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媒介个体"和"普通日常生活"成为微文化的两个面向。微信分享是一种自我建构行为,用户通过分享的"作品"期望好友欣赏、接受来建构自我形象,从而实现想象和现实两个层面的交互。用户借助微信与好友的共时互动实现审美愉悦与社交实用功能的统一,与艺术"类而不同"构成微信分享审美的内在结构。通过微信分享塑造的自我形象既具有审美的普遍性,又指向现实个体。微信分享不能放在费瑟斯通带有精英色彩的日常生活美学框架中来阐释,它是偏向于社会大众个体普通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  相似文献   

2.
单国胜 《家庭科技》2007,(10):51-51
王某受雇为某建筑公司运输水泥预制板。一天,他装了一车预制板驶往工地时,车辆突然抛锚,他只好将车靠右边停放,钻到车底下检修起车辆来。突然,"咣当"一声巨响,一辆疾驶而来的大货车追尾撞上了抛锚车,王某被车轮辗过,当场惨死。经分析认定,大货车司机赵某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王某无责任。事后,赵某赔偿了王某父母13万元。王某的父母要求建筑公司为王某申请工伤认定,建筑公司认为王某父母已从赵某处获得了全额赔偿,拒绝了王某父母的请求。于是,王某父母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王某构成工伤,并给予了其父母工伤保险赔偿待遇。为什么王某可以获得双重赔偿?  相似文献   

3.
金柳 《家庭科技》2020,(3):46-47
正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媒体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移动端的通信App广泛运用于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其中,微信App是运用范围最广、运用人群最多的一款免费通信类应用程序,它是一个可以传输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手机移动端的交流软件。同时,微信也开发了一系列应用,如朋友圈、公众平台、微信运用、手机钱包等。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扫二维码  相似文献   

4.
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社交沟通软件,微信以其独特的魅力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文章旨在从实证调查角度研究该群体对微信社交的态度。基于对构成“态度”要素的解构,从对微信社交的总体认知、情感偏好、行为意向三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总体现状。从微信如何满足大学生社交需求、大学生个性化特征、新媒体文化熏陶三个层面,思考影响大学生上述态度形成的因素。从霍夫兰德观点的说服模型出发,针对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有的非理性的态度,探索性地提出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朋友抱怨说:"我微信朋友圈好友已达上限,现在如果想要加一个好友,就必须先删除一个,真麻烦。"我问她:"你有几个微信好友?怎么就上限了?上限是多少?"她笑,丢给我一个大大的白眼,说:"不多,还不到5000呢!你是从外星球来的吧?连这都不知道,你有几个微信好友?"我先是惊讶,继而汗颜。和人家一比,我简直连小巫都算不上。我的朋友圈好友满打满算也不过几十个,而且大多数好友都不怎么联系,常来常往的也就  相似文献   

6.
正如伺设置自己的微信挑选头像。打开微信,点击最下方工具条的"我",再点击左上方的人头像,点击"头像"二字,在手机图库中选择一张自己满意的人像照,或特别喜欢的照片,再点击"使用"即可。添加微信好友。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再点击"添加朋友",键入微信号/QQ号/手机号,然后点击"搜  相似文献   

7.
冯雪梅 《家庭科技》2014,(12):38-39
有个性格古怪的人宣称他永远也不会用微信,理由是怕朋友圈里那些莫名其妙的人。我不知道这样的决绝者有多少,只知道有些人会时不时清理微信里的好友。 你只是微信上的一个小红点 谁的朋友圈里都会有些半生不熟的面孔,还有一些很少发言,甚至只围观不说话的群。当然,也有一些亲密的私信,几个趣味相投的群聊,以及必须时刻关注的工作群。  相似文献   

8.
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朱自清散文中的人伦思考带有极强的时代特点与个性色彩.在对父子、君臣之伦思考中,他超越传统伦理规范,认为父子、君臣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应是对等的.在对朋友之伦的思考中,他不是从"诚信"、"责善"之类的概念出发思考交友之道,而是从人的具体生活情景出发,以互惠、价值多元为交友原则重新解读这些传统概念,从而增强了他散文的思想含量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家庭科技》2021,(9):17-18
保存重要的微信群信息 在微信里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群来进行群聊,但是当用户购买了新的手机后会发现,自己的微信好友在通讯录中可以找到,但是曾经使用的微信群却没有了.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存或找回这些曾经的微信群呢?  相似文献   

10.
政务微信以微信这一社交媒体为依托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实现了传统政府公共服务向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转型。以"南昌交警"政务微信公众号为例,对其公共服务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其主要从自动的信息推送、便利的信息查询、自主的业务在线办理和公众参与的警民共治等方面实现了传统政府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型,成为了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他肯定人民的人权,强调人权是大多数人的人权,强调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他强调人民的整体权利与个人权利的统一,但把人民整体的权利放在首位;他提出"国权"概念,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以人权为名的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12.
利用信用证打包贷款实施诈骗的行为,应当因"使用"行为是否具有非法性有所不同。因为信用证诈骗行为的基本模式为"使用"(信用证)+"诈骗"行为,同时"使用"行为必须具备非法性。所以,行为人利用合法信用证申请打包贷款进行诈骗的行为成立贷款诈骗罪(自然人主体)或合同诈骗罪(单位主体);而行为人利用非法的或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信用证打包贷款诈骗的,成立信用证诈骗罪。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自朱熹以来多释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样解释不仅不合逻辑,难以实行,而且与《论语》本章立意相捍格。本章立意乃"勉人为君子"。按照孔子言说的语境,他是告诫君子要"主忠信",不要和忠信不如己者为友,这既是君子的交友原则,也是孔门的交友之道。在交友问题上,不仅孔子能够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而且孔门弟子都能深切领会,身体力行。子夏与子张在交友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只是理解分歧,不是原则分歧。子夏所说"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坚持的是"无友不如己者"的交友之道。子张所谓"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是指君子的接人待物,治国理政。前者是狭义的交友,后者是广义的交友,所论不在一个层面。而作为孔门交友之道的"无友不如己者",与"道不同不相为谋"同义,不能与一般的社会交往混淆。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极大改变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要求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给予更多关注。本文基于对广州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进行研究,利用2014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调查数据,对广州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原因、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微信功能的实用性是吸引大学生"转战"微信的主要原因。使用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时和多形式的沟通方式使得微信成为好友之间网络互动的主要平台,甚至开始取代QQ逐渐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网络沟通工具。但是微信使用所带来的困境也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微信文学的存在方式源于它的技术构成及其与主体关系的设定,其形态包括基于微信平台创作并发布的原创文学、利用微信推送的传统文学作品和以微信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微信文学的多媒介审美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交友圈关系资源的商业驱动功能,成为这一文学价值取向的历史确证。  相似文献   

16.
基于熟人关系的微信社交是网络化条件下新兴的社交模式。微信圈子来源于现实社会圈子,呈现差序格局空间结构。借助微信朋友圈分享行为,大学生实现了熟人网络社交空间中的“自我呈现”。对某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分享行为的动因分析发现,以“已”为中心的“自我主义”是分享行为的思维特征,修饰、共情、陶醉、利他等四个维度的内因与外因共同影响着分享行为的行动逻辑。“克己复礼”是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慎省、慎辨、慎言是规范分享行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浩 《家庭科技》2014,(6):47-47
正随着微信的火爆,朋友圈成为商家网络促销的新地盘,各种"点赞"有奖、"点赞"折扣等活动充斥着朋友圈。然而,"点赞"活动中存在不少猫腻,兑换难、限制多甚至频繁出现诈骗活动,让很多人敬"赞"远之。"点赞"活动兑换难Angel喜欢周末到咖啡店看书。一天,她在朋友圈  相似文献   

18.
闲谈     
《家庭科技》2016,(4):13
正手机真是个理想的社交工具——距离朋友太远的时候,低头按几下,他就近了;距离朋友太近时,低头按几下,他就远了。——网友.龙生龙,凤生凤,"低头族"的儿子"手机控"。——网友调侃某些年轻父母。过去在饭桌上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是酒逢千杯知己少。——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石  相似文献   

19.
自从有了微信,似乎地球变小,距离变短了。然而,随着好友越来越多,朋友圈的内容越来越繁杂,人们经常看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甚至总是看到让人反感的信息后,微信的屏蔽功能被频繁使用起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网上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微信用户或多或少会屏蔽一些人,不想被无聊的信息刷屏、不想再遭推销广告轰炸视觉、不想看自拍和显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数字艺术基础”课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微信平台微内容和微媒体的技术特征,分析了微信的教学功能.以"大学生数字艺术基础"课程为例构建了微学习模式,探讨了微信支持下的微学习案例设计方案与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