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中、美不同地区的人进行婚姻沟通方式的异同以及婚姻沟通方式与婚姻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对不同文化中的"要求/退缩"的概念进行梳理。研究发现,"要求/退缩"的婚姻沟通方式受到文化因素和教育时间、收入等的影响;在地区差异中,美国被试呈现最多的"妻子要求/丈夫退缩"的沟通方式,其后依次是中国城镇被试、中国农村居民和生活在美国的中国移民。中国农村被试呈现最多的"丈夫要求/妻子退缩"的沟通模式。"要求/退缩"作为一种消极的沟通模式,直接影响人们的婚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人类走向进步的道路是开放与选择。开放与选择首先出现在人类第一种社会关系即婚姻关系中。婚姻涉及到人类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双重交流与沟通,涉及到人类种质、体质和文化素质的优化组合与整体发展。“婚姻圈”是指人类由种族——阶级——文化所限定的通婚空间和范围,或者由地域空间所限定的通婚范围。人类的姻婚史就是不断突破原定婚姻圈的限制,向着更高更大的婚姻范围运动。婚姻圈的运动史就是人  相似文献   

3.
智媒城市区别于传统都市主义的空间传播机制,其地方感呈现出虚实场景交织的感知动态化、个体情感体验的微空间化、社会互动参与的权力可塑性及身体与空间的分离错位感等新特征,本质上反映了人与城市空间的认同感——可沟通程度。从人文地理学“文化转向”与传播学“空间转向”的跨学科视角出发,将智媒城市空间的媒介沟通功能作为其地方感形成的起点,运用自然空间修复器的场景化实践、人文空间承载物的意象性表征,以及社会空间日常化的公共性再现等实践路径,来建构和形塑人们对于自然空间的环境认同、人文空间的文化认同以及社会空间的身份认同。而人在地方感回归的过程中,也要努力发挥其主体性反制作用,以人本主义实现与自然空间的“超链接”,与人文空间的“再部落化”及在社会空间中的“具身公共性”,建立起与城市空间的深度情感连接。  相似文献   

4.
罪犯权利有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之分。婚姻权是罪犯的应有权利和法定权利。但对罪犯婚姻权,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存在着种种缺损。对罪犯的婚姻权应给予必要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帮助渴求幸福婚姻的人们 在决定放弃央视高薪和稳定之前,茱莉就已经发现身边有很多人的婚姻并不幸福.采访过几百对婚姻幸福及不幸福的夫妻之后,她分析,婚姻不幸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表象上的出轨或是喜新厌旧,根本原因在于价值观、人生观、沟通方式等的巨大差异.简言之,就是两人"不适合".  相似文献   

6.
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而从本质上看则是男女两性的一种社会结合。因此,婚姻的选择、基础、性质、功能和婚姻关系的维系与解除等一系列婚姻过程,就必然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各种社会生活条件诸如物质生活水平、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民族风俗、宗教信仰、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等的重大影响。可以说,作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的婚姻及其过程,几乎要受到全部社会物质与精神生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物态观     
张红旗 《理论界》2005,(12):82-86
本文对空间的认识区别于空间是物质的认识;对时间的认识区别于时间也是物质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相对物质相对运动的物态范围描述;相对物质相对运动的物态量化描述。对物态事件的起源现象、生命现象的物质自然本性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8.
郝建平 《天府新论》2010,(4):123-127
媒人是中国婚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婚姻状况的变化而出现的.中国古代的媒人有官媒和私媒之分.媒人在沟通两性联系、促成婚姻缔结、维护社会安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现代社会中,媒人仍将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9.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夫妻房产归属处理的规定,在价值取向上偏重保护强势有产者一方的利益,这种价值取向势必会对我国传统婚配习俗习惯产生一定冲击,对现行婚姻中弱势的无产权方配偶产生不利影响,对未来缔结婚姻者起一定导向和指引作用。法律及司法解释应在保护婚姻强势个体利益的同时兼顾弱势个体利益,以有利于婚姻家庭和谐与社会秩序的稳定为价值宗旨,给社会留有一定空间而不必过于"一刀切"地细化。  相似文献   

10.
邱婷 《天府新论》2022,(2):130-138
基于豫北农村的经验发现,在家庭婚姻偿付能力普遍偏弱的情况下,农民长期面临较重的结婚负担。由于家庭再生产任务和社会文化结构的共同作用,农民家庭往往采用变通方法克服压力以实现婚姻缔结,从而形成了早婚和入赘婚两种稳定的非常态婚姻实践形式。前者通过婚后补偿实现了家庭结婚压力的时间分散,后者通过男性“屈尊”实现了家庭结婚压力的空间转移。婚后补偿与男性“屈尊”的婚姻策略都试图突破家庭能力、条件不足对男方家庭造成的婚姻缔结压力,是有明确目标指向的家庭整体性婚姻实践;但两者都存在婚姻基础薄弱的共性,仍面临婚姻不稳定与婚姻离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由于登记婚姻制的强制性,非婚同居与事实婚姻是两个存在交集的概念,两者的法律后果部分重叠。非婚同居有别于婚姻,不能直接适用有关婚姻的规定,但又要给予适当的法律保护使得其合理的诉求不至于被法院拒绝。有些关系则可以类推适用婚姻关系的规定如家庭暴力、姓名权、人身自由权等,应适当限制非婚同居者之间的权利,以维护婚姻正常的家庭职能。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离婚现象。虽然离婚者的外部环境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离婚者本人仍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个人对婚姻的成败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婚姻也不例外。现实生活中不少伟人、名人,他们在事业上卓有建树,可在婚姻上却写下了许多败笔,这就说明成功的婚姻不单  相似文献   

13.
张丛林 《江淮论坛》2001,(3):111-115
在中国古代 ,广大妇女在婚姻中一直处于任人宰割屈从受辱的地位 ,成为婚姻悲剧的主角。而封建礼教乃是制造婚姻悲剧的根源 ,是扼杀自由婚姻的一把软刀子。先秦时期是礼教和儒学产生与形成的时期 ,礼教已开始了对男女婚姻的干预。儒家的妇女观、婚姻观成为礼教干预和钳制妇女婚姻最直接的思想武器。而在男女婚姻问题上则表现为儒学礼教对婚姻干预的逐渐强化。为了从思想上让妇女自觉成为婚姻的奴隶和男人的附庸 ,秦汉时期统治阶级开始大力提倡妇女要有贞操观念。但封建礼教真正以“贞节”杀人、对女性在婚姻上的极端束缚是在理学产生的宋代以后。而批判宋明理学 ,主张婚姻自由则成为宋代以后叙事文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要和三观相合的人结婚,因为这样才不累。倒不是说,三观不合的人一定不能在一起,只是三观不合的婚姻,如果想安稳走下去,需要双方付出的改变会非常多,必定要有一个人迁就另一个人的价值观。虽然婚姻里要相互妥协,但习惯可以适应,脾气可以忍受,要一个人完全背离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北方民族政权西夏党项社会婚姻制度的一些特征.西夏婚姻中姑舅表婚盛行;西夏婚姻制度所反映的女性地位较高,妇女有一定的主婚权,寡妇和战争中被俘者的妻子有改嫁权,西夏婚姻中的妻妾没有中原地区尊卑严格,嫡庶之间的差别也没有中原地区大,地位低下的妇女在西夏的待遇要好一些;西夏婚姻中有对非婚性行为和非婚生子女的相对宽容的特征;西夏婚姻中有女嫁不从夫姓和女子以身先荐国师的现象;西夏婚姻中的择偶标准有其自身的特征,如"姿容"固然是择偶的主要标准,但是妇人内在的美、对丈夫的忠贞更为重要,西夏婚姻观念中对于经济因素也很重视.  相似文献   

16.
《琼州学院学报》2016,(6):92-96
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科学和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区别于其他时代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婚姻论财现象的出现,而女子出嫁盛行丰厚的嫁妆也就成了宋代独具特色的现象。宋代厚奁的原因主要有父母爱女之心、宋代的商品经济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科举取士的发展、士人之间攀比心理以及女子财产权利在法律上的保障等。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说明:人们对宠物用品设计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产品的造型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完善,人们更加需要的是有利于人与宠物之间感情沟通的,有特殊文化含义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宠物用品。该家具在人类家具的基础上加入宠物的部份,人与宠物共享空间。因为宠物不仅仅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宠物也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尤其是宠物猫,猫很没有安全感,性格比较好奇,但是又很独立。要给它关爱和足够的活动空间,但是较多的活动空间又可能会比较占空间,所以结合的设计不仅节约空间,又给了猫一定的私利空间。  相似文献   

18.
谁的爱巢难筑?──来自江苏省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夫一妻制社会,处于可婚年龄段的非婚姻状态(未婚、离婚、丧偶)两性人口构成一个所谓的“婚姻市场”.每个处在可婚年龄阶段的非婚姻的人因可以在婚姻市场上选择伴侣而自然地置身于婚姻市场中,又因结婚(初婚、再婚)而退出婚姻市场。对于象中国这样一个终身不婚比例很低国家,处可婚年龄段的人口都要进入婚姻市场,而其中绝大多数又因结婚而迟早要退出婚姻市场,有的人一生中甚至进出好烟市场多次,而与此同时则有极少数人始终在婚姻市场上徘徊(终身不婚),这既有当事人一些诸如对对方的要求过于苛刻,以至于在他(她)周围找不到…  相似文献   

19.
李巧宁 《学术论坛》2003,(6):119-122
女知青与农民的婚姻是上山下乡时期女知青婚姻的主要形式,在当时受到了国家的介入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今天仍是知青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女知青与农民结婚,和当时社会的大多数婚姻一样,有爱情和理想搀杂其中,但现实的成分占多数:和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关系。今天,回顾这段婚姻,我们应当给予它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20.
人们大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中国人的婚姻高稳定、低质量”,“60%的夫妻是凑合型”,“改革开放使性观念混乱,离婚潮泛滥”。然而,提出这些观点的人实际上从未进行过有关的实证调查。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现状究竟如何?中国人的凑合婚姻真有那么多吗?市场经济和外国文化对婚姻层面渗透的广度和深度如何?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题为《转型期中国人的婚姻质量》的全面性调查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下面刊登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