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工潮”现象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许巧仙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38-40
"民工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城乡收入差距是农民向城市迁移的内因,农村劳动力的政策的调整是外因."民工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实现公平竞争、公民权利平等;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改变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建立新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2.
“双二元结构”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仍处于原有的“行政主导型二元结构”之下,而且,20世纪末期以来,又陷于“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之中。这种独特的“双二元结构”环境,不但表现在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上,而且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生存环境、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基本技能、国民待遇等各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必须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构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10-14,5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于中国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立足于中国的国情 ,关键是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概念。这两种经济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允许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自由流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尚未被消除但某些功能正在弱化。农民工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产物。只要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被消除,以及与此相联系,只要农民工还没有被转化为市民,“民工潮”与“民工荒”将长期存在下去。有农民工就必然有“民工湖”与“民工荒”。 相似文献
5.
贾金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36-142
民工潮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深化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农民和农村人口的临时性的机械迁移,是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新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机制运行引发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从另一种视觉来看,民工潮包含的两个社会流动过程涨潮(农民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是一个下降的社会流动过程,而落潮(民工回乡)是一个向上的社会流动过程.民工潮是增强我国农村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城乡的稳定发展也有特殊的积极意义.对民工潮的疏导是长期性工作,除了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乡镇经济发展,让农业剩余劳动力尽量就近转移外,政府的服务工作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从农民到农民工再到市民——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和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农民的非农化与市民化不是同步实现的,而是先由农民转变为农民工,实现非农化,再由农民工转变为市民,实现城市化。"民工潮"和"民工荒"是中国农民非农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非持久性的特殊现象,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顺畅、不合理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制度上的缺陷,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扫清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障碍,合理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问题,使大多数农民顺利有效、持久稳定地实现非农化和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工潮"和"民工荒"等非正常现象,完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邱锦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3):90-93
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的陈述及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的分析,发现二元结构及强化这一结构的一系列制度是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城市就业"的制度改进和促进农村"就地转移"的措施改进的两条途径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8.
吕萍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33-3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是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协调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加入WTO后,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在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下,坚持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民转移组织化等“五化”联动,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建设新农村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户籍制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文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5):146-149
通过分析户籍制度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紧—松—紧状况的原因,指出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阻碍的主要因素,而户籍制度则是其一个制度方面的表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户籍制度的改革有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目前内需难以扩大的深层次制度原因.指出惟有从根本上去除当前抑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的各种因素,才能加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使扩大内需的政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秀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33-40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未必是“剩余”,“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未必就“转移”的结论,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周素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1):47-49
中部某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历史并不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SWOT分析发现利弊兼有,机遇挑战并存。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在于为了更好的生存、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以及第一产业劳动率的提高。通过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完善相关制度、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立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3.
邹新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67-7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目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实行向大中城市和乡镇工业发达地区异地转移为主的对策。因此,要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原则,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制度创新,清除农民异地就业的制度壁垒,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最后,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14.
刘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65-67
随着哈萨克族定居工作的推进,哈萨克族生产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脱离出来,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哈萨克族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周方遒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19-2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 ,对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产生了“挤出效应”,成为导致当前我国就业压力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说 ,加快以扩大就业为前提的城市化进程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为此 ,应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放宽农民就业限制 ;适当加快吸纳劳动人口较多的中等城市的发展 ;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 ,努力增加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了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1):1-7
依照工业化发展的逻辑 ,农民大规模地工人化应在失业人口显现之前完成 ,然而由于中国的特殊性 ,农民工人化过程与失业显现同时出现 ,给中国现代化发展与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也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尤为困难。那么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定情况下 ,只有通过政府、社会以及农民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才能切实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文章在回顾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的基础上 ,对中国农村劳动力现状做了分析 ,并就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优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1):34-38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 ,农村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论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分析了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逢柱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6-18
社会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对个人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整体社会资本的弱化,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如何提升农村社会资本,进而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肖安宝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6):58-61
剩余劳动使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剩余劳动的多少以及如何配置,通过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而表现出来。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实质就是一部剩余劳动不断增加,其配置向着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