期率"命题,需要进一步拓展毛泽东"民主新路"加强民主监督,进一步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加强权力的制约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对于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