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人王进喜同志终生实践自己的誓言:“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为祖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出尽了力,为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操碎了心。1970年11月,他过早地离去的时候,人们都说;“老铁没有死,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在当时,我只觉得这句话是人民群众对铁人的一种怀念,表达了一种感情;而在20年后,才真正懂得了它的真正的确切的含意,知道了它的份量。为写《铁人传》,我们做了一次广泛深入地采访。在采访中有20几人谈到了他们亲身经历过的这样的故事……冷风哩唤的清晨,一个工人匆匆忙忙地赶路,他要赶回井队上八点班。…  相似文献   

2.
正李老师:我和老公恋爱7年后结婚,5年后才要孩子。自从孩子出生,我们的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他常跟别的女人倾诉我们婚姻内的问题。在我的逼问下,老公承认他感情出轨了,还说对我的爱情消失了,要结束婚姻。我冷静地原谅了他,觉得他是遭遇了中年情感危机,所以要求他跟我一起接受婚姻治疗,他答应了。但是,我觉得是我的强势逼迫老公答应去接受婚姻治疗,可能这一切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或许  相似文献   

3.
<正>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十七岁时曾说过:“人是一个秘密,必须识破它,如果为了识破它需要整个一生,也不能说是浪费时间;我要探索这个秘密……”后来他以毕生的创作实践了这一誓言。因此,当他晚年总结自己创作历程时曾自豪地宣称:“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这并不正确,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的是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这话道出了作家一生所从事的文学创作的宗旨,即探索人的秘密。鲁迅曾称他为“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说“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在堂上举劾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的人生态度和品格要理解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就要了解他的人生态度和他的品格。宗白华曾是“五四”时期我国最大的文化统一战线团体——少年中国学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在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时候,他曾同王光祈一起发过誓言:“此生不再入第二党会”。他大半生始终实践着自己这一誓言。“五四”以后,少年中国学会分化解体,他的小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5.
不如不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舒 《家庭科技》2006,(10):7-8
初恋是最美好的,初恋情人最难忘。可是,多年以后,我们真的还在怀念初恋的那个人吗?也许只是借着怀念初恋的那个人,而怀念那时的自己。怀念的情节会不断美化当时的人、当时的生活、当时的感情。而当心底的那个人再次出现在面前时,我们才会猛然醒悟——此他非彼他。  相似文献   

6.
我不是唯心论者,但我常常想,人生的事情是不能强求的。平心而论人与人之间并非生来就有高下之分,人的智力优劣也基本相似。譬如我的大学同学,有些人的生活处境就还十分艰难,你能说他的智力水准比我们差?不是的。凡事都有一个缘分,现在时髦的说法叫做机遇。大而言之,如果“四人帮”不垮台,如果不改革高考制度,那我至今还可能是一  相似文献   

7.
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他问李宗仁对胡适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这位胡适的弟子也同样认为“胡先生在盛名之下是十分‘爱惜羽毛’的。”胡适本人在1922年曾反诘道:“有人说我们‘爱惜羽毛’……我们若不爱惜羽毛。今天还有我们说话的余地吗?”在时隔二十年的1947年.他在日记里明确写下了“我不是爱惜羽毛的人”。  相似文献   

8.
志穷没法救     
富人每天回家时,总有一个乞丐守在路边。那富人对乞丐不理不睬,邻居就说富人不慈善。富人说我这样做恰恰是慈善,他能要到饭,就不想去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富招儿都是被穷逼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女儿在北京上大学,暑假想找个实习单位,而且就想找在北京的.她知道我们很难帮上忙,就说:"我自己想办法吧."2010年7月,她从北京回到武汉,我问实习的事有着落吗?她说:"我在网上跟人说过了,请他们帮我找一找,他们说如果找到了,会及时通知我."  相似文献   

10.
王震同志是我军的一员名将。他胆识卓著,能征善战,战功赫赫,名闻遐迩,已为世人所赞颂。 然而,在十年动乱中,王震同志被迫下放到江西红星垦殖场劳动三年。他在这里以强烈的革命责任感,扶正压邪,延纳人才,改造荒山,发展生产,继续为革命事业作贡献的动人事迹,却并不为很多人所知道。 笔者早有写这篇文章之念,但是,王震同志却谦虚说:“我准备在那里干到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有人说我熟悉红星的一草一木,那是用文学词藻的夸张。说实在的,我在那里劳动不多,缺点错误不少,发过脾气,甚至骂过人。因此,称赞的话什么时候都不能讲。”因此,就一直没有动笔。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问你,你喜欢动物吗?答案多半是肯定的。可是如果我问,你常去动物园吗?你一定在摇头了。对,你说得没错:路太远,票价挺贵,人又挤,看来看去就这么几种动物。好容易去一次,你最喜欢的大熊猫还在睡觉……多扫兴呀。 那么,何不试试在网上逛动物园呢? 国内目前上网的动物园站点还不多,能找到的只有上海动物园(http://www.shanghai window.  相似文献   

12.
蒋骁飞 《快乐青春》2014,(10):70-70
几位登山运动员在一起聊天。一个说:“如果不是山顶上那场突如其来的令人诅咒的暴风雪,给行动和宿营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五年前就登上了欧洲最高峰……”另一个说:“那是两年前,当我快到山顶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该死的雪崩,尽管顶点近在咫尺,但我必须撤退,我所有的努力都在瞬间付之东流……”“不!我们不该诅咒暴风雪和雪崩。”站在一旁的著名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大声说,“我们应该感谢它们!如果没有它们,每个人都能轻易地登上顶点,那样我们的工作还有意义吗?”困难,没有人会喜欢。其实,困难是生活给予我们的另一种恩赐。  相似文献   

13.
我和房东订了6年租约,现在已经第四年了。春节后,房东突然要加价,说如果不加,就让我搬出去,只赔1个月房租。他有这个权利吗?我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生如夏花     
雯子 《快乐青春》2006,(6):77-79
1 我对百合有着特别的感情. 渝生知道我的秘密,他就一遍一遍地教我画百合.乳白的花苞,深绿的叶子,挂满了我的房间.我总是问他:"渝生,我还能再见到如夏吗?"  相似文献   

15.
雨先生《答余杰先生)》。 我想谈谈这篇文章,是感到有话可说,觉得它有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如果仍然无话,别人又说了,我是不会瞎掺和的。 一、谁来忏悔,向谁忏悔 余秋雨在他的答文里说,在中国某个人稍稍成名以后,就有人想出来将这位名人“搞掉”。这确实是我们的某种劣根性,不过那还要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又是通过了什么样的途径成名的。如果手段卑劣,居其位而干坏事,那么这样的人无妨揭出他的老底来,“搞掉”他就不算不该。如果他成名的手段正当,成名以后并没有为非作歹,对旁人不构成妨碍,那么,他的成名就无可厚…  相似文献   

16.
正从小到大,我妈求过我不要打游戏,我爷爷求过我跟着他拉二胡。只有我爸从来不求我。唯独有一天,他求我看一本书。记得当时在新华书店,他试探地、讨好地,几乎是谄媚地对我笑着说:"我给你买一本《林海雪原》,好吗?"我不愿意。这书的名字太正气了,我想买的是另一本《豪夫童话》,黄色的封皮上画着童话小人,很可爱。他说:"那就两本都给你买,《林海雪原》也买,好吗?"到现在我还记得他那眼巴巴的样子。反复恳求下,我才终于勉强答应。他从售货员的手上接过那本  相似文献   

17.
妻是我中学的同学,文革中我们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山区农村插队落户。几年后,在那里结了婚。婚后我们的感情比较一般。 1977年秋天,我参加了中断12年之久的第一次高考,考上了北方的一所大学。但录取通知书到手,我却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我们的孩子刚满周岁,两个人一起照料尚且忙得昏天黑地,丢给妻子一个人怎么办?再说,我们起早贪黑下地干活挣的工分还不够糊口,上学的路费、学费、生活费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18.
一帮小学时的老同学,毕业40年后聚会。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组织者还邀请到了王老师。她是还健在的唯一老师,已退休回到了城里。当年我们这些山里娃,也都两鬓微白,步入中年。久远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一位女同学拉着王老师的手,激动地说,王老师,您教我们三年,您知道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吗?王老师摇摇头,女同学说,您给过我的一张餐巾纸。那天,家里出了事,我心情不好,上课时老走神,心不在焉。任课老师很生气,让我下课后到办公室一趟。在办公室里,那位任课老师再次狠狠地训斥了我,骂我自以为是,骄傲自满。  相似文献   

19.
家有"股神"     
股市火爆,一路看涨.老公眼红,一头扎进股海畅游去了.我提醒他规避风险,他反而笑我没有雄心,还说,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在江湖飘,就是不挨刀.我问:这是俗话吗?老公笑而不答.  相似文献   

20.
邓拓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地二十年了。他是在十年动乱初期的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的。正当他奋发有为,可以为党做更多工作的时侯,他却死于非命,这是永远使人感到惋惜和怀念的。邓拓同志是一位知识渊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一生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地向历史海洋的深度钻研。他的学者气质,和他稍有接触的人,是立即可以察觉到的。可他同时也是一位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