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医疗会话(medical discourse)是一种特殊的语篇形式,它通常发生于医疗场所,是治疗者和被治疗者之间的会话。文章对校医院和三甲医院这两种不同的语境下医生和患者间的医疗会话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将医患间的会话进行录音,定性分析与比对两种语境下的语言模式及特点,考察各语境中的最小应答、话轮、重读音节这三种语境线索的数量与功能。结果表明,在两种语境下,医生都仍然在医疗会话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相对来说,三甲医院的医生采用了更为患者友好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医疗是国家积极鼓励发展的医疗模式,而线上医患交流是互联网医疗的重要一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医患交流受到广泛关注,开始成为人们重要的医疗补充方案。基于对线上问诊医生和患者的深入访谈,按照医患扮演的核心角色及患者参与度的高低,可将线上医患交流模式分为家长式、消费式、咨询式以及协商式4种类型。家长式交流模式延续了传统线下医生主导的逻辑,以疾病为中心,以解决疾病问题为导向,患者参与度较低;消费式交流模式同样以疾病为中心,但患者的参与度增强,主体性得到提升,医患之间的权力关系更为平等;咨询式交流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医学人文主义,重视医患沟通与医患关系;协商式交流模式则是一种趋于理想化的医患平等交流状态,以患者为中心,且患者参与度较高。线上医患交流拓展了疾病问诊效果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医患交流模式带来的线上问诊效果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患者满意度、患者疾病治愈效果、患者健康素养提升以及健康行为促进等维度,而患者期待、医生转变、技术赋权以及互联网环境是导致问诊效果差异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3.
普适医疗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基于技术引发的医疗革命。普适医疗开创了新的就医模式,拓展了人类的健康观念,促进了医患生态的和谐化,提升了医疗系统的效率,同时为有效应对现行医疗体系的重重困境指明了方向。普适医疗带来颠覆性医疗变革的同时,也将引起传统医疗伦理的冲突与流变:医疗隐私范围无限扩展、“医疗信息数字化”带来隐私泄露或被恶意利用、个体医疗隐私控制权进一步弱化、在线医疗纠纷和基于智能医疗系统的医疗事故责任难以界定、电子医疗ID引致偏见与歧视、医疗数字鸿沟和医患关系物化加剧等。有效应对和规避伦理风险,需要完善普适医疗技术设计,需要制度和伦理的协同制约,更需要培育一个德性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线问诊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问诊方式。文章以网络在线问诊医患会话中的医生建议为研究对象,运用Spencer-Oatey的和谐管理理论,探究此类建议的引发模式、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在表达过程中所体现的人际语用取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6和2018年三期数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省级宏观层面数据和互联网搜索指数,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医患关系对患者个体层面的健康与医疗费用经济负担的影响,分析医患关系对患者健康和医疗经济负担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1)医患关系的恶化会降低居民的健康水平,增加个体的医疗经济负担并显著提升总体的医疗费用支出,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医患关系的影响在地区层面、收入水平层面和医疗机构层面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3)医患关系对居民健康与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机制能从医疗服务的供给侧(医生)和需求侧(患者)两个层面进行解释,从长期来看,医患关系对于居民健康与医疗经济负担也会呈现显著的影响。据此从厘清医患关系中的供需主体、厘清医患主体中的本位诉求、进一步协同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门诊医惠交际中的言语打断是医患双方为了获得话语权而试图与对方争夺话轮的言语行为。基于小型汉语门诊医患会话语料库,对汉语门诊互动中医患会话打断现象进行研究,从打断的类型和语用功能及其在打断过程中的三个功能一向上、向下和向前运行模式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中国门诊医患会话打断的语用策略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7.
门诊医患会话的语言结构是由其承载的社会功能决定的,是医患进行权力较量的有力体现?文章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三大元功能对门诊医患会话的语言特征做了分析,验证了功能语言学研究该类会话的可行性?功能语言学不仅为门诊医患会话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还就如何调整医生语言策略来构建新型医患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信息不对称是医患双方信息掌握的不均衡状态,它是医疗服务市场中最重要的特征。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易引发道德风险、信任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从而可能导致医患矛盾升级为医患冲突。缓解医患矛盾,需打破医患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均衡状态,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与逐利机制,创新医疗补偿支付方式,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并构建医疗风险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行业新业态。健康医疗大数据是指所有与人口健康、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相关的数据集合,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互联网+医疗”时代,健康医疗大数据为医疗模式精准化、健康管理定量化及卫生管理科学化带来新机遇,但其自身发展也面临健康医疗领域治理机制转型和政策、技术制约等挑战。要正确认识健康医疗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助力“十三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医疗服务投诉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服务投诉主要有医方、患方和社会三方的原因。医方的原因包括诊断、用药、麻醉、输血、护理、检验方面等各种过失以及服务态度差、医院管理不力等 ;患方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及其亲属单位缺乏医疗常识 ,要求脱离现实及道德水准不高 ;社会的原因主要有下岗、医疗费用上涨等社会原因造成的医患关系的紧张  相似文献   

11.
医疗众包(crowdsourcing)模式是近几年在国外医疗机构新兴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辅助医疗手段,医疗众包模式显示出很强的应用优势。在我国,医疗众包模式尚未规模开展,且目前国内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基于此,研究医疗众包模式的特点和重要性,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在国内开展医疗众包模式的可行性,对于弥补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的短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民国时期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为社会的转型与制度的缺失、诊疗模式的改变、医生的医技与医德、患者的医学素养与医疗观以及媒体的介入等;为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民国时期主要采取了重视医德建设及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的措施。这些对当前医患纠纷的处理给出了提示,即医患纠纷是普遍存在的,且在社会转型期会更频发,各项制度的完善是减少纠纷的手段之一,医德的建设仍需完善,而民众的医学素养提高也将是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伴随全球“互联网+”医疗大数据时代到来,国内外医疗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发展。为了解当下医疗服务模式,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观察法和访问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医疗服务模式应用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以江苏省为例阐述智慧医疗模式的发展。结果显示智慧医疗模式应用各具特色和亮点,已形成区域紧密型医联体;医院文化、信息技术、人才资源和医疗保险为主要核心发展要素,创新模式实现诸多新功能。研究揭示了现代医疗模式的发展趋势,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期,但深度贫困地区普遍面临医疗基础设施滞后、医疗资源匮乏、医卫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传统健康扶贫措施在这些地区的效果渐微,而互联网+远程医疗可以破解此困境。首先梳理了国家在互联网+远程医疗方面制定的相关政策和部分省份的实践;其次剖析现有远程医疗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支付标准还未规范等;最后提出贫困地区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发展路径,包括发展当地远程医疗特色模式、融合社会资本推广PPP模式、制定合理运行机制、统一规范支付标准等,从而有效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的健康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国内外医患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学界对医患信任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义与重要性、医患信任测量方法、医患主体、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其中,对于医患信任的测量表研究较多,对于医患主体的研究趋于多样化和差异化,而对于影响医患信任之主要因素的研究则包括医疗机构、医疗人员、就医情境等。展望其研究趋势可知,医患信任测评体系的构建、关于医患双方的主体研究,以及新医疗体制改革下的医患信任等问题,将是医患信任研究领域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医疗服务投诉主要有医方、患方和社会三方原因。医方的原因包括诊断、用药、麻醉、输血、护理、检验方面等各种过失以及服务态度差、医院管理墙中心主的原因主要是2及其亲属单位缺乏医疗常识,要求脱离现实及道德水准不高;社会的原因主要有下岗、医疗费用上涨等社会原因造成的医患关系的紧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也日益增多,如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医患双方的利益冲突以及现行法律适用的多元化使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医患纠纷和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分析,提出了建立第三方调解机构、解决医疗鉴定的二元化等建议,以求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8.
浅论医疗服务的人性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文章从人性、人性需要出发,依据就医人群的生存、舒适、情感的需要,具体探讨医疗服务人性化的内涵。详细分析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服务竞争激烈的今天,开展人性化医疗服务是适应了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有利于医院文化的建设,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笔者在充分调研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人性化医疗服务的基础模式(保存生命,保证舒适,保护情感),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医患纠纷的高发性、复杂性等对医疗责任保险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纠纷进行调研和资料查阅;结合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现状,从医疗机构、患者和保险公司等方面加以分析,从法律的角度对医疗责任保险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传统医患关系模式已经引起现代医学界的重新关注。古人面对疾病时可能选择医人,也可能选择寺观、巫觋,或者自救,或者以命定论为指导游离于医患关系之外。上层社会有普遍的试医、择医现象,患者及其家属掌控着医疗主动,下层民众则无法做到。所以,世俗医人与患者的关系只是医疗关系圈子的一部分而已,医人并不承担效率医疗的重任。医者面对市场竞争和患者的主动形成了重视个体疗效、注重技术保密的特点,而且秉承"医者意也"的思想,强调医者个人的决断,对医人个体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对于规模化培养医人、医药分工则缺乏热心。从理论、技术、人员等各方面来说传统医学并没有效率医疗的思想和准备。汉宋之间中国就已经出现许多类似医院的组织,医疗空间也比较多样,但是,并未催生出"医院模式"。中国传统医患关系可以比喻为农业社会"手工制品",个体精致,效率不足,而现代医患关系是工业时代的"工业化产品",回答前者能否对后者改良提供帮助的问题必须考量其历史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