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科技》2011,(9):8-8
1.不入侵要明白儿子家的女主人是媳妇,到他们家去,提前打个招呼。2.不苛求不要抱怨媳妇不会做家务,更不要抱怨媳妇让儿子做家务,他们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成长。3.心中一杆秤不掺和儿子、媳妇的矛盾,小两口吵得再凶,也只是内部矛盾。当婆婆的一插手,反而使矛盾扩大化。  相似文献   

2.
母亲一辈子都对父亲不满意,她总是反复地唠叨着,说父亲怎么样不好.父亲听了,并不怎么理会,实在感觉有点心烦了,就出门走一走. 父亲每天早晨出去散步,回来时总会顺手买些青菜,母亲不是说西红柿的 颜色不好,就是抱怨白菜不够水灵.  相似文献   

3.
潘捷 《快乐青春》2009,(1):39-39
在一家超市里,父亲、母亲和年轻的儿子一家三口在完成了家庭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爸爸,您看到没有,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一个人送还,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归拢手推车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勇气的力量     
一位农民每天挑着柴禾翻山越岭,到集市去卖,来换取一天的口粮和供儿子上学。 儿子放假回来,为了培养他的吃苦精神,父亲让他挑些柴禾去卖。儿子挺不情愿地答应了。他翻山越岭挑了两担后,再也挑不动了。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个村里住着一位老人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孩子的母亲已去世,老人要管理稻田,就把家务交给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非常懒惰,老人从田里回来时,发现他们一件家务活也没做,连饭都没有做。  相似文献   

6.
儿子还没满岁的时候,受一所谓朋友的蛊惑,我毅然辞职跑到外地去追求那飘渺的高薪。其实当初在长江边的那座小城里,我的经济虽不甚宽裕,但一家三口还是过得其乐融融。每天中午和晚上我下班回到家中,儿子就会张开他那没牙的小嘴甜甜地望着我笑,让我所有的劳顿和烦恼顷刻间烟消云散。然而,为了让儿子今后生活得更好,做父亲的责任感最终战胜了儿女情长。打起背包,我朝还不会叫爸爸的儿子挥挥手,便充满希望地踏上了打工之路。  相似文献   

7.
父亲违了法,儿子该怎样做?或者,儿子犯了罪,父亲又当如何?这问题很早就在困扰着人们.<论语·子路>篇的一条记载就是好例:……  相似文献   

8.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他说:“我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弄不懂的就问他们,他们弄不懂的  相似文献   

9.
星云大师讲过一个故事:端午节那天,婆婆要媳妇包粽子。现在年轻人有几个能做可口美味的粽子?虽然在老人眼里,只是简单几个粽子,却让媳妇从早忙到晚。粽子要煮好了。媳妇正高兴,突然听到婆婆在给小姑子打电话:“女儿,我叫媳妇包了粽子,你快回来吃。”媳妇不由得来火了:“我辛苦一天,刚煮好粽子,你就打电话叫女儿回来吃!”  相似文献   

10.
母爱的姿势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就住在一套用木板隔成的两层商铺里。母亲半夜起床上厕所,突然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便意识到家中出事了。等丈夫从梦中惊醒,楼下已是一片火海,全家两个女儿三个儿子以及两位雇工都被困在大大中。孩子们被叫醒后,个个如受惊的小兔子,逐一聚拢到母亲身边。幸好阁楼上的天花板只有一层,砸开它就可以攀上后墙逃生。绝望之余,父亲带着两个雇工砸开天花板,并第一个抢先翻过墙头。父亲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他只顾呼唤邻居救火。高墙里面,大火离母亲和孩子们越来越近了。5个孩子中,  相似文献   

11.
父亲违了法,儿子该怎样做?或者,儿子犯了罪,父亲又当如何?这问题很早就在困扰着人们。《论语·子路》篇的一条记载就是好例:  相似文献   

12.
好不容易到了春天。这期间,我一次也没回娘家,父亲也一次没来看过我,他还在生我的气。一天,母亲偷偷来看我,一看我和儿子上午10点才吃早饭,而且是烤饼加开水,眼泪就落了下来。母亲说:“走,回家,妈给你们做顿热饭。别怕碰着你爸,他天天这个点儿去公园看人下棋,不在家。”母亲做的面条,儿子吃了三小碗,里面有荷包蛋、菠菜、西红柿。母亲看着外孙狼吞虎咽的样子,眼泪扑簌簌往下流:“以后天天上午9点半来家吃饭,不来,我就做好给你送去。”从那以后,我每天上午9点半领着儿子去娘家吃饭,每次都没有遇到父亲。有时我的自尊心阻止我去,可看到儿子淅渐红润的小脸,我又不忍心苦了儿子。  相似文献   

13.
别说父母老     
我发现,父亲和母亲都特别不服老.别看他们都60多岁了,可依旧勤劳,每天忙里忙外,不肯歇歇安享晚年.每次我说他们老了,他们都不服气,急着和我争辩. 父亲种了很多菜,经常骑着电三轮车去城里卖菜.我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就劝他说:“爸,你都多大年纪了,还种这么多菜,赶集卖菜多累,家里又不缺这点钱……”我话还没说完,父亲就生气了,冲我嚷起来:“我怎么老了?我耳不聋,眼不花,吃嘛嘛香,怎么会老呢?”我只好说:“您干活儿可得悠着点.”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犹太家庭的父亲,存钱存了很久,终于买了一辆向往已久的新车。新车开到家后,他珍爱有加,每天都要洗车打蜡。他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爱车,也常常乐此不疲地帮爸爸洗车。有一天,这位父亲开车回到家后,累得一动也不想动。于是他决定破一次例,改天再洗车,尽管自己的爱车因淋雨而显得脏乱不堪。这时,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累,就自告奋勇要帮父亲洗车。见他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  相似文献   

15.
一位睿智的父亲,为了检验三个儿子的聪明才智,经过苦心设计,想出了一道试题。 父亲分别给了三个儿子每人100元钱,要他们用这100元钱去买他们所能想到的任何东西,再将买回来的东西,设法装满一个占地超过100平方米的大仓库,  相似文献   

16.
不孝儿子     
庆佳 《快乐青春》2011,(9):54-54,80
有一户人家,夫妻俩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出生不久妻子生病死了,父亲既当爹又当妈,辛辛苦苦才把儿子拉扯大了。谁知道儿子不学好,整天花天酒地,父亲累死累活地赚钱,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儿钱,都被儿子花光了。儿子要不到钱,就对父亲又打又骂,乡邻们看不下去了,就把儿子告上了衙门。  相似文献   

17.
去年春天,我作为实习医生给骨科医院的尼尔医生做助手. 一天夜里,一个父亲抱着一个啼哭的小男孩儿,急匆匆地走进接诊室.那父亲说:"就在20分钟前,我4岁的儿子不慎从窗台上摔了下来."我给男孩儿做了初步诊断:左手腕向后偏折大约45度.  相似文献   

18.
特殊呵护     
去年春天,我作为实习医生给骨科医院的尼尔医生做助手. 一天夜里,一个父亲抱着一个啼哭的小男孩儿,急匆匆地走进接诊室.那父亲说:"就在20分钟前,我4岁的儿子不慎从窗台上摔了下来."我给男孩儿做了初步诊断:左手腕向后偏折大约45度.  相似文献   

19.
为你挡风     
那天,天气很冷,北风呼啸。公共汽车上人很多,站在我旁边的,是一个面容憔悴,头发有些发白的中年汉子。中年汉子站在窗边,旁边那个小伙子是他的儿子,小伙子在不断地埋怨做父亲的没本事。从他的话中,我依稀了解到,中年汉子是一个下岗工人,靠在路边摆摊维持全家生计。小伙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中年汉子就托关系,向人借了几千元,总算给儿子在一家工厂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儿子嫌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没尝过婆婆的厉害,可是耳濡目染,使我对婆媳关系十分恐惧。婆媳之间关系紧张有多种说法:一曰,儿子是妈妈带大的,现在跟媳妇过日子,当妈的不放心;一曰,儿子的习惯只有妈明白,妈的心思也只有儿子知道,所以媳妇说啥都不得法。现在还有第三种说法,媳妇比婆婆厉害,婆媳关系颠倒了。常言道,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