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文章已很不少了 ,但很少论及扩大内需的条件 ,或者说从“条件”的角度看问题的文章不多。大家知道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条件的 ,任何问题的解决也往往在条件成熟之时。不认清事物发展的条件 ,在处理问题时 ,就会犯急躁毛病 ,或者产生悲观情绪。进一步扩大内需也不例外。近年来 ,在“扩大内需”问题上 ,不管在理论界 ,还是在实践中 ,都存在某些急躁或悲观情绪。犯急躁毛病的人认为 ,扩大内需 ,只要政府一声令下 ,举国上下一齐行动 ,一夜之间便大功告成。有悲观情绪的人认为 :内需不足 ,如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  相似文献   

2.
编辑: 您好! 我是一名大学生,远离家乡来到北京念书,一切都让我满意。但一年过去了,我仍旧克服不了怀旧的心态——想家、想原来的朋友。这种思念甚至已影响到了我的学习,请问我该怎么办? 读者:小凯 小凯读者: 一个人到了新的环境,有些想家、想原来的朋友,是完全正常的。但这种思念超过了一定程度,就可能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这时就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了。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你所说的怀旧心态呢? 首先,提醒自己要懂得放弃。人生在世,有得就有失,有失也必定会有得,关键看你把注意力放在哪里。远离家乡到北京求学,失去了和亲人朝夕相处的亲情,但得到了锻炼自己生存能力的机会;失去了和老朋友见面的便利,但认识了更多的新朋友,你的交友能力因此提高了。所以,放弃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使你得到更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雅心 《家庭科技》2014,(12):40-40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对越亲的人越没耐心,越容易生气、发火。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一:对亲人的期望过高 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其他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因为我们往往"假设"其他人不了解我们,要取得他们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面对亲人,我们的耐心很有限,因为我们认为亲人应该是最了解、最支持我们的。一般来说,越亲近的人就越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并不是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达成充分的理解,一旦碰到什么事情不顺利,我们常常会想:"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理解我呢?"这样越想就会越生气。  相似文献   

4.
买车是一件喜事儿,可是很多人听过、见过、身边也发生过很多由喜转悲的案例:没机会开、没开多久就修、养不起、大车长期只坐一两个人、小车经常装不下行李和乘客…… 要想不出现这些情况,选车时需调整心态,从理性和感性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爱车.  相似文献   

5.
说起不幸,大家都想回避它,远离它.但人生之路不是舒舒服服和平平坦坦的,总会遇到许多坎坷和磨难.不幸的魔影总会降临到某些人的头上.  相似文献   

6.
张颖 《家庭科技》2016,(4):34-35
正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么几个"有毒朋友"。这些人见不得你比他好、有意无意地挖苦你、嘲笑你。要想摆脱"有毒朋友"的困扰,最理性的解决办法是静下心来,定期盘点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交友要谨慎,"有毒朋友"就在身边纽约的琼森曾深受"有毒朋友"的困扰。他说:"他们表面上与你很亲近,实际上却是要和你一较高下。在酒吧里,他们会笑  相似文献   

7.
正前些天,一位朋友向我诉苦。她说自己被公司领导找去谈话,委婉提出她似乎不太适合这份工作,在家跟老公冷战好几天的她突然爆发了,冲着领导大吼一通然后直接办了离职。她越想越生气,越想越郁闷,说孩子不懂事,老人也不省心,日子过得特糟心。我问她:"生活一团乱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问题呢?"她说:"我有什么问题?脾气大也是被逼的!我每天要做家务,还要上班,累死累活的,就没有人体谅我!"她的戾气让我觉得心惊,我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她的日子会过得这般烦躁。  相似文献   

8.
荷兰科学家最近对154个职业女性调查发现,如果经常与性格急躁、容易抱怨的同事待在一起,那么她会更容易感到同样的焦虑和烦躁。焦虑情绪就像感  相似文献   

9.
正不论何时何地何事,有些老人总喜欢不自觉地同别人攀比一番,而一旦别人的某些方面比他做得优秀,他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攀比症"呢?一是少欲乐自来。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果能够做到知足常乐,就会少给自己增添许多的麻烦和烦恼。二是以草根自视。生活中,总有人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很高,却脱离了个人的实际能力。因此,要放低心态,给自己一个能够实现的奋斗目标。三是秉行和为贵。生活中,很多人会把别人当成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保护学术界的生态环境,已是当今学术界刻不容缓的大问题了。当抄袭之风盛行、“帮”同伐异、学术垃圾成堆、博士成批生产……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的是整个学术失范、浮躁和功利,水平严重下降,创造力锐减,恶名远播。如此下去,学将不学,惟以术逐利尔。怎样保护学术界的生态环境,想来应从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转变上借鉴借鉴。当自然界被人类破坏得千疮百孔,在大自然的沙尘暴、泥石流、酸雨、污水、非典种种报复中,人类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自己活得好,就得让它们也得活,就要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谁也别活。代价是大了些,但总算明白了。同…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尤其妇女居多,被称为“刀子嘴,豆腐心”,这个词是形容一个人虽然嘴上说得严厉,但却有着一副热心肠。可是仔细想想,也许只有真正了解他们的人才会理解他们的好意,不介意他们那苛刻的言语。更多的人对待外人和颜悦色,言谈谨慎,对待自己的家人则不注意措辞,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并不在乎对方的感受。他们没有想到,越亲近的人越在乎你说的话,而面对苛刻的话语,受到的伤害也最大。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心理咨询中,笔者发现在心理障碍者的思想深处,都潜藏着同样一个字:怕。 怕自己生病,怕被别人看不起,怕自己说话不利落,怕见人后脸红,怕当着人写字发抖,怕睡不着觉,怕考试紧张…… 其实,这种怕的心态,往往比所怕的具体事实可怕得多。生了病不就花点钱,费点时间忍受点肉体痛苦吗?写字手发抖,不也就是写字费点力、写的时间长点吗?这些所怕的东西即使真的发生了,其不利影响多是暂时的、非致命性的、可弥补和可解  相似文献   

13.
正刚年过半百的何女士,平时性格急躁,遇事容易想不开,爱钻牛角尖。半个月前因家庭矛盾,加上失业的压力,开始烦躁易怒,看什么都不顺眼,继而失眠多梦、胸闷心慌,经常夜间惊醒,有时会出现濒死感,需要马上到医院抢救,伴有周身难受。一开始,何女士以为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但到多家医院检查,都没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何女士不相信检查结果,认为医  相似文献   

14.
静穆:司空图推崇的一种审美心态吴全兰读过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的人,大概都会注意到,《诗品》中的人物形象,如畸人、可人、美人、高人、碧山人等,都风神清逸,满脸仙气,远离尘嚣,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他们总是生活在幽寂的环境中,对一切默默无语,永远恬然自适,清...  相似文献   

15.
人的情绪、心理甚至性格都与饮食习惯、营养摄入有密切关系,只要吃得对、吃得好,即可远离怒、疑、懒、悲等坏情绪。怒:有些暴躁是吃出来的人摄人食物过多,体内与能量代谢有关的B族维生素(B1、B3、B6等)就会消耗得多,而维生素  相似文献   

16.
论语派小品文创作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论语派小品文并非一味都是闲适小品 ,也没有远离现实 ,相反它们展示了 30年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并对社会与政治的丑恶予以嘲讽与针砭。它们倡导以自我为中心 ,以闲适为格调 ,袒现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独特心态。  相似文献   

17.
教化是指人的精神从个别性状态提升到了普遍性状态 ,从而得到了整体的、内在的生长。它与传授一般知识的“教育”有着较大差别。对人来说 ,有教养比获得某些知识要重要得多。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都提出发展了各自的教化理论 ,前者以“陶身淑性”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后者则以“归真返朴”相号召 ,它们表面上看正相反对 ,而实际上 ,它们在深层次上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8.
《快乐青春》2009,(6):29-30
黑熊和狼是一对仇敌。 它们经常打架,谁也不服谁。有一次,它们打斗得正起劲,忽然掉进了猎人的陷阱。这时,黑熊和狼都停止了打斗。黑熊和狼都是善于算计的动物。黑熊想:保命与消灭狼相比,还是保命要紧。眼下要研究如何与狼合作逃出去才是。狼想:只要能活着出去,别的都可以商量。  相似文献   

19.
感悟安详     
人生之路是艰辛的跋涉之路。在历 尽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之后,拥有安详,就拥有安 度晚年的精神财富。它能使人清醒、升华、老而生辉。 安详是老年人至美的心态。一个老年人,当他内心安详的时候,没 有浮躁,没有烦乱,没有郁闷,没有惆怅,言谈文雅有序,举止从容自如。这种“形神合一”的自然流露,怎不引人羡慕与向往呢!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价格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生产和交换都必须以它们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基础,要求各种商品的价格都必须以它们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即以它们的价值为基础.于是从这里就引起了一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果某些商品的价格和它们的价值不一致、即两者发生了背离,这是否违反了价值规律?这种背离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否会起消极破坏作用?关于这个问题,薛暮桥同志和于光远同志发生了意见分岐.我现在也想对这个问题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