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人的贫困与高房价,是近些年来中国发展尤其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两个难题.青年人、尤其是出身低层的城市青年人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些年来不公正的分配机制的后果,其中伴随着一定的代际不公,高校扩招也带来了社会人群结构以及贫富关系的新变化.高房价与贫富分化互为因果.征收房产税、培植中产阶级并辅之以效率激励手段,建立或重构一个公正的分配制度,是改变青年人的贫困、抑制高房价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商品房行业在我国蓬勃发展,房价也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似乎买房子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商品房广告成为开发商推销自己开发楼盘的重要工具。但是部分企业急功近利,商品房广告纠纷时有发生,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着重从法律角度上分析商品房广告,运用民法、房地产法等理论来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从张某与某房地产企业的典型案例中提取类似案件的共性,为我国商品房行业转型升级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关系之谜:一个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四象限理论分析模型探讨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关系之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旺盛的住房需求促使房价上涨,并刺激土地需求的上升,土地需求上升进一步拉动地价的上涨,地价上涨会提高住房建设成本,抑制住房供给,且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中国的高房价不完全源于高地价,中国的高地价也不完全源于高房价.现阶段中国的高房价主要源于需求拉动、供给推动、竞争不完全;中国的高地价主要源于需求拉动、供给推动、供地垄断.  相似文献   

4.
邓遂 《兰州学刊》2014,(11):81-87
城市商品房社区情感的生成是商品房社区成为亲密情感型社区的关键。虽然商品房社区在社区情感的生成方面有着普通社区所不具有的基础优势,如阶层化社区的形成、共同社区情境的生成及业主自治模式的兴起等,但商品房社区情感的生成存在着业主异质性高、隔离性社区建筑模式、非协调性社区治理模式和社区回应性不足等现实障碍。应从建立包容性发展的社区价值理念、形成人性化社区建筑模式、确立业主自治主导下的合作性社区治理模式、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以提升社区回应性等路径方面展开建设,以促进城市商品房社区情感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细化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方式才能厘清高房价与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机理,揭示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效应及其调节因素。在进行适当的模型修正基础上所做的实证检验表明:房价水平与微观人力资本投资、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高房价阻碍劳动者人力资本的积累,其中微观人力资本投资是高房价影响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的中介途径,具有中介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房价与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金融市场发展、城镇化进程、文教卫生公共设施建设是产生调节效应的调节因素;全国东、西、中部不同的区域层面,“倒U型”曲线拐点对应的房价水平依次递减,中部地区目前房价水平已处拐点右方,高房价负向作用于微观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6.
一、职工公有住房使用权能否通过差价交换进入市场: 一个来自房改前沿的现实问题 经过十余年的曲折探索,我国已经确立了“改革低租金的住房福利分配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这一住房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和目标。但现实生活中“高房价”和居民“低收入”的矛盾,却依然是推行房改和住房商品化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之一。房价与居民的购买能力脱节,导致社会对住房的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消费市场低落,商品房大量积压,严重滞缓了住房体制由福利分配向商品化、市场化的转换。而要改变这种状况,简单化地期盼大幅度降低房价或提高职工收入,短期内显然不太现实。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人们奔向北上广、留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可以在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RosenRoback模型的基础上,从城市宜居性、住房价格与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予解释。利用中国35个大城市特大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的名义工资补偿了高的住房价格,高的城市宜居性补偿了低的城市房价调整工资,城市宜居性与住房价格正相关,与房价调整工资负相关,存在一种补偿机制。城市宜居性已经成为中国居民选择城市居住的重要因素,高房价挡不住高宜居性的吸引。研究结论不支持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城市宜居性、住房价格和工资水平是内生于城市增长的,人的城市化是市场机制决定的城市化过程,人为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8.
皖北农民市民化的困境与出路——基于B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城乡分化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加上城市内部分化日益严重,皖北农民市民化的困境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城市户口对农民工没有吸引力;二是本地企业留不住本地农民工;三是土地收入不足以保障生活;四是进城农民的"低收入"、"低保障"遭遇了城市的"高房价"。要走出上述困境,从市场层面来看,要赋予农民平等的市场准入权,让进城农民能够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开放城市公共生活,让进城农民在城市居有其所、享有与市民平等的各项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9.
山东房价与商品房空置率、居民收入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张燕丽  高宏 《东岳论丛》2006,27(3):171-175
利用1998年以后的有关主要统计数据,对山东房价和商品房空置率、城镇居民收入进行了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一个时期的房价,与商品房空置率、城镇居民收入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也表明,住房分配货币化这些年来,总体情况分析,我省房价与收入比基本稳定在相对合理的区间,但房价对不同收入群体、不同的区域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宜创特征的城市品牌价值体系,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6-2014年各指标数据为样本,通过熵值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手段研究了包含宜创特征的城市品牌价值对房价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城市品牌价值体系中宜业、宜居、宜学、宜创和宜游特征依次显著影响房价,并且宜创特征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将给城市的商品房房价带来3.6%的增幅,而宜商特征对商品房房价的影响作用不明显。结果说明了城市的就业机会、居住环境、学校水平、创新能力和旅游特色是导致城市间房价差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微利房是房地产开发商修建的用于公开向社会出售获取利润的普通商品房。 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修建的普通住房。如:北京、成都、烟台、宁波等城市获得世界银行贷款支持修建的住房。这类住房成本略低于普通商品房,故称经济适用房。 安居房是指实施国家“安居工程”而修建的住房,由国  相似文献   

12.
目前,商品房的销售价格与居民的现实承受能力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与矛盾,致使居民不能成为商品房购买的主体,而只能“望楼兴叹”。合理解决这一矛盾,除加大房改力度、降低商品房销售价格以外,推行楼宇按揭业务是使居民成为商品房购买主体的必然选择。楼宇按揭——是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与银行信用社等其它一些金融公司联合向购房者提供贷款,从而促进房屋销售的业务。购房者在购买商品房时,只需要支付商品房价格的一定比例公款,其余部分由借贷的金融部分代为支付,就能购得商品房。在美国,按揭购房是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住房信贷方式。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城市商品房住宅小区这一特定的城市空间内的小区善治与社会建设创新问题。在正视小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和主要问题的前提下,立足于业主自治与小区善治的新视角,讨论小区善治与社会建设创新的关系。业主自治乃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试验,体现并有助于城市基层民主政治的生长;小区善治为现代公民社会发育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是创新社会建设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的城市商品房住宅小区,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建设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之间相互博弈,并出现了影响城市小区和谐的六大问题,即房屋建筑质量问题、物业服务纠纷问题、业主组织建设问题、小区公共及共有设施纠纷问题、私搭乱建与违法建设问题、邻里纠纷与业主自律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单元式住宅:是指在多层、高层楼房中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通常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住户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一般多层住宅每个楼梯可以安排24到28户,所以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又称为一个居住单元。 商品房的结构:售房的楼书中常见用语,房屋结构可分为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期房:指不是即买即可入住的商品房,即房地产开发商从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开始至取得房地产权证大产证为止。所出售商品房称为期房。消费者在购买期房时应签商品房预售合同。 现房:指消费者在购买时即可入住的商品房,即开发商已办妥所售商品房的大产证的商品房,与消费者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后,立即可以办理入住并取得产权证。  相似文献   

16.
陈小姐在国有企业工作8年,每月工资单上都被扣除住房基金若干元,如今她准备购买商品房,但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又如何提取? 像她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对此,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市分行房地产信贷部钟晓华副主任介绍说:住房公积金是一种具保障性、互助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之初,壮年时期从农村进入城市经商的农民进入暮年之后,他们作为一种特殊的"非城市,非农村"居民,在老年时期的生活需求、经济支持、精神慰藉,以及心理状况和生活观念均与城市老人和农村老人存在很大差异。这种"非城市,非农村"的老人虽然已经离开农村进入城市20多年,但与城市的融合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正生活在一个社会关怀和社会认同的"空挡"之中,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并提高非正式支持体系对老人的照顾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作为一个综合型、应用型、管理型的房地产行业,在其涉及的相关部门、应用的基础理论、管理的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也反映出一些新问题。本文仅就商品房面积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一、关于商品房面积的纠纷在1997年消费者投诉反映的十大问题中,商品房问题排在第二位。商品房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房质量、商品房合同不规范、商品房面积纠纷、售后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质量显然是最严重的问题。同时商品房面积纠纷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却是不争的事实。其主要表现形式一是“短斤少两”。在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9.
西藏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其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与中国内地并不一致,因而本文综合西藏城市内部发展演变的特征,西藏与内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西藏城市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划分为五大阶段,即西藏城市的孕育期(堡寨部落时期)、西藏城市的形成与曲折发展期(吐蕃时期)、西藏城市纳入到统一中国的发展时期(元明时期)、城市的复兴与平稳发展时期(清代民国时期)、城市快速发展与现代化时期(新中国时期),并对每一时期的城市发展特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管理制度与实际运作之间脱节是古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清代城市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现象。清代地方城市管理制度受到政治体制的制约,而管理执行者素质低下、敷衍塞责,导致晚清地方城市治安管理制度与管理运作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