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个犹太家庭的父亲,存钱存了很久,终于买了一辆向往已久的新车。新车开到家后,他珍爱有加,每天都要洗车打蜡。他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爱车,也常常乐此不疲地帮爸爸洗车。有一天,这位父亲开车回到家后,累得一动也不想动。于是他决定破一次例,改天再洗车,尽管自己的爱车因淋雨而显得脏乱不堪。这时,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累,就自告奋勇要帮父亲洗车。见他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  相似文献   

2.
正桃花癫,也叫桃花病、桃花疯。有些人会在某一时期,原本稳定的情绪突然变得高昂激动,行为举止夸张,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这种"花痴"是一种精神疾病。平时内向的他性情突变小韩性格较为内向,不爱说话,穿着也比较朴素。可是半个月前,他突然变得话特别多,常冒出许多奇特的想法,和同事接触时也异常兴奋,且穿着风  相似文献   

3.
8岁的威廉在圣诞节那天早早就醒了,他急于看看圣诞树下是什么礼物。当他看到是一副滑雪橇时,显得有些沮丧,有气无力地说了声“谢谢”。虽然滑雪橇并不是他十分想要的,但我知道在即将到来的一次家庭旅行中他用得着。 结果,滑雪橇成了威廉所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一开始他在斜坡  相似文献   

4.
高峰 《快乐青春》2011,(10):15-16
17世纪英国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牛顿。 一次,在家里呆了很久的牛顿想出门去透透气,就来到一片果实累累的苹果园。秋高气爽,金色的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密密麻麻地洒在树下,成熟了的苹果被阳光镀上一层金黄的颜色,好看极了!  相似文献   

5.
真的想骂他,他还没有来。其实也才一天半时间,可我总觉得已等了很久很久。房卡、餐卷,还有那张印制精美的宴会请柬都揣在我的口袋里。这不是一般的宴会,是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微文化节开幕前夕为招待四海宾朋而举办的一次盛大晚宴。赴宴的还有来自北京、合肥的国家、省部级领导人。人家都来了,他来了却一直没有露面。  相似文献   

6.
昆虫宾馆     
正早自修时,忽然传来"噔噔噔"的走路声,我们抬头一看,原来是胡心睿"大爷"来了。他又换了新发型,头发卷卷的,真像一股巨浪,又像一个小凉亭。我想:要是有小飞虫看见了,肯定会爬上去好好睡上一觉的!到了体育课,胡心睿还在蜗牛行步。小蚂蚁爬了过来,括头看见胡心睿的新  相似文献   

7.
陈仲子 《快乐青春》2011,(11):29-30
古时候,洛阳附近的一个树林里,有一棵大槐树,树下住着一只大蜗牛。这只大蜗牛从来没有出过门,也不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大。有一天,一只小鼹鼠路过,被大蜗牛叫住了:“喂,小兄弟,你跑得比我快,一定知道外面的好多事情吧?”  相似文献   

8.
一斯坦因(Sir Aurel Stein)是盗窃我国西北文物的人;无论他在考古学术方面的地位有多么高,这一点却不能饶恕。我们利用他考古旅行所得大批文物,来论证古代亚洲极中部的交通道路,国际贸易,文化地位,也决不忘记这一点。他是一个匈牙利人,入了英国籍,在英领印度政府里担任工作。他利用印度政府的支持,曾到亚洲极中部与中国西北部作过四次考古旅行:第一次1900—1901年,第二次1906—1908年,第三次1913—1916年,第四次1931—1933年。旅行路线是从印度出发,到克什米尔,到帕米尔,到新疆的疏勒,沿昆仑北麓,经和阗、于阗、且末、婼羌各地,到甘肃的敦煌。由敦煌到玉门,到酒泉,越长城旧址,经毛目,沿弱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由中原通往西域各国,有一条横贯亚洲的交通大道,我国大量的丝绸便由这条道路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亚细亚以至欧洲各国。十九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柏林大学校长分李·希霍芬先后七次来中国旅行,他第一次把这条大道叫做“丝绸之路”。时隔不久,另一位德国学者写了本专著,书名就叫《丝绸之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名字便不胫而走,成了这条中西交通路线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卞之琳先生     
卞之琳先生逝世后,我有一篇很短的文字,写他与《书屋》的一点关系。卞先生是认识的。很久很久以前,就读了他的诗,并为他惊讶。惊讶他在数行之中就能表达出那么多意思,而且让人想了还想,隔了一段,忽然又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想起这首诗就想起卞先生,一想起卞先生就想起这首诗。我想很多人都这样。  相似文献   

11.
本人今年夏季麦收时节,左脚大拇指上长了一个无名肿块,后渐渐红肿胀大,脓血瘀积,使我寸步难行。一天,一位朋友来找我有事,谈论起我的病情。他向我介绍了个单方:用蜗牛贴敷。方法是:先将伤口用淡盐水清洗干净,然后找几个干净的活蜗牛捣成药泥,摊在  相似文献   

12.
焦会生 《殷都学刊》2007,(3):99-102
表面上看,《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讲述了一个未亡人为排解丧夫之痛而作的一次旅行活动,特别是讲述了旅行见闻,表达了"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的哀伤。但只要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除此之外,它还充斥着对"人性的丑陋与邪恶"的展示与哀叹,再一次深深发出对"芳草"、对美好人性复归的真切呼唤。  相似文献   

13.
牟丕志 《快乐青春》2009,(10):30-30
河边的蜗牛和小鱼是邻居,它们都在想办法对付强敌的袭击。 小鱼练就了快速游动的本领,一有风吹草动,它就如同箭一般游走,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蜗牛想的是另一种办法:它在身体外面加了一层坚硬的外壳,如果遇到敌人的袭击,就将身体蜷缩到壳子里,等敌人走后,再钻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一、李绂及其方志活动 地方志,亦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类文化典籍,其历史如从秦汉正式发端算起,已有二千多年了。然而,对方志进行理论研究却出现得比较晚。一般都认为,清乾嘉时的章学诚是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因为他创立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方志理论。但是,这套理论的形成除他本人方志实践之外,还与前人的修志经验分不开。事实上,在章学诚之前很久(至少可以溯源到东晋)就有人探  相似文献   

15.
<正> 这是一本乍看上去很平常的书,小32开、竖排、没有插图、约两万字左右,出版于1935年,全白的封面上,竖写着陶行知先生题写的《小先生的游记》,书的作者是杨应彬.令人惊牙的是写这本书的杨应彬当时只有十二岁.56年前,作者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大埔县百候中学的初中学生.《小先生的游记》是他从家乡大埔县到上海的旅行欢悲的记录,他以一个穷孩子的特殊视角,真实地反映了上海大都会贫富对立的社会生活.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本书曾经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查禁,但却再版过十二次,每次两千册,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王匡同志说,他在东莞中学念书时就知道这本书,他的老师曾经向学生介绍过这本由初中生写的书.搞战胜利后应彬同志在广州的兄弟图书公司和香港的生活书店都看到这本书,当时已被解禁,此书还远销到了南洋.  相似文献   

16.
小宋和卷卷,恋情始于3个月前社区论坛召集的自驾游。那次旅行,跟小宋拼车的全是女孩,卷卷和一古典、一时尚的两大美女。3个女孩对帅哥小宋都有点意思,小宋对此心知肚明又习以为常。也许他更喜欢古典美,但时尚美也不错。至于卷卷,老实说,起初小宋差点忘记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旅行是一种遭遇 ,一种他者眼光与陌生现实的遭遇。所以 ,旅行就是越出本土的囿限看外部世界 ,而旅行文学不过是对这种看的记录。进一步 ,旅行又是一种时空过程。在旅行过程中 ,时间与空间有着复杂的意义。时间维度在旅行文学中常常会切入了历史层面 ,构成旅行家自身的传统时间层面与所到之处的当下时间层面的纠结。空间的转移不但有地理形态的骤变 ,而且有人文环境的巨大反差。自己所属的社会和文化与所到之处的社会和文化之间复杂的比较参照 ,必然产生一种对自己所属文化及其身份的深刻体认和反思。由此推论 ,较之于其他文学形式 ,旅行文学…  相似文献   

18.
《司尊彝》是《周礼·春官宗伯》中的一章。举其要是这样的:“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春祠、夏禬,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献(牺)尊,其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秋尝、冬烝,裸用斝彝、黄彝,皆有舟。其朝献用两著尊,其馈献用两壶尊,皆有罍。……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大尊,其再献用两山尊,皆有罍。”张桂光举出“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二语,以为舟乃盘字之误(本刊今年第2期)。张是从字形和郑司农注:“舟、尊下台,若今时承盘”考虑的。但是它涉及到祭祀的全过程和用器的问题,那就必须结合祭仪和青铜器来考虑。裸用彝,献用尊,舟随彝用,罍随尊用。彝与尊之为器用,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彝是祭器的共名,尊是酒器的共名;狭义的:二者同为盛酒器。这里所用是狭义的。再说舟和罍。罍是独立的一器,舟在祭中的地位与罍相当,因而也应该是独立一器。倘如郑说,舟必与其所承之物并存,方显其用,已失独立之意。著名的考古学家郭宝钧谈到舟的问题,也认为“台下座”是其本训,但是他又指出;“但通常所谓舟,是指两耳深腹的椭状器。它可以饮酒,也可注水代(?)之用。”(《商(?)铜器群综合研究》第152页)舟,在河南新郑和辉县玻璃闯等地,都有发现,可为实物之证。不过,有一个问题必须说明,舟这种器物的出现,是在春秋和战国时期,然而也必须知道,《周礼》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它的记载反映的基本是东周时的情况,所以,载入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是完全合理的。现在该探究它的用途了。这需要与罍称合着来看。金石的《小辞典》曾为指出:  相似文献   

19.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开始于他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书中提出的物化观点和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联系中介。当代西方的文化研究以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开始;之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威廉斯的引领下,英国文化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家以及其他"后"理论又将文化研究推向了高潮。赛义德写了两篇关于某一种元理论可以从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进行"理论旅行"的文章,在我国学界影响较大。而许多人在研究"理论旅行"问题时,没有注意到赛义德的"理论旅行"论虽然有普遍理论意义,但他的两篇文章都把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化研究的勃兴追溯到卢卡奇批判理论为起点的理论旅行。这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卢卡奇和他的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马克思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者是怎样反对封建主义的?我们可以举拉吉舍夫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以下简称《旅行记》)作为一个比较激进的例子来加以回答。拉吉舍夫(1749-1802)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铲除专制农奴制的革命思想家和文学家。列宁把他看作大俄罗斯民族的骄傲。他在著名的文学作品《旅行记》中,采用十八世纪欧洲的感伤主义文学中颇为流行的旅行记体裁记述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描绘了一幅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